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起,女王面对的情势越发艰难起来。70年代,由于经济大滑坡,□□此起彼伏,民众对政府极为失望。1977年,女王在愁云惨雾中举办了登基25周年纪念典礼,工党政府的大臣们极勉强同意了举办庆祝活动。1981年,王储查尔斯和斯宾塞家族的小姐戴安娜风风光光地结婚了,很快生下了王位继承人。真正的危机开始降临:王子公主们的婚姻开始破裂。进入90年代后情况更糟,女王的4个子女有3人离婚。1992年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独女安妮公主率先离婚,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卫生棉条”电话录音被曝光,查尔斯和戴安娜分居。尽管民意调查的结果表明,女王的支持率仍然很高,但王室的威信摇摇欲坠。这一年,温莎城堡失火,媒体牵头引发一场“拒绝为王室支付修缮费用”的风暴。梅杰首相大发雷霆,批评公众极端缺乏同情心。过了几天,患了流感、发着高烧的女王发表了一个讲话,说为了回报公众,她将在夏天对公众开放白金汉宫。她还说到,没有一种制度包括君主制“可以逃脱给予它支持和忠诚的人的监督”。她的谦卑和尊贵又一次赢得了公众的欢迎。
戴安娜之死使君主制度前所未有地敏感起来。戴安娜被视作王室的受害者,她的死激起了人们心中的共鸣:对英国王室的失望。戴安娜在巴黎身亡之际,女王、查尔斯、两位王子正在苏格兰度假。女王没有立即回到伦敦,引来了小报长篇累牍的指责、谩骂、猜疑。小报的情绪影响到戴安娜的弟弟,在葬礼上,斯宾塞伯爵毫不留情面地在悼词里斥责女王和王室。
女王和愿意公开所有情感的戴安娜完全是两种人。女王的一位朋友说,如果和女王谈论悲伤的话题,她就不知所措,要么转换话题要么逗狗玩。但这并非表示女王不关心对方的感情,只是她那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表露情感是失礼的,即便是对待子女。悲伤更是“下层的情感”。
戴安娜葬礼前一天,女王回到伦敦。白金汉宫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她走下汽车,穿过人群,一边和人们交谈。回到宫里,她发表了一个电视讲话,赞扬戴安娜。葬礼上,她对着戴安娜的灵柩鞠了一个躬。葬礼之后,女王收到了数千封臣民的来信,表达对她遭受媒体攻击的同情。2个月后,女王为庆祝金婚发表讲话。她表示,她清楚君主政体是有生命的,必须经常变化;“君主政体仅存在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上”,人们对政治家的拥护反应在投票箱里,“然而对我们,王室,信息通常很难解读,还会因为顺从、花言巧语、与民众流行的观点相冲突而变得晦暗不明。但我们必须解读清楚”。
女王继位时,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联邦成员国只有8个,现在增加到54个,其中莫桑比克和喀麦隆并没有做过英国殖民地。这其中,她的个人魅力起到很大作用。英国国内的评论家们也表示,君主制得到人民的支持,最重要的原因是女王的勤心尽力。今年,女王86岁,她更老,被生活磨损得更厉害,当然也更有智慧了。英国人,不管会不会庆祝女王登基60年挥舞小米字旗,但对女王的尊重不会改变。她的臣民们称她“亲爱的烤黄豆”,意思是她像英式早餐少不了的茄汁黄豆,让人暖融融的。女王代表了典型的英国人,代表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观。经过整整一个甲子的潮流回转,人们发现,传统并非都要抛弃。
女王在位60年了。这期间,她养了30条威尔士矮脚狗,任命了5位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国教领袖),听过11位首相汇报国事,听到过无数次“退休”(意思等同于“退位”)的建议或呼吁。《王室》杂志认为:“正是由于有君主制,英国才觉得自己永不灭亡。让位意味着国王的功能被贬低,君主制的地位被降低到欧洲其他小国的水平。不管是要求女王为查尔斯让位,还是要求查尔斯为威廉让位,如果让位就是把国王看成了一个‘职业’,到年龄就要退休,在英国的福利制度下颐养天年。这是不能想象的。”
女王是会任职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因为加冕时她在上帝面前立下了誓言:“我的全部生命将为国民服务。”她要遵守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