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12

第12章 传统篇(6)

1690年第巴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修建的灵塔,分塔座、塔瓶、塔顶三部分,总高14.85米,经过处理的达赖五世的尸骸就保存在这第一座灵塔瓶内。塔身金皮包裹,珠玉镶嵌。据记载,此座灵塔的包金就耗费黄金11万余两。以后相继在布达拉宫修建了达赖七世至十三世的灵塔,规模不等,形制相同。布达拉宫最后一座灵塔,是十三世达赖的灵塔,塔高14米,仅次于达赖五世的灵塔。

四世班禅舍利塔,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1年)。此塔的建造用了一年又130天,塔高11米,金银包皮,珠宝镶嵌,修建这座灵塔用了黄金3千两,白银3万余斤。

5.金刚宝座塔

此塔是在一个高台子(宝座)上建有五个小塔,供奉“金刚界五佛”,五佛均有宝座(即坐骑的动物:狮子、象、马、金翅鸟王、孔雀)。在塔座和五小塔的须弥座上也都布满了五种动物的雕刻,现存此种塔多为明清时期建造,约有十来处,如: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北京真觉寺、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可能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在敦煌莫高窟285窟发现金刚式五塔的壁画,绘于北周时期。

广德寺多宝塔:位于湖北襄阳县城西13公里处,为汉、唐以来古刹。明景泰年间重建。多宝塔在大殿后面,此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191年)是用砖石仿照木结构建筑,通高17米,底层塔室为八角形,上迭建浅檐,下奠以矮基,砖砌角柱,石雕螭首,四门为石砌券门,正门上方石额刻有“多宝佛塔”四字,塔室之上建筑五塔,中央一个为喇嘛塔,都有精雕细刻的石座,在台座及小塔的外壁,都嵌有石雕佛龛,每龛供石佛一尊,石佛神态端庄,多宝塔的造型庄重挺拔,风格独特。

6.花塔之特点

花塔的特点是塔上部为莲瓣式或密布着佛龛、佛像、菩萨、动物等形象的雕刻,看上去好似一个大花束。

花塔大多是辽、金建筑,元以后逐渐消失。现存遗迹约十多处。有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河北曲阳修德塔、井陉花塔、正定广惠寺花塔;山西太原蒙山花塔、五台山佛光寺杲公禅师塔。

7.少见的塔门与过街塔

塔门和过街塔为道路上的塔,下边可以通行车马。从塔下经过就是向佛礼拜。此类塔是从元代开始兴建起来的,元代盛行喇嘛教,故此塔式多为窣堵波式。

主要遗迹有北京西郊法海寺塔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庙内外有多处塔门,有一孔的,也有多孔的,门上的塔有一个、三个或五个。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南郊,建于清乾隆年间,塔旁立有维吾尔、汉两种文字的石碑。该塔为18世纪中叶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为其父额敏所建,所以又称额敏塔。塔高11米,塔身呈圆形,而且细高,用黄色方砖砌筑,塔上有阳图案花纹,塔顶呈盔形。其造型极为精致而壮观,塔内无基石,也无木料,全靠砖砌的螺旋形中心支柱支承整个塔身重量,此塔为新疆伊斯兰教著名的艺术建筑物。

8.其他类型之宝塔

除上述类型外,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形制,如:山西神通寺阙式塔(唐)、广州怀圣寺光塔(唐)、天津蓟县观音寺白塔(辽)等。

飞龙白塔:位于云南景洪县大勐笼的曼飞龙山上。这是一个大小九塔组成的塔群,洁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而有笋塔之称,此塔群为砖石结构,建于傣历五六五年(1201年),是佛教小乘教的建筑。

群塔中有一主塔,挺立于中间,通高16.29米,八个小塔分别列八角,通高9.1米,塔座设有佛龛,龛内供佛像。在正南面佛龛下的岩石上,有一双赤脚足迹印痕,相传乃是释迦牟尼的足迹,因此兴建该塔。塔上有各种雕塑,浮雕、彩绘,造型优美,秀丽和谐。

此塔群的型制同喇嘛教(佛教之一支)的白塔不同,可见是受南方民族建筑的影响。

王家大院环境装饰艺术管窥

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群保存至今的已为数不多,保存十分完好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地处山西晋中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的王家大院建筑群,则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代建筑经典。

余曾带领艺术学院部分同学前往考察过这处古典建筑群,留给每个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物华天宝地

从天津到山西,经石家庄、太原,然后南转经太谷、平遥、介休到灵石。灵石这个名字便令人惊奇。据说,早在隋代,有一巨大的流星,一道闪光划破太空,后来得知原来是一巨大的陨石从太空光临此地。这一奇闻被当时正在北巡的隋文帝得知,即以灵石钦封为县名。

墙面砖雕

在这汾河峡谷之间,有冷泉关、阴地关、雀鼠谷、韩信岭、秦王岭、摩天岭等重要关口,历来为军事要冲。

王家大院建筑群所在地静升镇静升村,在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地方。村子东边是绵山,西临汾河,南北两面遍布黄土丘陵,一条清溪流淌其间,这片沃土和清流养育着静升镇的父老们。

静升村自古就有先民在这里创造出人类的文明。离静升村五里之内,便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有商周的文化遗存发现,曾出土有商代青铜器。有唐代所建的资寿寺佛教道场,有宋代有关抗金史书面世,有保存完好的元代的文庙建筑。存世有古代祀念介子推的庙牌以及清代的万卷精华楼藏书馆阁的记述。

从古今文化蕴藏,到山水风茂的和谐、人文、灵石地区有数不清的寺庙碑林,有举世闻名的山川巨瀑,有丰富的物产宝藏。王家大院这个古代民居建筑群就是在这样物华天宝之地出现并延传至今的民族文化遗产。

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王家大院之后,深情地说它是“全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王家大院在建筑规模、建制、风格、工艺水平,都堪称中国民居建筑的璀璨明珠。

二宏伟的民居建筑群

王家大院的建筑占地面积为25万平方米以上,而北京故宫的建筑面积才有1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是一处城堡式格局的古建筑群体。

王家大院建筑群横贯东西五里长街,可用“九沟八堡十八巷”来表示这个建筑的规模。现存的有:

王家巷(拥翠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

锁瑞巷

钟灵巷

拱秀巷

恒贞堡(红门堡)

视履堡

拱极堡(下南堡)

凝固堡(大小堡子)

和义堡(东南堡)

崇宁堡(西堡子)

这里是可赏、可望、可游、可居的极具魅力的建筑群。

王家大院建筑群是历经数个王朝而形成的,其建筑最早起于哪个朝代已无详史可考,但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元代或明代初期已初具规模。

王家大院是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的建筑群。

现在开放的有: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王氏博物馆,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等建筑群,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为45000平方米之多。

高家崖、红门堡两处建筑群为东西两组,有一桥相连。

如此浩瀚的建筑群,可以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本文仅就局部环境装饰艺术作一管窥。

三精美的建筑装饰雕刻

王家大院现在开放的88座院落,面积各不相同,风格各异,回廊环绕,曲径通幽,院园相通,步移景变,目不暇接。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处东方文明遗存、文化古迹,在这里流光溢彩,处处皆有可赏、可玩之处。

在这样巨大的建筑群中,附属于建筑之上的石雕、砖雕、瓦雕、木雕工艺艺术十分精妙,这些雕刻中蕴含的历史典故极为丰富。具有“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之美誉。

屋檐砖雕

四石雕装饰艺术

王家大院建筑中的石雕艺术主要有墙基石雕刻装饰艺术、门枕石雕刻艺术,柱础石雕刻艺术、柱顶石雕刻艺术、抱鼓石雕刻艺术、栏板雕刻艺术、望柱雕刻艺术、过门石雕刻艺术、上马石雕刻艺术、石狮雕刻艺术。

有一面墙基石,精雕的是《唐夫人乳姑奉亲》,画面十分传神。故事讲的是,有一位老妇年迈不能吃饭,唐夫人用自己乳汁供养婆母,并让仆人用“拨浪鼓”(儿童玩具)把未断奶的儿子引开。

花墙石雕

另一面墙基石的雕刻是《汉江革行佣供母》。故事内容是,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江革背负老母逃难,路遇强盗要杀他们。江革求强盗放过母亲,并说:母亲年迈不能独自谋生,求强盗放过他好供养母亲。强盗被其孝心感动,放过了他们。

王家大院的石柱础、石墩可分为:鼓形、宝瓶形、瓜形、六面钟形、灯笼形,雕刻的内容为佛家八宝、道家八宝(暗八仙)、民间八宝、历史典故,门枕石奇异巧妙,有人物型、动物型、器物型、花果型、书画型等,装点着大大小小的门庭。

石狮的造型、雕工都十分精湛。雕刻石狮不论是单体或是群狮相聚,神形具备,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灵动活泼,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小巧玲珑。

石雕影壁是王家大院雕刻的亮点之一。东巷中院门两侧的大型石雕影壁画为阴刻线描的手法,其内容为: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黄山谷爱兰,周敦颐爱莲。

柱基石雕

碑座石雕

红门堡府甲西清芬院门外,有一面“二龙捧蝠”图,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该图周边的图案刻工更为细腻精到。

五木雕装饰艺术

王家大院的木雕艺术,题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如:圆雕、浮雕、阴刻、阳刻、镂空。

木雕的建筑构件有:额、枋、柱、雀替、翼拱、挂落、抱头梁、穿插枋、窗棂。可以说所有木构件都有精美的雕刻艺术。

有一处称“满床笏”的构件,雕刻着唐代郭子仪的故事,为廊檐全景,手法细腻,构图宏大而壮观。

木雕雀替

红门堡三甲西巷的垂花门上的雕刻为精细之作,如狮子滚绣球、鞍马流云、凤凰戏牡丹、鸳鸯贵子图……都雕出了神韵,栩栩如生。

在柱头、雀替以及雀替连接的额枋部位,往往有三层高浮雕,多以镂空雕法,层层相叠,有很大的难度,然而都被古代建筑木雕工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雕刻艺术的题材多为吉祥图案,花卉、仙草。如芭蕉、佛手、葡萄、海棠、梅、兰、竹、菊,也有盆景、博古之类的题材。

各处窗棂也被组合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如:喜鹊登梅(喻义喜上眉梢)、玉树锦鸡、金鱼穿莲,山西地区民间流行一种吉祥谚语“鱼穿莲,十七十八儿女全”,以此图喻义,夫妻和谐,子女双全。

窗户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费匠心的部位。王家大院的建筑中窗户的形式就有十分精彩之处。把窗户设计成书卷式,喻义“开卷有益”;设计成册页式,喻义“金册在手”。以窗框作画框,透视窗外风光,呈美妙的天然成趣的画面。

冬天在窗框内,一是可以避风,同时又可欣赏一幅山水画。是画,又是窗。这一设计妙思,源于清代学者李渔的《闲情寓寄》一书中所说“窗可以作画,是画也可以作窗”,从而产生了尺幅窗和无心画的创作构思。

六砖雕艺术

三层月洞门

王家大院建筑群的砖雕也是令人惊叹的精美,其部位多雕刻在烟囱、屋脊、兽脊、檐瓦、门楣、女儿墙、照壁等。砖刻刀工手法细腻,无论动态或静态的人物的形象惟妙惟肖。表现出清代雕刻的纤细繁茂的时代艺术风格。

屋顶无处不见瓦雕,每座建筑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各种珍禽异兽点缀其上。高家崖府第门外,东西各有一面砖雕照壁,画面为8平方米。所刻图形为“鹿鹤”两组画,一为“鹿鸣”鹿可读“六”;一为“鹤唳”,鹤读“合”,连起来读“六合”可引申为“六合同春”,喻义天下春光共浴,国泰民安之意。

在一座大型砖雕照壁上,精心雕刻着“狮子滚绣球”,雕有三头狮子,大小各异,形象生动。民谚道: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照壁顶部雕有四季花卉、吉祥禽鸟和四组道家人物。

凝瑞居大门两侧的大型照壁上雕有“鹿鹤同春”图,系高浮雕手法,构思巧妙,鹿鸣松林,鹤唳寿石。鹿回首,鹤昂头,相互照应,构图和谐。

东西绣楼槛墙上的两组通栏砖雕,画面高1米,四行图形分别为吉祥花卉、八仙人物、玉兔麒麟等,构图疏密有致,犹如长卷壁画。

三甲东巷围院前照壁上的砖刻松竹梅“岁寒三友”,作品潇洒飘逸,线条流畅,表现出雕工高超的技艺水平。

在王家大院建筑群中有不可忽视的匾额雕刻艺术。王家大院的匾额,从形状上分,有碑文额、手卷额、秋叶额(贝叶额)、此君额、册页额,从手法上分浮雕、阴刻、阳刻等。

木雕枋

贝叶额(书院小巷墙壁上)造型简洁流畅,叶片一波三折,脉络清晰,书卷气浓郁,据说现存仅两块,另一块在北京故宫,可谓弥足珍贵。

王家大院建筑装饰雕刻图案中有许多弘扬优良传统道德的精湛作品。

红门堡建筑上的楹联:做无品官,行有品事;读百家书,成一家言。簏籁风敲三径竹(表示君子之风);玲珑月照一床书(寓意满屋书香)。有诗情画意,又有提倡高雅风格的内涵,情景交融,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