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1713300000005

第5章 遵循必要的原则(1)

一、要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

班级活动,不能只是“玩玩”而已,应该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

这似乎是不需论证的命题了,其实不然,有的班主任搞班级活动,仍有忽视教育性的现象。

有位班主任讲过这样一件事:

我曾参加某校组织的德育工作现场会,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参观各班的班会活动。我坐到了一个高中二年级的班级里,黑板上写着“理想教育”几个大字,班主任主持班会。在班主任几次动员和引导之后,一个女学生站起来了,她念着手中的稿子,内容和语言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因为多是从书报上抄下来的。下面的学生一面听,一面笑。班主任接着动员,于是又有几个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发言,有的发言者本人就边谈边笑了起来。最后是班主任的小结。若从表面上看,这个“主题班会”的教育性是不能怀疑的了,它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但若从实际效果上看,它的教育性就值得怀疑了。

班级活动的教育性,应以能否产生教育作用及是否达到育人目的来检验。这就要求班级教育活动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校内、校外各项活动的一面旗帜。为了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可以直接抒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如“我在祖国怀抱中成长”诗歌朗诵会、“在我成长的路上”征文比赛;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校教育结合起来的,如“我为母校添春色”建校劳动、“我为母校献一计”献计活动;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人民教育结合的,如“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劳动模范报告、“在建设祖国的行列中”走访工厂青年突击队或农村致富能手;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的,如“今日家乡在腾飞”信息交流、“家乡蓝图任我描绘”走访上级领导活动;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的,如“烈士墓前的沉思”祭扫活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活动等。

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活动对创建班集体有着重要作用,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能得到明显增强,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活动单位的,班级活动的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个体对组织的认同和责任感。班级活动中,有不少活动要通过合作来进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取得集体的成功。这些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作用和价值,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加强理想教育,体现了青少年时期的特点。在进行班级活动设计时要注意:(1)理想教育应将职业理想教育与社会理想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2)理想教育要落到实处,要与行为基本养成教育相结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与文化学习相结合,与全面发展教育相结合。“树理想,见行动”,围绕活动,注意抓落实。(3)理想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形势教育相结合,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既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树立远大的理想,又指导学生认识现有的弊端,激励学生奋发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现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夯实”理想。

就活动的教育意义而言,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一的思想教育。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活动设计时,应作多方面的考虑。例如,举办英语“拼单词”、学科竞赛、通信、征文等活动以及开展活动时主持词的设计、活动后的纪实文章,都应对学生学科学习有具体帮助。又如调查、辩论、答辩、对话、演讲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再如家务劳动比赛、自炊活动等,则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成功的班级活动应该具有综合的教育效益。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开展活动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以灌输与疏导相结合,以引导与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教益。当然,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教育目的的明确和教育手段的巧妙。如开展团的知识教育,除讲座外,还可举行与老共青团员座谈、团的知识辩论、自编团报竞赛、“团员之家”游艺等活动。如以“团员之家”游艺活动为例,在设计时,可安排“知识角”,介绍团歌和革命传统歌曲;又如论辩活动,可围绕团的知识展开,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真理的旗帜会在学生的心头飘扬。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当然,班级活动的教育,不仅要看组织活动的动机,更要看组织活动的效果,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总之,盲目性是教育性的大敌,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既要考虑内容,又要考虑形式,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活动的全过程。教育性是班主任教育思想和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被广大班主任所认可。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呢?

一、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2004年奥运会期间,我经常组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及收看电视,了解奥运健儿如何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第二,抓住各种时机(早会、班队课),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第三,还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第四,找个别学生谈心,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二、营造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一,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绘画、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如科技月,组织学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展开想像的翅膀人人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级出一期板报。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比如某校举办校园艺术节,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小小故事大王”、画一画“美丽的故乡”、“我喜欢的景点”摄影赛、“小厨师”等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并锻炼胆量。比如班会课上,让学生写一写《跟老师说心里话》,架起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上,教师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会”、“我相信你”等等鼓励语言,使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三、因势利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于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主要是生活较懒散,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点弱、纪律松垮,缺乏锻炼。针对这些情况,在教育时,应细细把脉,慎重下药。

以下案例中的班主任采取的策略就值得借鉴。

我班有个学生平时淘气贪玩,爱捉弄同学,不论大小,都要欺负,学生见了都躲着他,科任老师见到他也都摇头,每次一听到告状,我又气又急。可是转念一想,欲速则不达,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使我的良苦用心落空,还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经过冷静、耐心地寻找原因,发现他还有好的一面:动手能力强,在各项活动中处处表现出争强好胜。因此,我采取激励的办法,抓住有利时机帮助他转化。如在科技月活动中,我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科技作品——轮船模型,在班上展出,同学见了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及时表扬,帮其树立信心。我还知道他嗓子不错,就积极推荐他参加校园小歌手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由此可见,班主任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活动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精心培养

“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教师播撒的一片爱心,是促使学生上进的雨露。班主任对学生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注意工作方法。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个插班生。学习习惯跟班上的学生不一样,学习成绩很差。刚来时,我一看到他的考卷,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语文、数学成绩都不行,真有点担心了。后来我细细一琢磨,我们对待任何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于是,我平时多鼓励他、多启发他,发动班上学习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遇到不懂的题目老师及时解答、引导,促进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其信心。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排除心中的疑问。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二年级下学期期末他的语文、数学成绩有较大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努力跟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选择榜样,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三、针对性越强,收效越大

班级活动要讲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收效越大。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每项活动都应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