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比蒋经国小6岁,自幼颇受父亲宠爱。蒋纬国曾经很自豪地说:“从小父亲就是我最好的师长、最要好的朋友!他只要在家就会教我读书、陪我练字,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他从不曾打过或大声责骂我。是对或错,他都会清清楚楚地从正面教导我,我们之间没有代沟!我最记得,每当他在前方打仗打得最危急、最激烈时,或当他遭受国内外各方大压力时,他总喜欢把我叫到他身边,以纾解他所承受的压力。”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蒋纬国从小便学习少林拳、太极拳,立志要做一名军人。1934年,他中学毕业后,考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随后因病无法接受入伍训练,蒋介石专门安慰他:“既然决定做一个现代的职业军人,不妨先打好理工基础,懂得政治、经济、社会之后再为伍。”遂转考入东吴大学物理系就读,主修物理,辅修数学。1936年,德国的莱谢劳将军(GeneralVonReichenan)到中国协助训练陆军,蒋介石就将蒋纬国介绍给他,希望他帮助蒋纬国到德国学习军事。
同年10月,20岁的蒋纬国远赴德国研习军事。两年后又前往美国陆军航空对空战战术训练班,接受空军战术训练。结业后又到美国陆军装甲兵训练中心受训。1941年结训后回到中国,进入军队服务。尽管从小得到父亲的百般疼爱,但是与蒋经国不同,蒋纬国一直待在军队中,从来没有真正地进入权力□□。
1964年,蒋纬国负责的装甲兵部队发生“湖口事件”,将一向低调的蒋纬国推上了风口浪尖。11月21日,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在新竹湖口装甲基地,召集“装甲第一师”军官训话,力斥“政府”和军界贪污无能、生活腐化,号召部队跟他一起开到台北去,“清除蒋总裁身边的坏人”。训话完毕后,赵志华询问台下谁敢跟他一起去,无人回答。赵志华掏出手枪,对空连开两枪,再次询问谁敢跟他一起去,但很快就被周围的人一拥而上抓住送进了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蒋经国当即下令进入战备状态,严阵以待。
根据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刘安祺的回忆,湖口事件“既不是兵谏,也不是兵变,是装甲兵副司令一时糊涂而造成的;他对蒋纬国的某项措置不满”。而蒋纬国则认为“赵志华赵副司令是个很内向的人,不过,不论是在战场上或是在平时教育训练各方面他的表现都不错。那次出事情,完全是因为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但这是国民党迁台以来第一次将领号召哗变的事件,因此被视为谋反案处理。赵志华先被判处死刑,后来又改判无期。在服刑期间,蒋纬国经常去探望他,并帮他照顾家属。由于赵志华是蒋纬国一手提携的将领,虽然此时蒋纬国已经调离装甲兵部队,但是蒋介石依然认为蒋纬国“不识人”,是“不堪造就之才”,让蒋纬国离开部队,从此再也没有带过兵,也再没有得到晋升。他的中将军衔整整挂了15年,直到1975年才晋升为上将。
在应舜仁看来,蒋纬国和哥哥蒋经国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些差异。
应舜仁:对待经国先生跟纬国先生,老先生是有差别的。两个人的思想稍微有点不同,一个是德国教育,一个是苏俄教育,苏俄的教育偏向于一种阴性的刑暴管制。那么德国教育呢,是服从,非常服从别人,做事情也很开朗。
比如说纬国先生几天没有看老先生了,他就跑到官邸去,陪陪老先生,一起散散步。有一次老先生在前面走,我们侍卫人员跟在后面,纬国先生还在我们的后面。结果呢,老先生旁边的蒋孝武、蒋孝勇就在旁边讲,叔叔来了,老先生就回头一看。看老先生回过头看他,纬国先生三五步就跑上去:“阿爹你好。”
老先生问:“你这两天干什么?”他说:“我到南部看演习。”“看演习了,那么演习好不好?”纬国先生这个人直肚肠,说不好。“不好?”老先生就有点不对劲了:“怎么不好?为什么不好?”他说:“这个演习都是假的。”“怎么假了?”他说:“我看到美国人要演习,就当天从部队抽人出来马上去演习。我们可是军、师、团、营,早几个礼拜以前,天天就在那边练习了。”老先生就不高兴了。如果是经国先生来看老先生,老先生问:“你最近干什么?”“我看演习。”“演习好不好?”“阿爹,效果好。”“哪里好?”他就说怎么样好怎么样好。老先生很高兴,老人家就喜欢听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