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11713200000002

第2章 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1)

教育,值得你做

曾经有一个关于“如何生活得更幸福”的讨论,有人提出: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去生活,是“我喜欢,我选择”,还是“我选择,我喜欢”?一种受到广泛赞同的观点是:“我喜欢,我选择”固然是令人快乐的,也许这世界上有少数的幸运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理想的职业、伴侣和生活,但绝大多数人,在更多的时候是难以做到的,他们的选择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须学会“我选择,我喜欢”。一个通俗的说法是:“找不到你爱的人,就要学会去爱爱你的人。”一个生活痛苦的人,往往习惯于把自己陷在“他爱的人不爱他,爱他的人他不爱”的境地。

有些教师当初从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既然选择了,就应当学会喜欢,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

因为,无论你选择做教师是多么的言不由衷、迫不得已。但是,现在允许人才流动了,你为什么还“赖”在学校里不走呢?我想,这大抵有几种原因。

一是因为做惯了教师,除了嘴上功夫深一点,大多缺少其他技能,换职业的成本太高;二是因为教师这口饭,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一定不是一个最好的职业,可无论如何不是最差的。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给不了教师很多钱,但给予教师相当多的自由,使教师成为一个自由职业,可见教师这个职业永远不会最差。

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确实首先是为着生存,为着满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继续从事着这个职业,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怎么做才可以在今天的学校里保住我们的饭碗,保障自己生存的权利。其二,我们还应该思考,怎么提供更多的让自己一生从事这个工作的真实而充足的理由。

著名的“另类校长”郑杰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理由”。

首先,教师要有比其他职业更多的闲暇可以用来快乐。大家知道,快乐是需要有时间作保证的。既然做了教师,注定已经远离名与利了,索性也就不给自己的生命预设什么目标了,比如30岁要当高级教师,40岁要当校长,50岁要当局长,我没有这样的目标。没有这些功利性目标,我就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也获得很多闲暇,我可以用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玩新鲜的东西,音乐、艺术、书、旅行、烟酒茶挤占了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那么多的享乐是不是都要时间?教师是半个自由职业,有的是时间。一年三个月假期,双休日没有老板叫你加班,每天准时上下班,学生放学了你还呆在学校干什么?

第二条理由,教育工作本身带有娱乐性,别的好多工作的内容、工作对象都缺少情趣,学校里不同,那些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长不大”,欣赏他们人性中最纯美的一面,这些风景其他地方哪儿有?

第三条理由,教师职业让我的灵魂安宁,我从职业给我带来的安宁中尝到幸福。学校是人类文明的寄居地,相对其他单位,文化含量总会丰厚些,一般而言,学校是市侩气最少的地方。文化是滋养人的,会让人心灵宁静,而市侩气的庸俗、勾心斗角、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则会让人心浮气躁;但是学校的宁静又不是一汪止水,因为有学生在,学校的宁静中有生机,欣欣向荣。此外,安宁还来自于教师工作的特点,我认为做善事是可以带来心灵安宁的,学校里学生是弱势群体,教师在学生面前权力是很大的,如果教师运用个人威望和手中权力,给一些特别需要关怀的孩子以帮助,哪怕是一声鼓励和问候,都会让你自己心灵受到抚慰。

第四条理由,学校里有做不完的事,只要你愿意做。我记得英年早逝的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施良方先生对他的研究生说,去搞教育吧,那儿有很多事(大意)。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如果你纯粹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上了课完成了任务就可能没事了,和同事聊聊天讲讲股票什么的,那么我告诉你,学校里可以做的事就不多。而如果一旦你想找些事情来做,那就有你忙了。我对学校里的许多事很好奇,因为好奇,才会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想完之后,就采取行动,做完之后,写成文字,八小时里忙得不亦乐乎。没有人管你的,你只要准时上下班,上课时进教室,进了教室设法让学生满意,然后批好作业备好课,你参加学校会议别缺席,行了,谁还管你呢,你正好找事情做。施良方先生说学校有事做,这个“事”我理解下来有特别含义的,是指“变革的事”。他认为学校教育变革有许多事要做,那为什么要变革?因为我们国家教育还很落后。现在许多的学校设施都不错了,落后的是什么?落后的是人的脑袋,脑袋里的思想观念落后了。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你看中国的孩子到国外读书成绩都很好,读得很轻松的。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在这些人眼中,是没有人,只有分数的,要知道为了一点分数,我们的儿童正在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甚至付出童年、少年的人生幸福的代价。所以基础教育不改不行。我觉得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因为教育弊端太多。

最后一条理由,学校里有我喜欢做的事。因为变革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拿出一个方案来,这个方案中必有不同于传统的新方法,然后去试验,失败了再试过,那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挑战自我,其乐无穷;而且变革总会有冷言冷语朝你飞过来,你漠视怀疑的目光,去独享创造的快乐,那是难得的巅峰体验。什么是人最大的幸福?为自己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事。

这位校长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完全一致,这一点无须讳言。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教师职业带给我们的生命意义,那么教师工作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快乐之源。

安心做个好教师吧。

教育,真的值得你做!

执著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愚公移山,感动上天;精卫填海,百折不挠;杜鹃啼血,子规夜鸣,这些寓言在阐述什么?

苏武牧羊,诸葛亮鞠躬尽瘁,伽利略为科学献身,孙中山推行共和,这些故事在诏示着什么?

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雷锋、孔繁森,这些人又在诉说着什么?

很显然,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一种精神、一个信念——执著!

执著的目标有很多种,对理想的执著,对事业的执著,对国家的执著,对爱情的执著,等等。

具有强烈的执著精神的人很多,如在伊拉克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最前线报道战争实况的战地记者,这是对真理的执著;在抗击“非典”中不顾个人安危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这是对生命的执著;还有那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那是对事业的执著,对工作岗位的执著……

而作为一个教师,他的执著应该在于对学生的执著、对教育的执著、对知识和真理的执著……

这些执著的表现还有另一个更恰当的名字——敬业!

有没有执著精神,能不能敬业爱生,反映出的是一位教师的思想水平、精神状态、胸怀志向和人格情操。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缺少这种胸怀,他们有的没有足够的敬业心,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价值观严重扭曲;

有的教师整天只想着个人的小天地,盲目攀比,没有从根本上把心思放在学生和教学上;有的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嫌弃教育工作的平凡和枯燥,总是不能安分守己;有的教师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送走一批学生算一批;还有的教师好高骛远,总想取得大成就,却又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

这些教师,不仅让人可叹、可气,还让人觉得可悲又可怜!

敬业,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修炼、一种境界。

敬业,是社会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做教师的人如果没有一种敬业的心态,就不可能上好课,搞好教学;更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出杰出的人才!

相反,如果一位教师对知识有锲而不舍的追求,对事业有无限的忠诚,对学生有无穷的热爱,他就一定能赢得学生永远的爱戴,培育出优秀的、人格高尚的学生,得到丰厚的,甚至是永恒的回报!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

如果一名教师能以一种尊敬的态度,一颗虔诚的心灵对待自己的教育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心态,那么他就会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5年1月27日,宁陵县二高1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跪在他们数学老师的遗像前痛哭:“石老师,您别走……”

石凌笑老师原来在宁陵县乔楼乡三中教书,由于工作认真、教学质量高,于2004年秋季调到宁陵县二高教高一(16)班的数学。

为了在新岗位上教出优秀的学生,石老师每天晚上都备课到深夜才休息,每天早晨6时准时起床,骑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县城上班。不管刮风下雨,他的作息时间雷打不动。

1月23日夜晚,石老师为备课忙了将近一个通宵,直到1月24日凌晨3时,在妻子的催促下,他才休息。早晨6时,石老师准时起床,可是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妻子就劝他别再上课,可他只说了一句“班里还有那么多学生在等我”,连早饭也没吃,就匆匆走了。

1月24日上午,石老师与往常一样在高一(16)班上课。在上第二节课时,学生们看到豆大的汗珠不断从石老师苍白的脸上滚落。

最后,石老师握笔的手开始发抖,他再也撑不住了。在两位同学的搀扶下,石老师终于走出了教室。

在等待急救车的时间里,石老师呼吸越来越困难。抬上120急救车后仅几分钟,年仅36岁的石老师停止了呼吸。

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从临床症状判断,石老师的死亡原因是心脏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脏骤停,与劳累过度有关。

当班主任泣不成声地说出这个消息时,高一(16)班90多名学生失声痛哭。

当一名教师把教学事业视为自己的生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全部时,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也变得不再重要,传播知识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培育人才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人总是在希望与幻灭、喜悦与痛苦、梦幻与现实中历经摇摆动荡,人们努力追寻着心目中幸福的青鸟,可现实也许只是拥有几根零落的羽毛。

但是,追求最后的拥有,不是教师的目的;追求丰厚的回报,不是教师的希冀;教师只要执著地追求,辛勤地努力,即使看不到最后的辉煌,教育的过程也能让他们拥有问心无愧的回忆!

敬业,会让你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敬业,会让你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和任何一个学生;敬业,会让你远离庸庸碌碌,而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教育家!

充满热情,矢志不移

著名励志大师阿尔伯特说过:“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热忱的心,他就很难取得成功。任何伟大的人,不管是音乐家、教育家,还是领袖,对他的事业,对他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满腔热忱、兴致勃勃、全力以赴地投入。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依然热情不减。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多么暗淡,他们总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蓝图。”

当年郭沫若写《凤凰涅槃》时,为了获取灵感,在大雨天躺在地上,热烈地拥抱大地,让大雨滋润他的才思,让雷电点燃他的灵感,这样他才写出了如江涛般澎湃激昂的诗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一举改变旧诗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自己赢得了无限的荣誉。从郭沫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热情是任何事业的灵魂。

热情也是成功的基石。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诚实、能干、友善、忠于职守、淳朴……所有这些特征,对准备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更不可或缺的是热情,应该将奋斗、拼搏看作是人生的荣耀。如果你无法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上,都可能沦为平庸之辈。

热情同样是做教师、做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品质。

我们先来看看著名班主任周进华老师的故事。

1998年10月29日晚上7∶30,重庆市万州双流礼堂灯火辉煌,花团锦簇。一台名为“众志成城兴教育”的大型文艺晚会正在上演。当《无悔的选择》推上台时,全场观众深深为话剧中的主人公,舞台上的主演——万州区双流小学春蕾班班主任周进华那热爱山区教育、热爱山区学生的动人事迹所打动,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1986年,中师毕业的周进华,放弃到城里重点小学任教的机会,毅然来到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九台山下的双溪乡小学。这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三峡库区的特困乡。刚来时,学校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像:三位女教师同住一间阴暗潮湿的土屋,课桌破破烂烂,三四个学生挤坐一条板凳……面对这些,她也曾犹豫过。但每每想到求知若渴的山里娃,每每想到那一张张充满稚气而天真的脸,她就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越来越感到这里需要她。14个冬去春来,双溪乡小学分来又调走60余人,周进华却始终坚守在这里,撒播着文明和真善美的种子。

1989年春,她与万州城郊小学教师姚厚均结了婚。为了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组织上关心她,决心将她调到丈夫学校附近的小周初级中学。小周初中地处万城城区繁华的郊区,交通方便,夫妻团圆,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将大为改善,这是一件十分值得令人庆贺的事。

离校那天清晨,当周进华提着行李来到车站时,孩子们已排好队站在那里了。他们眼泪汪汪,有的帮她拿行李,有的送给她小礼物。她的喉咙像被什么哽住,赶紧扭头上了车。车窗外孩子们的哭声连成一片,她们多么舍不得周老师走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终于作出了决定,擦干眼泪下了车,激动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别哭了,老师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