书城文化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11843500000022

第22章 酒肆与酒令(3)

此令今可放宽界限,凡所诵诗句,中有颜色字即可,不必排定其次序,但不准重复别人已引过的句子。试补举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日照香庐升紫烟(李白)。春来江水碧如蓝(白居易)。

(4)诗含花名字

“各诵诗一句,要飞(飞觞)花名,不得犯‘花’字,误者罚。

红珠斗帐樱桃熟。秦女金炉兰麝香。芙蓉如面柳如眉。”

本令以不犯“花”字为关键。如诵“竹外桃花三两枝”,句中有“花”字,即违令。试补举数例:

千门桃与李(李白)。只教桃李占年芳(白居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昨夜风开露井桃(王昌龄)。共道牡丹时(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刘禹锡)。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惊风乱芙蓉水(柳宗元)。涉江采芙蓉(《古诗》)。江南可采莲(《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采菊东篱下(陶渊明)。菊残犹有傲露枝(苏轼)。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少游)。墙角数枝梅(王安石)。一树寒梅白玉条(戎昱)。红榴初绽拂檐低(韦庄)。

(5)诗含药名字

“各诵诗一句,要飞药名,须不觉为药,亦不得犯药字。误者罚。

计程应说到常山。卧看牵牛织女星。卢家少妇郁金香。”

(6)诗含干支字

“诵古诗一句,偏旁内要带干支,误者罚,不成者罚双杯。

忽见陌头杨柳(卯)色。玉盘倾泻真珠未(未)滑。薛(辛)王沉醉(酉)寿王醒。”

今行此令,可不必限于偏旁,直用干支本字更妙,试举例如下: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三千太乙军(杨炯)。桂子中天落(骆宾王)。云淡风轻近午天(朱熹)。客心悲未央(谢眺)。海内存知己(王勃)。肃条边已秋(陈子昂)。丁年游蜀道(卢照邻)。丁壮在南岗(白居易)。不知辛苦为谁甜(罗隐)。

(7)诗含某字

“诵古诗一句,内有‘车’、‘马’二字飞觞。

漫劳车马驻江干。门前冷落车马稀。云为车兮风为马。”

古人诗中含“车”“马”字亦多,试补举数例: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驱车策驽马(《古诗十九首》之二)。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不见行车马(阮籍)。门前车马客(何妥)。终日无车马(王维)。征西车马羽书迟(杜甫)。晓路整车马(载叔伦)。长桥车马尘(李益)。满城车马簇红筵(皮日休)。车马悠扬九陌中(翁)。

“各诵古诗一首,无论五、六言,每句须有‘口’字。误则罚。

故国三千里。四月清和雨乍晴。稚子牵衣问。”

此类诗句随处可见,再补举数例: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李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黄河入海流(王之涣)。低头思故乡(李白)。红豆生南国(王维)。喧呼闻点兵(杜甫)。司空见惯浑闲事(刘禹锡)。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2诗分真假令

门泊东吴万里船(真船)。花开十丈藕如船(假船)。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寒夜客来茶当酒(假酒)。经雨不随山鸟散(真雨)。休将云雨下山来(假雨)。

后句所谓“假”者,是用前句“真”事物比喻另一事物。古人诗中多用比喻手法,故此令难度不大,行之有趣。试补举数例:

耿耿银河欲曙天(真银河)。疑是银河落九天(假银河)。胡天八月即飞雪(真雪)。朝如青丝暮成雪(假雪)。清泉石上流(真泉)。泪下如流泉(假泉)。梨花淡白柳深青(真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假梨花)。虫声新透绿窗纱(真纱)。烟笼寒水月笼纱(假纱)。柳絮飞时花满城(真柳絮)。未若柳絮因风起(假柳絮)。

3女儿令

“此令有数种行法,如‘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之类,一法也。凡女儿之性情、言动、举止、执事,皆可言之。下七字用成句更妙。”

《酒令丛抄》只出了题目,并未引例子。《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宝玉在冯紫英家和薛、蒋玉菡饮酒时行的“女儿”令,与本令相似。宝玉规定行令之法:“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的原故。”宝玉是这样说的: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这里除“悔教夫婿觅封侯”是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诗的现成句子外,其他三句都是自己编的。冯、薛、蒋三人所说的,则都是信口诌的,没有一句是古人诗中的成句。行此令,应引古人诗句为佳。试补作如下:

女儿悲,“南阳征人去不归”。

——宋之问《明河篇》

女儿愁,“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女儿喜,“楼上箫声随风史”。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女儿乐,“春从春游夜专夜”。

——白居易《长恨歌》

女儿欣,“果得深心共一心”。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女儿欢,“只言容易得神仙”。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女儿忧,“谁能脉脉待三秋”。

——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女儿苦,“夫死战场子在腹”。

——张籍《征妇怨》

女儿哀,“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归雁》

女儿凄,“侧耳空房听晓鸡”。

——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如果把本令的规矩放宽,则所引诗句可以五、七言不拘,单、双句不限,韵脚字可以重复,其效果也很不错。如:

女儿啼,“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李益《江南曲》

女儿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女儿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女儿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女儿悲,“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女儿苦,“谁人不言此离苦”。

——李白《远别离》

女儿难,“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女儿愁,“花江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4改字诗令

将古诗读错一字,另引一句诗解之。不工者罚一杯,不成者罚双倍。

少小离家老二回。(明是老大,何云老二?)

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菜花依旧笑春风。(明是桃花,何云菜花?)

只因“桃花净尽菜花开”。

旧时王谢堂前花。(明是燕,何云花?)

只因“红燕自归花自开”。

5诗句干例禁

“春宵一刻值千金。高抬物价。

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渡关津。

紫薇花对紫薇郎。同姓为婚”。

此令亦颇有趣,正可谓“欲加之罚,何患无辞”。补作数例:

野渡无人舟知横。玩忽职守。

天子呼来不上船。目无国法。

将谓偷闲学少年。老没正经。

四面云山谁作主。误入迷途。

更添波浪何人间。危害社会。

未收天子何源地。贻误军机。

无人知是荔枝来。暗中行贿。

不问苍生问鬼神。宣扬迷信。

飞入寻常百姓家。私闯民宅。

嫦娥应悔偷灵药。犯有前科。

回环令

凡诗句中首尾二字相联或回文反复者,都属这一类。

1粘头续尾令

宋窦苹曰:“今人多以文句首末二字相联,谓之粘头续尾令”。

粘头续尾,修辞学谓之“顶针格”。此令今时用之最宜,内容可不拘一格,说成语、谚语、诗句、文句、词句、曲句、戏剧名、电影名,皆可。最宽的限度,则凡联成单词、单句皆可,如一时无恰当字,亦可用同音字代替。可谓雅俗共赏,少长咸宜。

今试举几例(均以四人为例):

(1)说成语。如:

甲:“一马当先”。乙:“先睹为快”。丙:“快人快语”。丁:“语无伦次”。

又如:甲:“不翼而飞”。乙:“飞蛾投火”。丙:“火烧眉毛”。丁:“毛遂自荐”。甲:“见笑大方”(以“见”字押“荐”音)。

(2)混说诗、词、曲、俗语等皆可,一般都限于四字以上。如:

甲:“酒不醉人人自醉”(俗语)。

乙:“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词)。

丙:“剑外忽传收蓟北”(杜甫诗)。

丁:“北燕南飞”(《西厢记》词)。

甲:“飞鸟各投林”。

又如:

甲:“百兽之中虎为王”(俗语)。

乙:“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丙:“他乡遇故知”(宋·洪迈《容斋四笔》)。

丁:“知人知面不知心”(俗语)。

甲:“心心相印”(成语)。

如此往返轮回,妙趣横生。

2回文反复令

皮日休《杂体诗序》:“晋傅咸有回文反复诗云,反复其文者,以示忧心辗转也,‘悠悠远迈独茕茕’是矣。愚按,齐梁以来的回文诗,今之反复令,皆本此。”

所谓回文反复,是指诗句或对联等,正反读来都能上口,且完整表达一定的意义。如上引文中的“悠悠远迈独茕茕”,反读为“茕茕独迈远悠悠”即是。但,有的回文倒读时所表达的意义与顺读的原义,完全相同或近于相同,有的则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

(1)正反读来,表达意义一样,或基本相同的: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山东;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以上昔人成句);饮酒把愁消,消愁把酒饮;中山藏老虎,虎老藏山中;梅绽似白雪,雪白似绽梅;荷塘映明月,月明映塘荷;红花逐水流,流水逐花红;窗前荫绿树,树绿荫前窗。

(2)反正读来,表达意义不一样的: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昔人成句);人醉花城春,春城花醉人;走马拂柳枝,枝柳拂马走;屏画远山青,青山远画屏;人道邪怕正,正怕邪道人(与道人开玩笑);严管妻者夫,夫者妻管严(夫妻间开玩笑。改昔人成句)。

3古人姓名回环令

“江革隔江见鲁般搬橹,李元园里唤蔡释释菜。”

前句中的“革”“隔”是押音;“鲁”“橹”是押音;“般”是押音。后句中的“元”“园”是押音,“李”“里”是押音;“蔡”“菜”是押音。都是挟带押音字的回环。

按此例亦可坊作,如:

韩愈愈寒收李贺贺礼,杜牧暮渡见贾岛捣甲。

文字游戏令

或者把一个字拆开,分成几个字;或者把两、三个字组合成一个字;或者把一个字拆开,予以增、减,皆成新字;或根据某字的字形,作一形象的比喻。有的还须贯以诗句、成句或俗语等。

1离合字贯诗文成句

“《归田琐记》:前明陈询忤权贵,被谪,同僚送行,因饯席说令。

陈循曰: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高谷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询自言曰: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2同色离合字贯俗语

“同色茶与酒,吕字两个口。饮茶小口,饮酒大口。同色梅与雪,朋字两个月,赏梅邀月,赏雪邀月。”此令亦颇有趣,试补举一例:

同色云与烟,出字两个山。云也在山,烟也在山。

3折字贯诗句或俗语

户方为屋,二人坐床。一人吃酒,一人吃汤。薄薄酒,胜茶汤。

户至为屋,二人借宿。一人有丝,一人有谷。“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一卜为下,二人说话。一人争上,一人争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4离合字贯俗语

“门口问信,人言不久便来。八刀分肉,内人私议不均。双手拿花,竹化为萤飞起。”

5离合同音贯俗语

“有卜姓者举令曰:‘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一人曰:‘两日为昌,此非娼女之娼;既非娼女之娼,如何开口便唱?’一人还令曰:‘两土为圭,此非龟鳖之龟;既非龟鳖之龟,如何来卜成卦?’”

古人占卦以火烧龟甲之纹,占卜吉凶。令官姓卜,“卜”字加“圭”为“卦”字,故最后一人所说之词,暗寓对令官的嘲骂调侃之意。

6推字换形

木在口内为困,推木在上成杏。

十在口内为田,推十往右成叶。

禾在口内为,推禾往左右和。

7一字化为三贯谚语

同字添金即是铜,将同易童便成钅童。谷语说:现钅童不打,倒去炼铜。

禾字添口即成和,将口易斗便成科。俗语说:宁赠一斗,莫增一口。

余字添足即成足余,将足易食便成馀。俗语说:比上不足,比下有馀。

8词牌合字令

木兰花,卜算子,早梅芳(棹)

月下笛,西地锦,女冠子(腰)

金缕曲,小秦王,月中行(销)

此令为合三词牌的首字而成一字。

9增减成字令

“台字去吉,增点成室;

居字去古,增占成户。”

此令易行,且颇有趣,现补举数例:

科字去斗,增口成和;忽字去心,增口成吻。汤字去水,增木成杨;否字去口,增木成杯。李字去子,增目成相;洪字去共,增目成泪。

10一字象形令

高骈镇成都,命酒佐薛涛改一字令。曰:“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公曰:“口,有似没梁斗。”涛曰:“川,有似三条椽。”公曰:“奈何一条曲?”涛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使一没梁斗。至于穷酒佐有三条椽,唯此一条曲,又何足怪?”

故事令

要求在席者或说典故,或讲笑话。

1各说典故

“酒令以各言典故为佳。”

“尝侍宴,会豫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栗事多少。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

这条记载,是专谈有关栗子的典故,以所谈多少为胜负。要熟习专题典故,可以查看古代的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

此令亦可不以专题为限,凡在席者各讲一则典故即可,众人讲完,令官自饮一杯。

2各讲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