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11650600000008

第8章 无公害肉鸡的繁殖(2)

四、鸡的人工授精的具体操作

1.准备

(1)器具的准备

对鸡常用的人工授精器具包括:水温计、试管架、玻璃吸管、注射器、保温杯、小试管、胶塞、采精杯、毛巾、胶用手套、生理盐水、刻度试管、药棉、纱布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购置一台显微镜,用来检测精液质量。

(2)种公鸡采精适应性训练

一般在正式采精前一周应修剪公鸡肛门周围的体毛,并进行适应性按摩。

2.采精与精液品质的评定

(1)采精

采精多采用按摩法,具体操作因场地设备而异。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双人立式背腹部按摩采精法,现以笼养种鸡的采精输精为例。

保定。工作人员从种公鸡笼中用一只手将公鸡的双脚抓住,另一只手在公鸡的颈背部轻压。

固定采精杯。采精者用右手食指与中指或无名指夹住采精杯,采精杯口朝向手背。

按摩。将采精杯夹持好后,用左手从公鸡的背鞍部向尾羽方向抚摩数次,将公鸡尾羽刺激翘起。与此同时,持采精杯的右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从公鸡的腹部向肛门方向紧贴鸡体作同步按摩。当公鸡肛门向外翻,尾部也向上翘起时,左手迅速向尾下方转,用拇指和食指跨捏,在耻骨间肛门两侧挤压,此时右手也同步向公鸡腹部柔软部位快捷地按压,使公鸡的肛门更明显地向外翻出。

采精。当公鸡的肛门明显外翻,并有射精动作和乳白色精液排出时,右手离开鸡体,将夹持的采精杯口朝上贴住向外翻的肛门,将外流的精液接收。公鸡排精时,左手一定要将肛门两侧捏紧,不得放松,否则会使精液不完全排出,影响采精量。

人工采精实际上是对公鸡人为地刺激,以达到采精的目的,因而一定要在手法上力度适中,按摩频度由慢到快,给公鸡带来近乎自然的快感。同时要相对固定采精时间,以给公鸡制造良好的条件反射。采精的次数因鸡龄不同而异,一般青年公鸡开始采精的第1个月,可隔日采1次精,随着鸡龄增大,也可一周内连续5天采精,2天休息。

(2)精液品质评定

射精量。射精量的多少与鸡的品种、年龄、生理状况、光照以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同时也与公鸡的使用程度和采精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公鸡平均射精量为0.3~0.45毫升,其变化范围较大,为0.05~1.00毫升。

精液的颜色。健康公鸡的精液为乳白色且浓稠如牛奶。若颜色不一致,或混有血丝粪尿,或呈透明状,精液都不正常,不能用于输精。

精子活力。精子活力对蛋的受精率大小影响很大,只有活力大的精子才能进入母鸡输卵管,到达漏斗部使卵子受精。精子的活力也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精液中直线摆动前进的精子的百分比来衡量。

精液的pH值。采精过程中,精液pH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异物落入采精杯中。正常的精液pH值通常为中性到弱碱性(6.2~7.4)。精液pH值的变化对精子的活力有直接影响,也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精液的浓度。一般把公鸡精液浓度分为浓、中、稀三种,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的数量,一次射精的平均浓度为30.4亿/毫升,其计算方法是用血球计数板对一个视野中的精子数量进行推算,变化范围为1亿~100亿/毫升。

3.输精

(1)输精量

输精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精液中精子的浓度和活力,一般要求输入8000万~1亿个精子,约相当于0.025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

(2)输精时间

从理论上讲,一次输精后母鸡能在12~16天内产出受精蛋,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种蛋的高受精率,一般每间隔5天输精1次。肉鸡因其排卵间隔时间较蛋鸡长,而且生殖器官周围组织脂肪较多而肥厚,输精的间隔时间应短一些,一般以3天为周期。每次输精应在大部分鸡产完蛋后进行,一般在下午3~4点以后。为合理安排人工劳动,一个鸡群常采用分期分批输精法,即按一定的周期每天给一部分母鸡输精。

(3)输精部位与深度

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对母鸡阴道子宫部的浅部输精,以将母鸡肛门翻开看到阴道口与排粪口时为度,然后在阴道口1.5~2厘米处插入输精管就可以输精了。

(4)输精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实际生产中常要两人配合。

一人左手从笼中抓着母鸡双腿,拖至笼门口,右手拇指与其余手指跨在泄殖腔柔软部位上,将腹部用巧力压,同时握两腿的左手一面向后微拉,一面用手指和食指在胸骨处向上稍加压力,泄殖腔立即将阴道口翻出,插入吸有精液的输精管,随即用握着输精管手的拇指与食指轻压输精管上的胶塞,将精液推入。注意母鸡的阴道口在泄殖腔左上方。目前新鲜采集不经稀释的精液输精法被绝大多数生养鸡场采用。具体操作时宜将多只公鸡的精液混合并在半小时内使用,以使种蛋的受精率提高。应严格消毒人工采精输精的器具,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4.精液的保存与稀释

用专门配制的稀释液稀释公鸡精液。

目前公鸡精液的冷冻保存仍处于试验阶段。从实际生产来讲,用新鲜的精液输精更为方便实用,故在此不介绍公鸡精液的保存与稀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输精时采用新鲜精液,鸡精液采出公鸡体外后,若环境温度太低也会对其受精率有影响。所以,当环境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时,最好使用保温集精杯集精,并且将32摄氏度的配制稀释液灌注在保温杯中。如果在实际操作时无专用的保温集精杯,对集精杯保温也可用其他方法,比如用玻璃试管集精,然后置于盛有温水的器皿中即可。

§§§第三节肉鸡的种蛋孵化

一、孵化的条件

鸡的胚胎发育开始时是在体内,而完成时是体外,主要依靠蛋里的营养物质和合适的外界条件进行体外发育。人工孵化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条件,便于胚胎发育。因此,孵化时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应根据胚胎的发育严格掌握,以使种蛋孵化率高。

1.温度

孵化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和孵化最适温度

鸡胚胎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环境温度,温度在36~40摄氏度,一些种蛋都能出雏。但是37.8摄氏度是最适合孵化的温度,出雏期间为37~37.5摄氏度。实际温度比适宜温度高时,会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期。温度偏低,则胚胎发育迟缓,延长孵化期。

(2)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制度

在我国,传统孵化法和自然孵化都是变温孵化,它将孵化期的21天分成4个阶段,即:1~6胚龄,38摄氏度;7~12天,37.8摄氏度;13~18天,37.3摄氏度;19~21天,37摄氏度。温度在这4个阶段逐渐降低,故又称降温孵化。只能在整批孵化时采用变温孵化。

恒温孵化法将21天孵化期分成两个阶段,即:1~19天,37.8摄氏度;19~21天,37~37.5摄氏度。22~26摄氏度为孵化室温度,如果超出此范围,则每上升(下降)5摄氏度,孵化温度相应地下降(上升)0.2~0.3摄氏度。

2.相对湿度

(1)胚胎发育的湿度范围和最适湿度

鸡胚胎发育对环境相对湿度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一般为40%~70%。不同的孵化阶段有不同的最适湿度需要,分别为:l~7天,60%~65%;8~18天,55%~60%;19~21天,70%。适当的湿度在孵化初期使胚胎有良好的受热,有利于后期破壳出雏。在孵化过程中,高温、高湿要特别禁止。

(2)不加水孵化机器

孵化都有加湿装置,但是我国传统的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都不需加水,所以有人提出机器孵化时只要有适合的温度,不加水也能获得孵化效果也是正常的。孵化时若不加水,需稍微将孵化温度降低,提前将通风量加大等。

3.通风换气

孵化器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最适合与外界气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交换,而且会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加强。二氧化碳含量应控制为0.03%~0.04%,超过0.5%时孵化率下降,超过1%时孵化率大幅下降,且畸形比例增加。换气主要是胚胎提供氧气,孵化率最高是在氧气含量为21%时,每减少1%,孵化率会下降5%。

通风换气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通风量大,就会降低温度和湿度;通风不良,则会增加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对水分的蒸发和散热有利。

二、孵化厂

种蛋孵化的场所是孵化厂,种蛋孵化的必要物质条件都由孵化厂提供。孵化厂的选址和布局、孵化厅的设计以及孵化厂的卫生管理都对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健康有影响。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算是一个合理的孵化场。

1.孵化厂的位置与布局

应在交通便利、电力、水源充足并且排泄污水方便的地方建立孵化场,鸡场、卫生院、村庄、饲料厂、屠宰场等不应出现在其附近。必须将孵化场单独布置,鸡舍、办公室、食堂等设施不能与其在一起。必须遵守“种蛋(收集)-种蛋消毒室-种蛋贮存室-孵化室-移盘室-出雏室-雏鸡处置室-雏鸡(出售)冶的单向流程要求设计孵化场,禁止有逆转或交叉。

2.孵化厅的布置

孵化厅的布置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保持地面平整,允许向孵化器前面稍微倾斜,方便清洗时排出污水;第二,地面与屋顶之间有高于4米的距离;第三,通风设备良好,厅内湿度保持在55%~65%,温度保持在20~27摄氏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在0.1%以下;第四,孵化器前面与墙的距离保持在3米以上,便于操作,后面与墙保持l米距离;第五,应在孵化器前0.3~0.5米处开设排水沟,沟上铁箅要与地面齐平。

3.孵化厂的卫生

孵化厂应有独立的进出口,孵化厂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后再进场,每人有独立更衣柜并且定期消毒,孵化厂内禁止供销部人员、外办公人员、运蛋和接雏的人员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