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虚拟财富
11652100000041

第41章 动力、知识、财富(1)

一、忧患意识

任何人做事都会有潜在的目的和动机,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去奋斗。在众多的发财致富的人中,鲜有不是为了个人目的而专营的。为了个人和私利经营无可厚非,但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的成功者,却是应该标榜的。

李秉哲是韩国十大财团之首——三星财团的奠基者,闻名遐迩的杰出企业家,在韩国素有“经营奇才”、“经济界的巨星”、“韩国财界的脸面”之称。

他一生创办和经营了许多实业,他身上的民族忧患意识,促使他始终坚定地走“事业报国”的道路,他不仅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为韩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秉哲因健康原因被迫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辍学回乡后,在骰牌中消磨了一段宝贵的光阴,过了一段无为的生活。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忽视猛醒,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和遗憾。最后他决心投身实业,这个选择决定了他的人生的走向。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的三星集团。

1936年4月他与郑玄庸、朴正源共同集资3万元在北马山建起了“协同精米所”,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企业生涯。可是出师不利,第一年便亏损了全部资本的三分之二,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朴正源动摇,经过协商,三人同意继续经营协同精米所。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扭亏为盈,这次的成功给李秉哲带来了生机,接着他又办起了拥有20辆卡车的运输会社。

1937年他又成了收1万多石粮,拥有200万坪土地的大地主。但因日本发动芦沟桥事件,银行资金冻结,使李秉哲事业受到巨大挫折。这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消沉退缩,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鼓起更大的勇气,开始了新的追求和探索。

于是,1953年6月,李秉哲以2000万元的新币为资金,成立了“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它的成立,标志着韩国有限的商业资本在向产业资本转换。在韩国的经济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1953年11月5日三星又迎来了伟大的日子。由韩国亲手制作的白糖出产了。当天,“第一制糖”就生产出了6300公斤白糖,价钱每公斤只有48元,进口白糖每斤却要300元。后把价钱提到100元,销量大增。在第一制糖创建之前的1953年,韩国所需白糖全部依赖进口。一年进口白糖2.4万吨,需支付的外汇就是83万多美元。由第一制糖的投产,仅用3年时间就达到了当初计划的进口替代的目标。1954年销售额已达到7.22亿美元,获纯利1.62亿,销售利率提高到22.4%,自有资本利率增长810%。创历史最高纪录。

后因政府大幅度增加白糖的税收,“第一制糖”本来可以扩大生产,但李秉哲考虑诸多的因素,决定经营制粉业。1957年10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4月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5月份便正式生产产品了。

第一制糖成立不到两年,李秉哲就获得了巨富的称号。他接着相继建立了食用油、干造食品、牛奶加工等工厂成为能生产加工30多种食品、饲料等产品的综合企业。第一制糖还于1978每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食品研究所,使第一制糖在未来食品的旁发、干扰素的制造等研究、试制和生产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紧接着李秉哲就决定向毛织业挑战,在“第一制糖”成立仅一年多的1954年9月又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毛纺厂。

人们担心李秉哲又会在与强国竞争中垮下来,可李秉哲却充满信心毫不退却。他用了极短的时间使“第一毛纺”的企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制糖和毛纺织方面的经营成功,是牢固地确立李秉哲作为企业家地位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李秉哲开始名扬海内外的开始。

从此李秉哲也就成了韩国财阀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这更加坚定了他开创新事业的目标,于是开始了创办化肥厂这一更加艰难的跋涉。

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韩国肥料企业,于1967年1月建成了,创造了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新、工期最短的三项纪录。他的成功,给韩国及国民带来巨大的影响。肥料可以自给自足,农民可买到廉价的肥料,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产业结构;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做出了贡献。

李秉哲又是开创电子工业的第一人。1968年2月26日李秉哲指示在“三星物产”设立开发部,研究对电子工业的投资问题。经过多方调查,电子事业在韩国还是有很广阔前景的。经过几番周折,1969年1月13日,“三星电子”在汉城登记。到1978年,三星电子生产的黑白电视机就突破200万台,超过了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的产量,创年产量世界最高纪录。到1985年5月又突破1000万台,在韩国彩色电视机、录像机也是三星首先开发出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三星重点发展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产业。现在三星已建立了电子、电管、配件、通信、医疗器械等电子产业,形成了较齐全的生产体系。

三星奠定了电子工业的基础后,又开始向重工业国际航空等部门进军。李秉哲在他50多年的企业生涯中创办了许多事业,涉及农业、贸易业、轻工业、重工业、电子业、建筑业、国际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尖端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他的成就在韩国,在世界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连同他的事业将永远写入史册。

李秉哲一生为什么如此辉煌,功勋显赫呢?这里是有诸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李秉哲作为一个大企业家,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李秉哲的经营哲学是“事业报国”、“人才第一”和“合理追求”。

“事业报国”是“三星”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他的民族沈患意识决定的信念,为了国家他东奔西走,不惜拿出自己的资产建造化肥厂。而“人才第一”和“合理追求”则是李秉哲实现“事业报国”的手段和行为规范。他通过培养合格的人才,以他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聪明智慧创造财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便是他为事业奋斗的强大动力。

他认为,企业的存在基础是国家,企业就该为国家和社会傲贡献,向国家交纳税金、津贴。另外企业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这也是李秉哲创建和经营企业的目的。如果一个企业资金有限不能周转,那么它也就不能正常运营,也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他要做第一跟着做第二,他的第一制糖,第一毛纺,第一化纤……这些正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

在李秉哲的合理经营哲学中还有一条铁的原则,这就是技术的改革和经营的合理化,这同时也是三星发展的目标。用李秉哲。

的话概括这一目标便是“尖端技术,尖端经营。”对尖端技术李秉哲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曾有句精辟的格言:“技术的支配者将支配世界。”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在市场上取胜,李秉哲说:“只有最先制造出最优质的产品,最便宜的产品。这也是三星经营的一个核心。”“要成为一个能得到社会和一般顾客信任,经营最好的企业。”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事业原则。

可以说不管是在创建第一制糖还是第一毛织和其它的企业,李秉哲始终按照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宗旨前进,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的超越自己。

李秉哲是个实践者,他不甘寂寞,经常向新的领域进军。他一向遵守“言必信”的处理问题的哲学。他的手段都来自实践。

每当创办一项新事业的时候,李秉哲都首先把重点放在汇集情报上。创办半导体事业也同样如此,半导体事业的技术和市场变化很快,所以迅速而准确的情报十分重要。

为了汇集技术和市场情报,李秉哲在日本和美国设立了两个情报中心,通过这两个情报中心汇集情报,另一方面大量招募外国技术人员。来完成他为“摆脱个人企业的范畴,为了通过技术的先进化给后世留下个富裕的祖国,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的决心。

对李秉哲发展半导体事业,具有半导体事业经验的人劝告他放弃这项事业。可李秉哲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展望,他认为半导体事业,从长远上看是一项有前途的事业,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劝告,也不管将来会遇到多大困难,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可是工厂建成不久,又遭到了先进国家激烈的价格竞争。三星从投产的第一年开始,就不得不经受巨额赤字的考验。

特别是日本的半导体制造商通告美国政府说三星在进行倾销,要求美国政府制裁三星,一面继续降低芯片价格,迫使三星大幅度降价。到1985年9月,三星已损失1300亿元。

面对险境,李秉哲没有被吓倒,他仍然镇静得很。他一面安慰和激励失去信心的员工,一方面找克服困难的突破口。

他于是提出了产品多样化的方针,即发展利润高的产品,少生产利润低的产品。三星先后建立了富川工厂C生产线,建成电器工厂的第二生产线等。

由于他大力开发了其它半导体制品,通过这些产品的创利,使三星的半导体事业很快走出了谷底。

李秉哲这种顽强不屈的性格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只要他认为对的,就绝不屈服让步,但李秉哲从不动武,而是利用他的思想敏捷、条理清楚的优势同别人争斗。只要抓住理他就寸步不让,直到对方认输为止。只要是说理,他总是稳操胜券的。

他的父亲从小就经常训导他“遇事不要性急,不要蛮干”,“哪怕自己吃亏,也不能失去信用”等。这些教导,对李秉哲的性格形成和他一生的事业的确产生了很大影响。李秉哲非常重视信用,他说过的话总不失言,只要说了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做。

李秉哲是个视野开阔,永不满足现状的人。1936年3月与郑玄庸、朴正源合伙创建马山“协同精米所”,8月办起运输业,建立了第一制糖。这时本来他已是韩国的巨富,但他不满足;建立第一毛织,这时他已被视为财阀,被流传到大街小巷,他不足……他说:他的目的不在于金钱,一个人生活上需要的钱是有限度的,超过所需要的限度,钱赚得再多也没用的。

李秉哲在青年时代就为自己树立了“事业报国”的理想。他认为:“为了长远的明天,首先必须建立经济基础,这是我们民族的出路。”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奋斗了一生的志向。在他的企业生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遇到困难和挫折,他娩终也没有丧失为民族和社会献身的信念。

为民族和社会献身的信念,是李秉哲在为事业奋斗过程中强大动力。无论做任何事,人们都需要有一种动力,动力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它越强大,事业就越辉煌。

二、可以培养的财富

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会得力于别人辅助,或是受到某些“贵人”提携。但至为重要的是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事业上如虎添翼,通顺发达。被誉为台湾电脑资讯业“龙头老大”的施振荣便是以出色的组织能力获得巨大成功的。

用施振荣的话说:一个人脱胎换骨的关键,是要具备完善的理念和出色的组织能力。

以“微处理机的园丁”自励的施氏,在台湾企业界论资排辈来说资历尚浅,但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将其麾下的宏棋集团发展成为台湾著名的大企业,执资讯产品业之牛耳。目前宏棋集团已成为全球第十、东南亚第一、拉丁美洲第二、北美市场第十大个人电脑企业。1993年该集团营业额超过500亿元(新台币,以下同),比1992年大幅增长67%,盈余10.8亿元,70个联属公司遍布25个国家,在全球共建立了20个制造据点。

施振荣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他3岁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养大。家中仅靠母亲开杂货店兼做女工维持生计。稍长,他开始学着照顾店面,为母亲分劳。小小年纪,已懂得算帐找钱;

逢年过节,竟还会学着用零用钱买些应时的小玩意儿,摆在柜台出售,为自己赚些“私房钱”。至于他卖鸭蛋的本领更是一绝。

卖鸭蛋时,得把公克换算成台两,再算出应收的价钱,而钱数往往零碎到几毛几分,施振荣则完全靠心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钱数计算出来,一般很少出错。所以,施振荣从小就练出相当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为日后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施振荣在中学的平均成绩是中等程度,但由于理科成绩优异,高二年级时曾因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总成绩居全校之冠,而获得“爱迪生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大专联考,他虽考上了台湾成功大学,但自认为不够理想而毅然放弃。发奋努力一年之后,再度赴考,进入当时刚成立的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学期间,他的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他在校十分活跃,创立了棋桥社、摄影社,并担任排球和乒乓球队队长。通过这些活动,无形中培养了他与人交际沟通和当领导的人才,尤为突出的是他的组织能力。

施振荣交大毕业之后,进入该校电子研究所继续深造,1971年27岁时获硕士学位,为日后发展电脑资讯事业打下智力基础。

研究所毕业后,南部有极负盛誉的外商公司拟聘请他,但他竟然放弃了这一绝佳的机会。后来提及此事,施振荣不禁莞尔:“老实说,我怕说英文。大专联考时我的英文分数只有30分。”他因为逃避说英文而未去那家公司就职,不曾想后来搞电脑资讯业经常与外商接触更必须说英语。后来他通过努力,熟练地掌握了英语。他不无感触地说:“我想,不仅是英文如此,对于任何困难障碍,均可经由主动面对,再三演练而加以克服。”

施振荣取得硕士学位后,1971年曾先后应邀到环宇、荣泰电子公司工作。他在荣泰公司任职四年,参与开发成功电算机、电子表、微处理机等产品,为公司赚取了大量外汇,并因此荣获1976年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名誉称号。但不久荣泰公司却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宣告倒闭。这件事对他有很大影响,成为他人生事业的转折点。施氏原本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欲望,但他以出色的组织能力不甘心几年业务基础就这样白白放弃。于是1976年9月,他召集数位志同道合、学有专长的电子工程师,凑集新台币100万元作资金,共同创立了“宏棋有限公司”,并以“微处理一机的园丁”自励,专心致力于微处理机产品及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当时公司员工仅11人规模很小,但它以“提供岛内最佳微处理机技术与最完善的服务”为宗旨,使公司的信誉不断提高而逐渐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