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是通过知识实现的,知识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劳动。
今天,如何面对知识的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诚然21世纪的许多方面现在还难以预料,人们为它要做哪些准备一时也不易看清。但是有一点却得到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的认同,那就是:在未来的世界,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主要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掌握先进思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
那么,21世纪人应具备哪些素质特征呢?
A.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构成未来人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分,而思想素质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部分,当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对人生的看法也就发生变化。而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价值比较和价值取舍。一个人做什么及怎么做取决于这种比较和取舍的结果。
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当两个人谈不到一块儿时,无法沟通,互不理解,很可能是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你做一件认为值得去做的事,他却认为你是傻瓜。因为在他看来,你做的事不如他做的事有价值。如果是好心人知心朋友,他还会告诫你:“你干这事能捞到什么好处?何苦呢?得不偿失……”这时你会觉得你跟他想的不是一码事,你和他追求的目标,对事物取舍的标准不一样。
价值观就是这样决定一个人看重什么,轻视什么,依据什么,追求什么,从而去做什么,放弃什么,怎么去做。在此之前,人们总是要把几个价值在内心的天平上称量一番,选取大的价值,舍去小的价值。
如果你追名代实、重名轻实,其结果呢:于个人,荒废时间和精力,干扰自己对目标的选择和思考总的路子,养成虚伪、轻浮的品格,失去了发挥自身实际才能,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实现自我真正价值的机会;于社会,为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温床,终使社会之华丽大厦处于大梁空、地基虚的危险之中。因为“名”的所谓价值,毕竟是空中花园,海市蜃楼。它的功效只是一时的,只在于满足滋人耳目的心理而已。
当今社会处于科技领先的时代。这是一个务实的时代,要在当代世界的竞争和挑战中取胜,靠的是实力,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名声。
B.文化素质。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应具有优秀的文化素质。知识是构成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世界各国展开世纪之交的角逐和竞争中,谁拥有众多的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谁就有了获胜的优势。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知识技术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社会物质生产的科学化趋势要求人的知识化。有的研究表明,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消耗的比例,正在发生如下有趣的变化。机械化初期阶段,它们的比例为9:1,机械化中级阶段变为6:4,生产全部自动化之后,这种比例倒置了为1:9。这种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中消耗的明显变化充分说明了人的知识化的重要性。人的知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因为人的知识化是如此至关重要,所以许多国家对人才的知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对一个人来讲,知识化的问题,不应一味追求掌握知识的量,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有人认为,最起码要形成一个直上直下纵深发展的适合某一领域或学科的知识体系。既然知识浩如烟海,无穷无尽,不可能也不必要统统去掌握它,那么干脆一门心思只发展自己的专业,与自己职业无关的一概不问。其实这种知识结构不理想,因为它不符合当今科学知识发展一体化,学科之间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既能在某个领域里拔尖,又能对其它领域的工作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当你在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时,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你博览群书,涉足其他领域时,也要注意发展自己的专长。另外,不能以为知识结构一旦形成就可一劳永逸。更新知识,追求新知,调整主攻方向,重建和改组知识结构将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今天的知识积累不应是盲目的,要考虑未来的需要,而未来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是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简单重复,因此,今天要着重贮备的是那些万变的知识。21世纪人才文化素质,除了体现在从事某种专业,如音乐、美术、数学等领域所具有的专门能力。而非特殊智能则体现在一切专业领域及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能力。非特殊智能结构包括一般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需要朝着某些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的能力发展。这些能力都含有智能因素。
C.心理素质。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想在事业上出类拔萃,就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其健康心理的基本表现是: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他能在社会活动中认识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欣慰,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避讳,始终能客观地、积极地看待自己,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过多地沉湎于幻想,对生活中的矛盾不是回避,而是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妥善对待,处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正常的人际关系。既能“自我接纳”,又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在与人相处中,其尊敬、信任、喜悦等积极态度多于嫉妒、怀疑、憎恶等消极态度。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心理结构是平衡和协调的,虽有情绪表现,但不会为消极情绪所驱使而使行为失调。他会尽力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头脑和控制行为的自觉性,有较强的耐挫力,总让积极的情感支配自己。
乐观的进取心。尽管他并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他却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学的。他会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努力克服-切困难和阻力,去争取成功。他会在活动中显示效率,在潜能发挥中得到乐趣,在成功中体验自尊、自信。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必须要求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人际关系复杂,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负担十分沉重,使有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容易产生心理
以下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无形资产。
1.社交能力。现在社会交往活动大都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在知识经济社会,社交活动更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在这样的社会,人们的社交不仅要掌握自然语言,而且要掌握计算机语言,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辨别对方的意思,揣摸对方的动机和目的,并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交流。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就很难有效地进行社交;同时,不同的社会阶段,社交的内容不同,如果不掌握这个阶段新的语言和内容,就会产生社交和信息交流的困难。
2.应变能力。既然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处理信息和创造知识,那么个人对社会的感知对象也主要侧重于信息的变化和知识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量的增加、知识和技术改进上速度的加快,使得对信息捕获和收集的水平要求提高,即对信息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同时,对信息感知后,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并付诸于行动和适时向外界发布信息。这也需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所形成的媒介进行。
3.创造力。知识经济社会是充满创造性的社会,只有创造出新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这不仅是因为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所致,而且也是由于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所致。这样的社会,企业管理模式也由官僚式转向机制式,产权制度的发展已使免费搭乘别人技术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这在客观上要求人必须进行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或提供属于自己的新的服务,否则难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难以取得收入。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社会产品已经比较丰富,人们的消费已经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以追求享受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谁将占领市场。并且,由于每个主体都处于创新中,产品差异更大,可替代性更强,致使个人消费的稳定性更差,经常由这一产品转向另一产品。这样,任何一种新技术所形成的新产品、新服务都难以持久地占领市场。而要实现长期占领市场的目标,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同样,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非价格的技术创新竞争。处于这样环境中的个人要就业,要获得财富,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或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具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