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11713200000014

第14章 打造全新的形象(2)

1.情在言先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烈焰和热。情感是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

某班一位学生家中遭火灾,家财被火“劫”一空。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轻轻走到家遭不幸的学生跟前,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位学生的脸颊,许久一言不发,只是用眼睛看着全班学生。班主任的眼睛里充满同情和抚慰的神情。全班学生看着老师,眼睛里慢慢有了泪水。这时老师发言了,他说:“水火无情,人有情。同学们,你们的眼泪是从你们的心里流出来的,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让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帮助××站起来。”说着班主任老师拉起了家中遭受火灾同学的手,另一只手拉起旁边一位同学的手,就这样,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拉起了手。

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话并不多,也不激昂,但是充满了力量,因为他的语言是经过泪水浸泡过的,是从他的心底流出的。所以,这寥寥数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也塑造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真诚是人类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班主任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与青少年学生交往,做青少年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真情。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是真情,人们最反感的是虚伪。成人如此,青少年更是如此。如果说我们的思想教育有欠缺的话,首先缺少的是真情。现在社会上流行讲套话,说假话,说言不由衷的话。一些班主任不免也沾上了这样的毛病,应该彻底改掉。

2.理在言中

中国有句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俗语是说“理”有非常大的力量。

某校一位高中男生拿着自己的日记给班主任看,班主任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遇到了最头痛的问题:这位男生早恋了,并且是恋得死去活来。这位班主任读了学生的日记,首先是感动,十分感动。要知道一个学生把自己“见不得人”的东西拿给班主任看,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对班主任抱着多大的信任啊!感动之余,这位班主任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找这位男生来做思想工作,而是等待能够把早恋危害说透的时机。

契机终于来了。几天后我班在湟水边劳动,他(早恋者)看着湟水说:“我从这儿丢下一片木片,它能漂到海里吗?”我说:“可能吧,因为它总不停地向前漂去。”接着我对他谈起自己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受。听着我的话,这位男生产生了共鸣,最后对我说:“黄河两岸生活过的人难以数计,可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太少了。老师,您看我能做出一番事业,留下姓名吗?”我趁机说:“我看不行!”学生愣住了。我接着说:“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就得把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上。尤其是一个人在青春年少之时,更要创造光辉的人生前景。像你丢下去的木片,本来可以顺着黄河流入大海,可中间被什么东西挡住了,搁浅了,它就永远看不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了。”学生这时心领神会地笑了。可他低头沉思后突然又问:“难道伟大人物就不恋爱结婚?马克思、傅雷不都是早恋吗?”这一下问题明朗了。我想了想说:“伟大人物也是要恋爱结婚的,但只想恋爱结婚的人显然成不了伟大人物。如果这与他们追求的伟大目标相冲突,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自己,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反过来说,能克制感情的盲目冲动,恰是伟人的素质之一。”学生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谈话,因为谈话中没有武断的训斥,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以“理”打通学生的思想,使这位男生沿着“理”的道路重新找回了自我的位置,重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一番谈话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因为,这一位班主任教师把道理说得透、讲得清。班主任用道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死疙瘩”,自然会取得好效果。

许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忘记了这个教育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通情理,不讲道理,只会发脾气。动不动就是请家长,动不动就把矛盾上交校长。学生口服心不服,表面服从,而内心逆反。

3.意在言后

班主任语言技巧第三个境界应该是语言结束而意不结束,即所谓“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效果。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有“后劲”,应该让学生有琢磨,应该含有哲理。比如一位年轻班主任老师在学生14岁生日这一天精心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他说: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告别了幼稚的儿童期,迈入了青春的门槛,你们长大了。你们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小鸟,而是展翅高飞的雄鹰,你们不再是羽毛未丰的小鸡,而是美丽的孔雀……

一席话说得学生群情振奋,壮志昂扬。班会之后,许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第一篇青春日记。这样的讲话就是意在言后,能在一段时间里起作用。

4.春雨无声

我们大多有过雨中春游的经历,细细的春雨,柔柔的春风,说是雨又像雾,说是雾又分明听到了雨声。不用打伞,但过不了多久,衣却湿透了,这就是春雨。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班主任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所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挑最有刺激性的词语抛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受得了受不了。有些班主任的语言不仅带有刺激性,而且带有很强的挖苦和贬斥色彩。什么“榆木脑袋”、“木瓜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学生反而会把教育的大门关上,而且还会从里面锁上,班主任从此休想进入。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样的语言是失败的语言。

班主任老师应该经常看一看电视播放的儿童节目。看一看,听一听,主持人怎样讲话,如何用词。可以经常看一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听一听赵忠祥是如何把没有人情味的动物说得具有人情味的。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而不要像冰雹。

5.夏雷发聩

我们说班主任的语言要“春雨润物”,是说班主任教育教学语言的一个方面,并不排斥或完全反对班主任振聋发聩的语言表达。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春雨”是不管用的。比如,男生殴斗,如果这时还是和风细雨,春风拂面,和蔼可亲,那么很可能“你说你的,我斗我的”,最后也许闹出“人命关天”的大事。遇到非常事件,班主任的语言不妨像夏雷般让人警醒。还是拿学生殴斗举例,遇到这种事,教师可以断喝一声:“住手!”我认为,这时的语言要简短有力,声音要有威慑力,甚至可以说是越严厉越好。夏雷似的语言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夏雷”语言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理智控制下的奔腾骏马,非常情况下的理智表现。

这是说的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遇到班里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事件,比如,男生侮辱女生,说出不堪入耳的话。班主任不妨发一次“怒”。要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感到震动。之后,班主任再说理,再渗透,再春雨,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位班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高二学生某某,学习积极、刻苦,但基础差,智力一般,每次考试进步不大。一天深夜,班上一位学生突然打电话说:“某某(就是上文所说的学生)要自杀,一连服了两瓶扑热息痛。”一听这话,我不觉一震,人命关天,这该怎么办?情况紧急,容不得多想,我跟着学生马上到了学生宿舍。到宿舍后,只见该生衣帽整齐地躺在床上等死呢!当时我想,如果和风细雨做思想工作,他一定听不进去,只会耽误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严厉地说:“你这样做不仅是害了自己,而且害了老师害了同学,这样做你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父母……”我严厉的话语起了作用,这个同学大哭起来,说:“对不起,老师……”然后乖乖地跟我到医院去了。之后这位班主任又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讲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这位学生的思想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夏雷”的方式主要是指班主任的态度,而不是指用词,但是班主任这时的态度不能讽刺,更不能伤学生的人格。

6.适时沉默

沉默是金是一句格言,因为沉默中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沉默的价值只能用金子来衡量。沉默的意思有时是赞许,有时是反对;有时是同情,有时是厌恶;有时是爱,有时是恨;有时沉默表示和解,有时沉默预示着爆发……沉默是有声语言的无声延伸。沉默是无声的语言。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争论的场合,如果甲方适时地沉默不语,让乙方唱独角戏,乙方会因从甲方得不到任何信息而胡猜乱想,甚至惊惶失措,乙方最后会被甲方的沉默所慑服,从而服从于甲方的意志。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而又一时弄不清情况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及时认识错误行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上述原理。如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有偷盗或打架等恶劣行为时,可以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稳重严肃的沉默态度,学生会在教师的沉默中感到一种力量,自觉主动地把问题说出来。

班主任在批评和劝诫学生时,经常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指责其无知、无能、无理,这种批评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的原则下批评学生。有时沉默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批评。一位班主任在期末考试时发现一位学生作弊,这位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一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摇摇头。课后,也没有说一句批评的话。但是,这位学生在周记里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实现了他的诺言。适时的沉默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让自己幽默起来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幽默首先创造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被批评者不失面子,又接受了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威力,这种老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见了猫,能避开,绝不打照面。班主任不在,学生如百鸟鸣春,班主任一到,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冬天,不用说和谐,师生之间连话都不说,更谈不上教育了。我们说,这种教师不是搞活教育,而是冻结教育。

另外一些教师正好相反,幽默诙谐,严肃与轻松的尺寸把握极准。早晨,有同学迟到,会说:“你家的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学生说“我们家的表是新买的。”教师说:“那就是你的大脑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班主任抓住教育时机,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不会等我们,机会是不能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这笑声中有理解,有进步。几句幽默的话,调节了班级气氛,一天的课上得轻松高效。当然,幽默不是耍贫嘴,不是油腔滑调。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总之,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并非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像编电脑程序般有固定的模式。它跟个人的学历、文化素养、经验积累、自我调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追求表面形式,踏踏实实地从提高自身修养开始。

改变表情,给别人一个亲近你的理由

我们先来看一位班主任讲述的故事:

期末时,学生的评教结果让我颇感意外。在我任班主任的12班,在所有任课教师中,学生给我的打分最低;而在我任教的11班,学生给我的打分却是最高的。这真是太有戏剧性了,同为一人,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态度为什么有如此天壤之别?我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间,有一件事触动了我。那是几个月前,学校刚分班,一个我教过的女生来找我:“张老师,我想分到您这个班来。”“为什么呀?”我问她。“您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我觉得特别轻松。可我现在的班主任整天板着脸,真让我受不了!”“没这么严重吧,慢慢习惯就好了。”我当时这样安慰她。

这个女生最终没来我班里。当时我觉得有些好笑,作为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当然要凶一点儿,我也是这样,否则怎么能镇得住学生?

现在想起来,我不由得心里一震。也许原因就在这里,我的笑脸都给了我任教的其他班学生,对于我自己班里的学生,我的笑容的确一向很吝啬。

为什么会“厚此薄彼”呢?我认真想了想,自己似乎很少有对本班学生满意的时候。也许是对他们更了解的缘故,我总是“恨铁不成钢”,不是不满意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不满意他们的组织纪律。在我眼里,常常只注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忽略了他们的优点、长处和进步。批评得多,表扬得少,自然在班里没了笑容,一些武断的做法也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表面上很听话,内心里其实很有意见,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而自己也不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依旧是严厉有加,尽管自以为付出了很多,学生却不领情,不认可。相反,作为科任教师,对待其他班的学生,因为少了一份苛责,多了一些平常心,更多看到的是他们的优点、长处和进步,因此表扬得多,批评得少,课堂上的笑容自然也就多,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意接受我的教导。看来,教师的一张笑脸不仅是那么重要,而且意味深长,关系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育效果的实现。

新学期里,我开始换一种眼光看待班里每一个学生,努力用宽容的态度去更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渐渐地,学生在我的眼中有了变化,我也开始真正从内心里喜欢他们。正是这种喜欢使我在面对班里的学生时有了真诚的微笑,教室里的笑声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微笑又从教室里走出来,成了我待人接物的习惯表情,微笑着和学生打招呼,微笑着和学生个别谈心,即使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也总是带着微笑去处理……

有一位酷爱电脑游戏的学生,多次逃课,我以前怎么严厉批评都无效,如今当我微笑着把他叫到身边,推心置腹地和他交流,提出我“仅供参考”的观点时,他激动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这让我格外欣慰。更欣慰的是,几天后我因感冒引起咽炎,是他略显羞赧地把一盒药塞到我手里。多好的学生啊,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他的好呢?看来,一次宽容和爱抚胜过十次疾言厉色的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