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49

第49章 福州旧台江四怪

◎洪可人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而作为此中的一些角色,哪怕只是个小人物,也理所当然地在这个地域的历史上留下烙印。福州台江由于近现代末商业繁荣,各行各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或与众不同的人物。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台江四怪"--卖万金油马仔、看目睭癫婆、看相陈庚白、卖面包臭瓜。此4人在旧时的福州台江构成了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线。

卖万金油马仔

20世纪20年代,福州出现了由星洲华侨巨子胡文虎创办的永安堂药行,其行销的虎标万金油十分神奇,能治百病,从头痛腹胀到跌打扭伤、蚊叮虫咬、舟车晕浪,可谓逢症不辞。

可是此药虽好,当时福州人还不太认识它。于是宣传、介绍、推销它的任务就台江四怪(陈友荣作)落在一位年轻人身上。此人名叫欧万口,人们都叫他"马仔"。马仔自幼生长在台江码头江滨这个商贸地区,深知广告的效应。当年的商业广告大多仅限于在公共场所涂写、张贴告示,而马仔却独辟蹊径,身着奇装异服,配上夸张道具--像现代沙滩浴上的太阳伞那么大的纸伞,打着它招摇过市,在人群中造成轰动。

说他"怪",因当年人们穿着还较为传统,就显得他特别"开放"了。没领短袖的拼色"洋装",背后缀一只奔跑状金色老虎,外加"虎标万金油"字样。肩背一个写有永安堂招牌的药箱,手执喇叭筒,声若洪钟怪喊:"万金--油啊!油啊!"所有这些都足以让街上的行人驻足,甚至连人力车上的乘客也要停车观望。你说马仔有多聪明,70多年前他就懂得"形象大使"、"企业代言人"这样的广告包装了。

正是由于马仔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在福州城台和仓山大街小巷宣传、推销,使得万金油很快为当地的大众所认识、了解,并推广到闽海十邑,以至于今天人们把什么都略知一二的普通人叫做"万金油",而马仔卖万金油也成为台江的一道景观。

马仔为人豁达,热心公益,他还是福州民间组织瀛洲救火会锣长。当年福州多棚屋木房,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火灾频繁,故而城台仓山民间救火会星罗棋布,一旦发生火灾,各救火会跨区相互救援。由于彼时通信落后,为使警讯能迅速传达,福州救火联合会在大庙山建一瞭望台,守望员一旦发现市区、近区火警,则放铳示警。各救火会锣长闻声就立即"传锣",一边奔跑辖区大街小巷,一边紧打铜锣告示民众"火烧厝啦",并借此通知本会"临警员"、"援丁"出警救火。到火灾现场锣长还身先士卒爬上火警区高处,观察火势、风向,用锣声现场指挥调度。

和所有锣长一样,听到铳响都要赶回辖区"传锣"示警,所不同的是马仔除了敲铜锣还背上小军号,在火场上用号声指挥。熄灭火警后,他带领水龙队走在队伍前头,吹着军号宛若从战场凯旋归来,十分潇洒。这也许又是马仔的一"怪"。

看目睭癫婆

几乎与马仔同处一个时期,台江出现了另一"怪"--眼医林春风。一个来自闽西小镇的单身女子,又略通医术,本想到省城创业,但她无力办医院、诊所,又没法进医院当大夫,那只能自行挂牌行医,于是决定在台江第一码头江滨旅社客房开诊。由于初来乍到没有什么知名度,上门求医者寥寥,于是她和马仔如出一辙,以奇异的形象出现在省城福州,先惹人注意,再开展业务。林春风的"怪"在于不但穿着大红大花长衫,胸前还别着一条宽约两寸、长近半尺的红布条,上边写着"眼医林春风",算是招牌。她在化妆上也特别"怪"。脸上敷一层厚厚的白粉,浓浓的胭脂把两颊涂得像猴屁股似的,两道弯弯浓眉画在金鱼般鼓出的眼睛上方,显得十分滑稽可笑。整头黑发都涂上美人柴水汁,显得分外闪亮。可以说在整个造型上,连戏台上的女丑扮相,也相形见绌。正由于打扮怪异,福州人送给她一个雅号--"看目睭癫婆"。在这里,"癫婆"非指疯女人。福州话形容不按常规行事、穿着奇异、超凡脱俗的行为,甚至大胆设想、语出惊人等等,都叫做"癫婆"或"癫脬"。此中并非全是恶意,有的还显得亲昵。像有的人得了眼病,家里人就会说"快去看目睭癫婆处看啦",如果她真的是精神有问题的癫婆,谁还敢让她看病。看目睭癫婆由于医术尚可,服务仔细,对于贫穷的患者也多免费义诊,因此在福州百姓中口碑甚好。林春风也深知自己形象的价值,有时也接广告业务。最为轰动的要算在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她和卖万金油马仔这一对活宝,同时出现在大桥头江滨路香江绸缎店橱窗里。看目睭癫婆和卖万金油马仔两人在玻璃橱窗里展览,一时轰动城里和南台远郊近县,每日都有许多男女老少从各处专程跑来观赏。

笔者家住大桥附近田中街,课余饭后也曾好几次跑去围观,有时赶巧还能见到他俩或打情骂俏、或扭捏作态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半个多世纪前,他俩就懂得用行为艺术做广告获取知名度,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把握机遇的灵性。

看相陈庚白

台江第三"怪"出现在抗战胜利后,那时人们经常可以在大桥头永安堂药行门前,看到一个年约30多岁的男子留着包头,长发梳得油光闪亮,褐色墨镜架在鹰嘴似的大鼻梁上,穿着一件污垢发亮、十分褴褛的长袍。在他身后的铁栅栏上,挂着一幅由白变灰的布条,上写"星洲陈庚白论相",他就是新加坡难侨看相先生陈庚白。

陈庚白之"怪"在于他潦倒却偏故作清高潇洒,迂腐却故弄玄虚装深沉。他的言语举止、扮相,以至抽烟斗、打喷嚏的姿态等等,都刻意表现出绅士风度,却实在又酸又怪。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凡从他面前路过者均被拦住,接着口若悬河说着那一成不变的老套话:"请留步,留步!掏几句送你。看阁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相定一生富贵,命注仗义疏财……只是流年多蹇。人来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怎么样,给你看一个相,指点迷津受用终生……"倘若对方无意,听罢便走,他就会出言不逊:"我要打死你!"他这一套话都为附近的孩童学徒所熟背,成为小伙伴相互戏谑的用语。

此"怪"在福州民众中印象不佳。几年后陈庚白猝毙于途中,正应了福州一句民谚:"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没处埋。"卖面包臭瓜在福州第二次"光复"(1945年5月18日)不久,福州南台每日晌午、傍晚时分,都会出现一位身高体壮的汉子,他双手托着两个直径一米多宽的搪瓷大盘,上边叠满金黄晶莹、油光闪烁的面包。此君模仿北方人口音,吆喝着:"面包!面包!面包!"这位卖面包者,绰号"臭瓜"。此种质高价廉的面包,是他自家生产的,不但外观馋人,而且口感极佳,对于刚刚经历两次沦陷、深受饥饿之苦的福州人来说,其诱惑力可想而知。

臭瓜之怪,除了用怪声拿腔使调叫卖之外,在他身上还体现了两句成语:"赤膊上阵"和"腰缠万贯"。前者指他上街叫卖时,都是裸着上身双手托大盘,宛若三国曹营许褚上阵;后一句指他腰系一条布带,沿着腰围塞满大小面额的钞票。向他买面包者,自行把钞票塞在他腰带上,该找零的自行找零,不必找的一塞了事,拿着面包走人,全部都是"自助"。赤膊上阵和腰缠万贯的创意,同样也是一种广告包装。

由于臭瓜的面包由家庭作坊生产,产量有限,因此常常供不应求,以致仓山和城里鼓楼民众知他者不多,影响仅限台江而已。

台江四怪中,卖万金油马仔和看目睭癫婆知名度最高,口碑也最好。早年旅外的福州十邑乡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十载隔离故国。改革开放后返梓省亲,几乎无人不问"卖万金油马仔和看目睭癫婆还在吗",可见此人文现象影响之深远。

几十年来他们竟也成为艺术形象,出现在闽剧《柳太太》、《贻顺做所长》和评话《闽海怒涛》里,还被写进小说《金喇叭》,走进电视剧《三坊七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