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让你感动的218篇经典故事
11773400000091

第91章 爸爸的确不会

在校园里,要把七棵小树平均种成六行,每行有三棵,该怎么种?

这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难住了女儿。女儿做不出,就问我和她妈妈。一家三人共同苦战一个多小时,还是“了无成果”。妻子说,七棵小树种成六行,题会不会搞错?女儿说,课本怎么会错呢?

我和她妈妈都是大专毕业。无奈,却被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思考题“撂倒”。妻子端上饭来,我继续琢磨,并用电饭锅上圆蒸屉的漏眼代替小树,但还是不够六行。妻子下“命令”说:“看看答案算了,吃饭吧!”

《一点通》参考书上,答案是这样写的: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边的中点和三角形的中心各种一棵小树。

吃饭时,女儿见我在蒸屉上还在比比划划,好奇又吃惊。女儿说:如果不看答案,爸爸也一定能做出来的。

当时我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平时我经常给女儿变换角度讲数学应用题,她深信不疑——爸爸有解难题的能力。吃过饭,连看了几遍答案,认定自己:想到等边三角形那一层,我脑瓜儿里一点影儿都没有;即便想上一整天,也难做出来。当时,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向女儿承认——爸爸做不出。

晚上八时,女儿睡去了,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看过电视,我躺在床上,又想起了这道动脑筋的思考题。女儿再抬举,自己也应该有自知之明呀。

联想到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小约翰请爸爸制作一架风筝,爸爸挤时间整整做了一天,但风筝却不能飞上天去,最后爸爸向小约翰摊摊手说:“爸爸的确不会,但爸爸希望你能会。”后来爸爸买来很多风筝,让小约翰课余拆开再装上,装上再拆开……一个月后,小约翰已经能很自如地为小伙伴们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了。

“爸爸的确不会,但爸爸希望你能会。”这句话其实是点燃孩子求知欲的“圣火”,我今天却让它熄灭了。对孩子来说,品尝超越父母的快乐,是珍贵无比的。

我愈想心里愈不自在,明天出差我要早起,女儿醒不了,我无法对她说。于是我翻身起床,来到书房,打开台灯,在一页白纸上写下:“小昱:昨天那道题,爸爸若是不看答案,的确不会,但爸爸相信你以后能超过爸爸。”然后我把这张字条夹在女儿的数学课本里。

把平等情怀交给孩子——和风暖意便充满心扉。我感到,真实的温暖和深情,已经找到了我。

孩子们常常以为父母是高大的,无所不能的,其实平凡的父母也常常有被难倒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的确不会,不但是一种勇气的表现,更是鼓励孩子超越的机会。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始干活了。“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妈妈的声音。“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你妈妈说话?”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变,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当时,大伙儿都吓坏了。“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在视野中消失。“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妈有说有笑。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也喜欢上了这个有趣的、与众不同的“妈妈”呢?作者为拥有这样一个充满童心的妈妈而自豪!但无论什么样的妈妈,她对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