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
11792600000013

第13章 礼仪是提高身价的资本(6)

·不要谈一些涉及到国家机密与商业机密的话题。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是要有限度,要克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去打听和窥探的。对于一些你不该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得越少对你越安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凡事切忌不可乱说,尤其是关系到一些机密的话题。

·不要议论你正在交往的对象的不是,尤其是关系着你命运的贵人。俗话说:“和谐为美”,与人打交道,要给人留足面子,这样双方才会获得进一步的交往。如果你要给别人难堪,到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议论领导、同行及同事的一些琐碎事。人非圣仙,孰能无过。只要是在自己单位内部,可以适当地发表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是在外人面前是最忌讳说自己单位及同行同事的坏话的。既然你身在这个单位,就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维护单位的形象,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一个爱说领导、同行、同事是非的人,一定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也更不会是一个爱岗敬业,维护自己所在组织的人。

·不谈论一些没有品味的话题。比如,平时有些人总爱说些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以及男女关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成为这些小道消息的主角,你愿意吗?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谁也不愿意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不要一开口就称兄道弟的。在以前,这种生人见面三分熟的说话方式是一种不见外的表示,也一度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双方可以无所不谈,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但是现代社会首先就强调要尊重个人隐私,关心有度。如果对一个刚见面的陌生人,什么都想知道,难免会让人觉得你有些粗俗没礼貌。因此,当你和别人,尤其是陌生人交谈时,切忌装热情,套亲近。

虽然平日里,我们每个人交往的对象不同,与其说话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但是普遍要记住以上的内容不宜涉及,以体现个人的良好修养。

与人谈话时,保持良好的君子风度,无疑会为你赢得一份至高无上的个人魅力。

对别人的隐私,克制住“五不问”

对于一些你不该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去问别人有关个人隐私的一些问题,这样做,不仅会让自己“碰钉子”,还会给双方的交谈蒙上一层尴尬的气氛,使交谈中断,谈话无法进行,有可能是一宗快要到手的大单子,却因为个人一时的好奇或多嘴而丢了,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着实是一种遗憾。不过,如果不想有遗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就要克制住自己想知道的欲望,遵循“五不问”的规则,你的人际关系中就会少些遗憾,多些欢乐。

·不要问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生活中,一般只要是涉及到金钱的问题,人们都会留一份警惕。不是交情很深的人,最好不要问对方的收入及支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国外,人们普遍认为,个人的实际收入与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所以,十分忌讳别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或询问。

·不问年龄大小。这个问题在女性当中尤为重要,大部分女性都把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是“核心机密”。如果你在公众场合问一位女性的年龄,这是对她最大的不尊重,别人也会嘲笑你不会看眼色行事。所以,当面对年龄这个敏感的话题时,一定实行“闭口”原则。

·不问婚姻及家庭。自古以来,我们习惯了对亲朋好友、晚辈的恋爱、婚姻以及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问问清楚,表示对其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在现代社会,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也不能触及一些别人的痛处,这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美其名曰的关怀也会变成伤害别人的无形利箭。

·不问健康的是是非非。如果在亲朋好友间问一句“身体还好吗?”这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可是如果对一位你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就抛出这样的问题,难免会让对方难堪和不解。有些人能理解这只是一句问候语,可有些人就会误认为你在诅咒他的身体不健康。因此,在谈论健康话题时,一定要分对象看场合,千万不要乱问一通,这恰恰会显示你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

·不要问个人的生活经历。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你可以谈一些他事业上的事情,却不可以问他的生活经历。有些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喜欢打听对方“是哪里的人”、“哪一所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等。总之,是想了解对方的一切“底细”,打探对方的一切“背景”,这样做,反而会让人误以为你与他交往是别有用心。

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该知道的,那么就要去问;而有些事情却是你不该知道的,那么就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去问。

隐私终归是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可触及的一片静地,如果谁不小心触犯了,你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聆听别人说话时,全力做到“四不要”

倾听是一门艺术,会倾听的人必然会思考,会思考的人就必然会表达,会表达的人必然就能拥有广阔的人际圈子,因此,做人首先应该学会倾听。

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别人刚说个开头,有人就会迫不及待地插嘴,自认为更有发言权,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到最后却事与愿违。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聆听别人说话时,要做到“四不要”,这样的聆听才能赢得别人的赞赏和好感。

·不要一味地表现自己,而忽视别人。与人交流时,不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而应认真地聆听对方的说话。事实表明,掌握聆听的技巧,有时比多说更为重要。做个好的听众是一门艺术,也需要耐心。

·不要感情用事地与别人争辩。在聆听别人谈话的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话令你感觉不舒服,但这时千万不要因自己的情绪而向别人发火或争辩,这是聆听别人谈话的最大障碍,所以,即使你很生气,也要耐心地等待对方讲完以后,心平气和地说出你的想法,这才不失君子风范。

·不要无端地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聆听的过程中,要学会适时插问。每个人都喜欢别人从头到尾安静地听自己把话说完,而且更喜欢被引出话题,以便借此展示自己的价值。所以,要在别人说话结束后,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加一句:“再重复一下刚才你所说的好吗?”“您刚刚讲的一切很新鲜,我还是头一次听到。”等,类似这样的话,会充分表现出你是忠于对方所讲的话题的,无论你多么想把话题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达到你和他对话的预期目的,但还得要等待对方讲完以后,再岔开他的话题。

·不要有意无意地摆弄一些小玩意儿。聆听别人谈话,就要专心致志。不要摆弄一些上玩意儿,比如眼镜、钢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聆听无关的东西,更不要去看窗外的风景等,这在视觉上会形成一定的干扰,给别人以不礼貌的感觉,所以要尽量排除。

聆听是一种重要的交流的技巧,所以,我们要善于去聆听身边所有人的谈话,要学会聆听他们的倾诉,对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所有不认识的陌生人,都要学会去聆听。

懂得聆听的人才会获得朋友,因为你分担了他的烦恼;懂得聆听的人才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信息,从听的言语中得到一个人内心的意图,才会想出较为合适的话语来应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对别人不说“你错了”,对批评表示虚心接受

人非圣仙,孰能无过。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你应该真诚而委婉地指出;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你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这样的人际关系才称得上完美。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会说“你错了”呢?如果是,那么很遗憾,你至少会失去三分之一的朋友;如果不是,那么恭喜你,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世间没有人会不犯错,但也没有人会喜欢被说犯错,如果直截了当地对别人说他错了,那么他会觉得很没面子。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的问题是我们万万不可忽略的,给别人留点面子就是在给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想要指出别人的错误,那么建议你最好做到如下几条,免得遭到别人的误会:

措辞要委婉。中国人最爱面子,如果用词不当,你的好言相劝最后也会落得不讨好的一个下场,真所谓“好心没好报”,而有没有“好报”,关键就在于自己用没用适当的词语。

·看场合再指错。不要当着很多人而去指责一个人犯了错,这样会让他记恨你一辈子。如果没有什么特大的错误,最好私下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相互都不伤和气,还不会得罪人。

·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讲,是没有礼貌的一种行为。因此,生活中,切忌当面说别人:“你错了。”

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也曾说:“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这说明:批评人一定要要讲求技巧,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和指责。说完批评人我们再来说接受批评,让人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不容易,然而接受别人的批评则更不容易,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然就会失礼。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要比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需要更大的勇气。毕竟批评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相信即使是接受别人的批评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抱怨。

·如果别人的批评你觉得让你不自在、没面子,让你恼羞成怒,那么你就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别人的批评是否真的没有道理。

·对于别人的批评一定要虚心接受,古人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乐观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会促进自身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没有理由愁容满面的。

·在批评中吸取教训,敢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与建议,千万不能敌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否则,你身边会连一个贴心的朋友都没有。

总人,人要学会批评,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这将是每个人打开成功之门的最佳捷径。

直接指责别人的错误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而对别人的指导和建议不虚心接受的人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开口是门学问,闭口更是门艺术

如果说开口是一门学问,那么闭口就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开口是一种智慧,那么闭口就是一种修养;如果说开口要讲究礼训,那么闭口就要讲求原则,此谓开口与闭口的灵魂所在。

中国历来强调开口要慎重,强调要“慎于言”、“讷于言”,告诫“言多必败”、“祸从口出”等。曾经有一部堪称蒙学经典的《增广贤文》中关于强调如何开口的古训有很多,比如:

·强调自我保护的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强调言语负面作用的:“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墙有缝,壁有耳”;强调言语正面作用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强调出言必须慎重的:“好言难得,恶语易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伤人一语,利如刀割”、“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强调说话要注重身份的:“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言轻莫劝人”。

·强调言不如行的:“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这些警句,把开口的学问诠释的淋漓尽致,难怪有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

开口是一门研究不透的学问,而闭口则更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沉默是金。”虽然完全地沉默我们做不到,但凡事想清楚再说,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则坚决闭口不谈,这样才会赢得一份好人缘。那么什么又叫做闭口的艺术呢?闭口并非是完全的闭口不言,闭口是指适时地闭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闭口不言的人并非是没有话说,他们之所以“惜字如金”,是因为他们懂得话不在多贵在精。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他们的“词语库”里储存的词汇不亚于那些整天说个没完的人。老作家冰心把词汇比作“存款折子”,存折上的财富愈多,你手头就愈富裕,用起来就愈方便。所以那些闭口不言的人便遵循了这个规律,他们深知词汇是说话的本钱,掌握的词汇越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会越清楚、越准确、越充分、越自然、越流畅。所以,从欣赏的角度来看,闭口不言的人更像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藏,深不可测,这样的人才更受人崇拜。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要乱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守诺守时,会让人对你充满信任

要别人信任,首先得自己值得信

一个人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同时说明了其也具有一定的内在潜力,要想把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信任是一条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