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22

第22章 工艺篇(2)

4.钧窑系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禹县简称钧)。陶瓷胎骨为羊肝色,釉厚不透明。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于世。该窑还产多变的装饰釉色。钧瓷有独特的乳浊釉,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釉色中的红釉系铜的发色剂,它对后世的海棠红、宝石红、祭红、桃花片等色釉有巨大影响。钧瓷中的蓝色乳光釉可谓青瓷工艺中的创举。钧瓷还有一种“蚯蚓走泥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钧瓷铭文多为数字,可能是器物的型号、配套的标记,经考察,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另外有“奉华”、“省符”字样。奉华乃宋代宫殿名称,有些铭文的器物可能属贡品。

属钧窑系的还有河南临汝东沟窑。此外,也有一些窑仿造钧瓷。

5.景德镇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窑:据有关记载,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瓷。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景德镇就此得名。当时以产青白瓷(又称影青)为最著名。影青的胎体致密洁白,釉质含铁元素较少,焙烧后的釉色白中泛青,釉薄质细,光泽晶莹。

属于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系的有:南丰白金窑、潮安窑、泉州碗窑、永青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吉州窑、德化窑、建窑等。

吉州窑:窑址在江西吉安市永和镇。自五代时开始烧制,宋代极为兴盛。生产白、黑两种瓷。白瓷有印花、绘画、白地绘黑花等装饰。黑瓷有“兔毫盏”以及油滴(滴珠)、鹧鸪斑、玳瑁斑,也有描绘龙凤、双凤、梅花、木叶等装饰。

德化窑: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所创“建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雕成。海外赞其为“象牙白”或“天鹅绒白”。该窑还产牙黄和粉黄色釉。其装饰手法有贴花、印花和堆花。此外还烧制佛像,堪称瓷塑佳品。

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池墩村。产黑釉瓷,胎骨乌黑,黑釉中有条状结晶,类似兔毛,世称“兔毫盏”。瓷器底部往往有“供御”铭文。

6.龙泉窑系

龙泉窑: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是在唐代越窑青瓷传统下发展起来的,到南宋时期青瓷生产达到高峰。据传,当时烧制瓷器的高手章生一和章生二两兄弟在此建窑制瓷,而且兄弟二人所制瓷器各有特色,后人称之为“哥窑”与“弟窑”。

哥窑所制瓷器号称“薄胎铁骨”,因瓷胎黑褐色而得名。釉色有粉青、浅青、月白、米黄等色,还有纹片釉,俗称之为“鱼子纹”和“百圾碎”。由于胎骨为黑褐色,器口和底足无釉的地方露出了胎骨本色,犹如铁质,故称其为“紫口铁足”。

弟窑所制瓷器以白胎厚釉为特点,釉色多为粉青、翠青。梅子青尤为佳品。瓷器边缘和凸起的花饰部分,往往露出胎骨的白痕。

据考察,哥窑专烧开片瓷器的窑址,尚未发现。哥窑弟窑皆为龙泉窑系。

自原始青瓷算起,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龙泉窑的青瓷生产,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其釉“如玉似冰”,好似“千峰翠色”,龙泉瓷的坯胎配方中,掺和了一定量的紫金土,降低了胎骨的白度,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使釉色显得深沉稳定。

龙泉窑系窑址大部在龙泉境内,如大窑、金村、溪口等23处。

宋代瓷业生产出现了繁荣局面。全国形成了几个大窑系,过去习惯称宋代五大名窑为:汝、官、哥、钧、定。其实官窑据考察并非专指某一处窑址或窑系,许多名窑都为宫廷生产贡品瓷器。汝窑遗址长期不曾确定。1988年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发掘出汝窑遗址,出土大量北宋宫廷用瓷器,因此宋代著名汝瓷窑址被确认,结束了中国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从以上窑系情况看,北方的定窑、磁州窑影响深远。定窑以白色微黄的釉色取胜,并有名贵的“白定”、“黑定”、“紫定”产品;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南方的景德镇瓷器发展到了新的更高水平,以产影青为精。龙泉窑是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中原的钧窑、西部地区的耀州窑都生产各具特色的名瓷。

宋代瓷器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瓶类,运用了不同的曲线构成了外部轮廓线,十分优美。例如玉壶春瓶、梅瓶、直颈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净瓶。这些瓶体或修长优美,或短硕稳重。

宋瓷日用品中有些瓷枕颇有艺术特色。瓷枕最早见于隋代,唐代以后产品增多。宋代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更为丰富多彩。其中婴孩枕、虎枕、龙枕、童子荷叶枕,都有生动的造型,可供玩赏。

元代青花瓷及其他名瓷艺术特色

元、明、清制瓷业的中心是江西景德镇。元代继承唐宋以来的成就,烧制成青花、釉里红。从此,中国传统绘画与制瓷工艺结合得更紧密了。元代成功地烧制出多种颜色釉(如蓝釉白龙纹梅瓶),为明清两代瓷器的更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代青花瓷,用钴元素配制的颜料在瓷坯上绘出纹样,然后挂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成为蓝花釉下彩。青花瓷唐代已有试制,元代达到成熟地步。自青花瓷发展起来以来,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技法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瓷器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促使彩绘瓷器迅速发展起来。

元青花虽已成熟,但尚未达到精湛地步。由于所挂青白釉不十分透明,影响到青花光彩。元代青花瓷中的青花带灰暗调,因火候掌握未能恰到好处,不甚鲜艳,纹饰也显简单。

青花的出现表现出它的许多优点:首先是着色力强、发色明艳;二是蓝花白地,显得素雅、明净;三是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的保护,永不褪色。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颇有声誉,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名瓷。这个时期景德镇为元朝“枢密院”特制的“枢府器”(又称“卵白釉器”)胎体厚重,釉色白中微青,似鹅蛋之色。这种瓷器上多有枢府字样,传世器物中还有“太禧”字样(“太禧”是元朝主管祭祀的宫廷机构“太禧宗禅院”的简称)。

元代瓷器的装饰十分丰富。“元青花”的装饰分主纹与辅纹。主纹多施于瓶、罐的腹部、盘心等位置。辅纹绘于其他部位。主纹有:松竹梅、牡丹、莲花、蕃莲、菊花、牵牛、芭蕉、灵芝、山茶、海棠、葡萄;龙、凤、鹤、鹿、鸳鸯、鹭鸶、麒麟、雄狮、游鱼、螳螂、蟋蟀等。辅纹有:卷草、锦地、回纹、线纹、浪涛、蕉叶、莲瓣、云肩、缠枝花卉等。元瓷装饰中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刘玄德三顾茅庐等。

元青花的装饰特征构图丰满,纹样主次分明,层次虽多,而浑然一体,并无琐碎堆砌之感。

元代瓷器造型继承了宋制瓷器造型,并有创新和发展,梅瓶、玉壶春,基本上继承了宋制,罐、盘、碗与前代有些变化。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僧帽壶等器物则属创新产品。

五彩缤纷的明清瓷器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发展,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釉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朱琰《陶说》)。

青釉水平在宋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红釉在钧窑系发展起来以后,明代景德镇创造了“祭红”,它是明代祭郊坛的器物,因而得名,又叫霁红。祭红创制于宣德时期,故又名“宣红”。清代为仿制宣德祭红进而制出“郎窑红”。乾隆时期唐英仿制祭红又制出鲜红、宝石红两种红釉。

白釉也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创制出甜白、纯白釉。永乐时期所产甜白脱胎瓷,隔着瓷器壁可以看到对面指尖螺纹。

明代的乌金釉,漆黑而莹亮。

各种窑变杂釉,明代尚属自然形成,清代则完全为人工所掌握,从而可以使瓷器仿制木、漆、竹、铜、玉器,实为清代瓷业的重大贡献。

青花瓷器在明清两代成为主流。明清时还发明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斗彩”这种瓷器由于是用“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成彩画,各种色彩相互辉映,争妍斗艳,故称“斗彩”,又称“逗彩”)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生产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心,这里创造了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制出精美的粉彩,并制成珐琅彩。

明代各时期都有名窑出现。

永乐窑:永乐年间所建。生产甜白、翠青、鲜红、青花、划花、脱胎瓷。故宫藏有永乐窑甜白半脱胎五龙葵瓣口碗、蕃莲八宝小碗等精品。

宣德窑:宣德年间景德镇所烧瓷器。所产青花瓷是明代最佳瓷器之一,其原料采用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勃青”。故宫藏有宣德窑青花三友(松、竹、梅)大盖罐、青花海水缠莲扁壶、青花缠枝蕃莲镂空花薰、青花海水行龙扁壶等。

宣德窑的五彩瓷、镂空瓷最为有名。该窑生产的鲜红、祭红也属优秀瓷器,祭红釉料采用西洋宝石(三佛齐的紫、槟榔屿的紫矿--胭脂石),其釉色温润如脂肪,光泽如宝石。

成化窑:成化窑产有非常精美的小件冰裂瓷器。还以烧制斗彩而闻名。彩瓷绘画题材很广泛,有高士、仕女、八吉祥等。

嘉靖窑:该窑的祭红产品十分精湛,瓷器装饰纹样繁多:植物有四季花、三友、蕃莲、灵芝、水藻、团花等;动物有神兽、三阳开泰、飞龙、双凤、孔雀等;人物、仙真有八仙过海、高士、三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有八宝、如意头、夹花、锦地、古锦图案、穿花凤、云鹤、戏鱼等。

隆庆窑与万历窑往往合称“隆万窑”。它们以生产五彩瓷而著称。隆庆窑有许多青花、五彩瓷精品问世。万历窑在五彩瓷的生产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以上为景德镇的官窑,此外钧窑、磁州窑、曲阳窑也都有官窑生产御用瓷器。

民窑中龙泉窑、德化窑、石湾窑、宜兴窑都有名瓷出产。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市。明清时期烧制仿钧瓷产品,称为“广钧”。石湾窑的陶塑十分有名。石湾艺术陶塑,继承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传统,以熟练的写实技巧,塑造出各种人物、动物,釉色浑厚润丽,丰富多彩。

石湾陶塑《僧一行》便是优秀作品之一。僧一行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这件作品形神兼备,古朴,色釉浑厚、沉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刘传技艺的特色(刘传系石湾著名老艺人)。

宜兴窑的紫砂器(宜兴陶):紫砂器创始于宋代,到明代中期盛行。它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元素较高的特殊陶土,烧制成的无釉细陶器,呈现赤褐、淡黄、紫黑色泽。明代有饮茶风尚,而且很讲究茶具,当时人们认为紫砂器泡茶有许多优点:1.用其泡茶不失茶的原味;2.久用之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3.茶叶在器中过夜不会霉馊;4.耐热性能好,不会因沸水炸裂、手执热水壶不烫手;5.紫砂颜色深沉古雅,耐人寻味,久用之壶自然生辉,更具艺术特色。

康熙官窑:康熙官窑代表着清初景德镇瓷器工艺的一个较高水平。该窑瓷器的釉色主要有:驼皮绿、鳝鱼黄、古翠、黄斑点四种单彩釉色。另外,青花、五彩也有很高的成就。康熙御窑烧造的时间不很长,仅有七、八年(康熙二十年到二十七年)。该窑瓷器产品不多,故而名贵。康熙后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创办了一种半官窑,人们称之为郎窑,它仅有八年的烧造时间。郎窑瓷器也很少,当时极为名贵。

雍正官窑:创始于雍正四年,直至十三年(1726-1735),由年希尧督造管理,所以又称为“年窑”。年希尧是个对艺术极有修养的官僚,瓷器的式样由他参与建议,故烧造的瓷器极其精雅,其中的珍品也多仿古,能仿宣德、成化二窑,五彩等。从雍正六年起,清廷又派内务府官员唐英驻厂督造,在他管理期内,官窑瓷器大有发展,仿古创作,式样繁多,清代的官窑瓷器从此进入全盛期。雍正后期的官窑名为“年窑”,实际上已是“唐窑”了。

乾隆官窑:清代唐英驻景德镇督窑,一直到乾隆年间,从乾隆元年到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到二十一年(1752-1756),前后共历19年,他都兼任着景德镇官窑督造官;再加上从雍正六年到十三年(1728-1735)的8年,他管理景德镇的瓷务,前后共达27年之久,使清代官窑瓷器发展到最高峰。乾隆年间的瓷器比雍正年间更为进步,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号称‘唐窑“。唐英主持官窑时仿制古代瓷器,一切作品无不精美;又制洋紫、冻青、银洋彩、水墨乌金,黑地五彩,蓝花、白花、黑花描金、天蓝等,釉色之美,至此可谓集大成了。并且新创造了翡翠、玫瑰紫等釉色。唐英曾奉旨编制《陶冶图说》20卷,算是清代瓷器工艺的大著作。乾隆时创新的式样为前所未有,如朱砂龙、百子图、八骏马、春分四季、秋分九季、铁锈花、紫砂五彩等。”珐琅彩“瓷器脱胎于”珐琅“,非常华美,是彩瓷中最精致的作品,它始创于康熙而极盛于乾隆年间。

清代雍正霁红:霁红技术在明代中期几乎失传,清代初年恢复了铜红釉烧制技术,在烧制铜红釉瓷器中,创造出了色泽如红宝石的”郎窑红“,被称为”美人醉“的”红豆红“和色泽明艳深沉的”霁红“。这些釉色烧成难度极高,所以古人在诗中说它”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

清代的广州、湖南、四川也有名瓷生产。

广州釉瓷(广彩)始创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作品在白瓷胎上,用描金重彩,描绘图案和花边,以写实手法,表现花鸟画面、花鸟纹样,穿插、交错在金色和黑色衬底上,以花纹茂密,色彩浓艳,辉煌夺目,形成鲜明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