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21

第21章 工艺篇(1)

环境艺术中的中国名瓷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审美特点

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陶瓷作为工艺美术,它在功能上的实用美与造型、装饰上的形式美是统一的。陶瓷艺术发展兴盛时期,出现了专供陈设的陶瓷艺术品。

陶瓷艺术品的形式美首先表现在它的造型上。陶瓷器物立剖面两侧的曲线处理是否得当,是一件器物造型美不美的关键。由于陶瓷坯型的可塑性特点,陶瓷造型曲线变化的多样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陶瓷器形,可以让观赏者尽情去饱览那稳健的造型、庄重的造型、粗犷的造型、柔美的造型、玲珑的造型、俏丽的造型、娴雅的造型、富丽的造型、雍容的造型、丰满的造型、朴实的造型、敦厚的造型、古拙的造型等等。

陶瓷艺术品的形式美还表现在它的装饰上。器物的耳和足、口和流、肩部和腹部都是装饰的重要部位。这方面的装饰手法比造型手法还要丰富。

纹样和釉色的装饰是陶瓷艺术形式美的极重要的因素。古代瓷器匠师创造出了许多美妙的釉色,有些匠师为了一种釉色的研制耗尽了毕生心血。如红色釉类中的祭红,是一种纯正的红、庄重的红。郎窑红釉好似一团凝血那样浓艳。钧瓷的红釉,红得发紫,紫中泛青。和红釉成为对比的青釉系统中有淡雅的影青,有青中泛绿的粉青。

黑色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为人们看重,然而瓷器的黑釉中有黑如漆、亮如镜的“乌金釉”,真的可以同金的光泽媲美。由于釉料、火候的因素出现的“油滴釉”、“茶叶末”、“兔毫斑”、“玳瑁斑”等等斑色釉使瓷器具有斑斓夺目的色彩。

在我国陶瓷史上,宋瓷是赫赫有名的。宋瓷的卓越成就表现在它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的瓷釉显得那么晶莹柔润,犹如一盅凝脂。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质和美玉不差上下。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被美术家誉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碎瓷(又名冰裂、断纹)令人玩味无穷。上述“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等结晶釉正是宋人的创举。宋代定窑的印花、耀州窑的刻花是瓷器装饰手法的新贡献。唐、五代时期窑工们创造的越窑如冰似玉的“千峰翠色”和邢窑白瓷,已不能同宋瓷争高低了。

宋代瓷器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成就是磁州窑创制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它一方面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一方面开辟了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先河。而元青花在瓷器装饰手法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纵观瓷器发展历史,宋瓷的美学风格具有沉静素雅的特点。为了说明宋瓷的这一特色,不妨同其他时代瓷器略加比较。

在彩色华丽的釉色中,唐三彩的釉色表现为热烈而华丽,宋瓷中的钧瓷釉色虽然灿烂如晚霞,但是深沉而华丽。明代的斗彩和青花呈现为繁茂而华丽。斗彩的色彩对比较强,青花虽为单色,但线条纹饰繁密。宋瓷的黑釉系中,“油滴”、“兔毫”、“玳瑁”的色彩和斑纹,不像那些浮薄浅露的釉彩使人一览无余。

在单纯的素色釉中,因为宋瓷不仅重视釉色的美观,并且追求釉的质地之美。由于釉料配方的发展,从以前的稀淡的石灰釉改变为黏稠的石灰碱釉,出现了如堆脂凝血的凝重深沉的质感。我们从宋代汝瓷、龙泉青瓷上看到这种效果,钧瓷也是如此。宋代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就很有名,被誉为“如冰似玉”的美丽,但是从实物中看,真正取得如冰似玉效果的要算宋代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了。

这一系列的宋瓷艺术特色构成了宋瓷的审美风格。宋瓷的杰出作品不愧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它那优美的形体、沉静的釉色、含蓄的花纹为世人玩味无穷。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但和陶器有本质的区别。陶器是由易熔黏土烧制的,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器表没有釉或只施有低温釉,胎质粗松,故有吸水性,敲击之声不清脆。而瓷器则是由瓷土(除含高岭土外,还有石英等成分)作胎,表面施高温玻璃质釉(现代瓷器有的不施釉),经1200℃以上的高温焙烧,胎质烧结,变得不吸水或吸水性很低,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的清脆声音。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时,说它“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原始瓷基本上具备了上述瓷器的特点,但是,制造工艺比较粗糙,技术水平较低,是瓷器发展上的初级阶段。我国发现原始瓷器的地点有许多处,在河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都有。

已出土的原始瓷器器形有尊、瓮、罐、钵、豆、簋等。出土原始瓷器最早的遗址是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20多片原始瓷器残片。经复原处理,可以看出其器形为罐、钵等。这些原始瓷器多为素面,没有花纹,少数有蓝纹或方格纹。这些瓷器表面有一层绿色薄釉。瓷器质地坚硬,吸水率很低,敲击时发出铿锵之声。这些原始瓷是在白陶、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原始瓷的坯胎成型工艺多用泥条盘筑法。商代的原始瓷尊,其造型为敞口、长颈、深腹、圜底。洛阳出土的西周原始瓷,有敞口圜底钵、敞口丰肩深腹、敛口深腹圜底罐、浅盘、高柄豆等等。

1988年浙江瑞安县西周石棚墓群出土了一批黑釉瓷器,把瓷器史由东汉推前到西周。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宁波、兹溪、永嘉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窑址,并且在河南洛阳的烧沟、河北安平县、安徽亳县、湖南益阳以及湖北当阳等地区的东汉墓葬中,发现了汉代瓷器。在熹平四年(175年)汉墓中出土了青瓷耳杯。还发掘出一个四系青瓷罐,此罐是和带有朱书“初平元年”(190年)字迹的陶罐同墓出土,更证实了该瓷罐为汉代产品。

东汉瓷器质量的提高是同当时生产瓷器的条件的改进分不开的。主要是改进了窑炉的结构,利用长形窑,俗称“龙窑”进行生产的缘故。长形窑便于升温,也便于降温,又不会迅速地降温,因为青瓷中含有较高的铁,要求较快冷却,以免二次氧化,使青中带黄,而迅速冷却会使胎壁开裂,这就要升、降温速度适中。由于瓷器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使东汉时期的瓷器生产达到了新水平,改变了瓷器的原始面貌,揭开了中国瓷器史的新篇章。

二古瓷概览

古朴的唐三彩与唐代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工艺迅速发展,浙江的越窑在西晋时烧出的青瓷器,其烧制水平已接近近代瓷器标准。北魏统治的中原地区在南方制瓷工艺影响下,也成功地烧制出青瓷,并发明了白瓷。它的出现,为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至唐代,北方邢窑的白瓷与南方越窑的青瓷代表了制瓷业空前兴盛时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南青北白”。唐代瓷器还远输国外。在丝绸之路和海上航路所经之地,都发现有唐瓷碎片。印度的勃拉名纳巴特废址曾发现我国邢窑瓷器残片。

唐代的瓷器基本上还是单色釉,釉色以单色的白、青为主。唐代白瓷生产发展很快。白瓷创制于北朝,唐代产白瓷的名窑以邢窑为最。

邢窑:邢窑古窑址在河北省内丘县境内。唐代李肇在他著的《国史补》一书里写道:“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的白瓷达到很高的水平,白度纯正,色调稳定,釉色洁净而明亮。许多唐诗中都有赞颂唐代白瓷的名句。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邢瓷类银”、“邢瓷类雪”,杜甫在其诗篇中说“君家白碗胜霜雪”。唐代白瓷胎质洁白细腻,结构紧密,造型精巧,釉质洁白莹润。

唐代青瓷也得到巨大发展,著名者以越州窑为代表。越窑广义而言,乃浙江境内的绍兴、余姚等地区烧制青瓷窑的统称。一般认为余姚上林湖畔为越窑的中心地区。所产青瓷有悠久历史,晚唐时期又出现划花装饰。唐代宫廷派官到此监制贡瓷,称之为“秘色瓷器”。相传,一次进贡的秘色瓷竟多达14万件。唐代中期文人士大夫品茶之风盛行,而且十分讲究茶具,他们都对越窑茶具十分推崇,如陆羽所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越瓷类水,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脏,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唐代陆龟蒙赞越瓷的诗中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不仅文献中有如此赞美越窑的记载,大量出土的青瓷实物证明,青瓷质地十分高超,胎质如玉,釉色光润青翠,造型雅致,装饰瑰丽。

邛窑:始创于南朝时期的四川邛崃县瓷窑。唐代后期生产青瓷,有褐斑、褐绿斑青瓷,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唐代的瓷器以青、白瓷为主要产品,也有彩瓷问世。当时长沙窑创制了一种多色的花釉瓷器。长沙官窑出土有釉下彩瓷,其中有黄色釉下彩(绘蓝褐两彩或绘绿褐等彩)青釉褐彩瓷以及青釉加贴花褐彩瓷,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手法。

唐三彩: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然而陶器却有十分艳丽的彩釉。这种彩釉陶一般有黄、绿、紫、褐、蓝等色,近年来还发现有黑色釉。因为一件彩陶上基本有三种以上的色彩,故世人称之为“三彩”。彩陶早在北齐就已出现,安阳北齐范粹墓和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有彩釉陶器,其中有白釉或在黄釉中挂以绿色彩条。唐三彩则是白、黄、绿或黄、绿、蓝、赭等色釉同时在一件陶器上交错使用。唐三彩的斑驳淋漓的彩釉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三彩陶的造型有器物和人物,其中俑是富有特色的雕塑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唐三彩对国外同类艺术有巨大影响。传到朝鲜以后,当地人民在它的基础上创制成一种彩陶,名为“新罗三彩”;日本仿制三彩也得到成功,称为“奈良三彩”。三彩器物上还采用印贴花的装饰手法,其图案以宝相花和小朵花卉居多。三彩俑的题材十分丰富,有文史武官、男女侍从,各族人像、乐舞游园。还有镇墓神兽、十二属相以及牛、马、羊、驼等等。

令人惊叹的宋代瓷器

宋瓷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它以高度发展的单色釉而著称。这个时期的瓷器,各地名窑产品都有不同的风格。著名窑系有:

1.定窑系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山村、西燕山村。宋代此地为定州境,因而得名。它是继承唐代邢窑的白瓷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胎薄而轻,不透明,釉为玻璃质,光泽明净。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定窑瓷又有“土定”、“粉定”(白定)之称,以粉定为代表产品。

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色釉、绿釉、白釉剔花等瓷器。白釉印花的内容有花卉、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等,装饰瓷器上的题款有如“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等。

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有关医诊、司药等事务,两局分别设有“膳工”、“医师”和官员。题款是刻在生坯上的。另外也有宫廷玉雕工匠在瓷器上刻的,如“奉华”、“聚秀”、“禁苑”、“德寿”等。这些铭文多为当时的宫殿名称。

属于定窑系的窑场有山西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以及四川的彭县窑。

2.磁州窑系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镇、彭城镇。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主要生产生活日用品,如:罐、盆碗、缸、瓮等器物。釉色有两大类,一为白釉,以白色化妆土为主要原料,釉色纯白如乳,有开片与不开片两种不同装饰,一为黑釉,以铁锈花最为著名。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刻划兼绘画、剔刻、刻填以及铁锈花绘画等等,对陶瓷装饰艺术有很大发展,一时与景德镇齐名,获“南有景德镇,北有彭城”之称。

磁州窑产品计有十多种,如: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等。白釉釉下黑彩是该窑主要产品,而白釉釉下黑彩划花是其中的高档瓷器。低温铅釉三彩陶是继承唐三彩的技术,又称“宋三彩”。

磁州窑的器物上的诗画别有情趣,其绘画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并题有民间流行的诗句和民间谚语。例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还有些谚语,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等等。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等。

3.耀州窑系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为耀州境。早在唐代即烧制白釉、黑釉瓷。北宋烧造青釉瓷颇为有名,釉色略呈姜黄,有浑朴厚重的纹饰。制青瓷技术于宋朝达到纯熟,所谓“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该窑有青瓷产品在北方民用瓷中居上乘,并列为贡瓷。

耀州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刻花刀锋犀利,印花纹饰出类拔萃。装饰纹样中的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等生活小景极为生动。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宜阳窑、临汝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广西永福窑。

汝窑的瓷器有素色无纹饰和印花两种,印花以凸起阳纹为主,纹样多为缠枝花卉、折枝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