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林徽因全集
11620600000120

第120章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2)

金人是文化水平远比汉族落后的游牧民族,当时以武力攻败北宋懦弱无能的皇室后,金朝的统治者便很快地要摹仿宋朝的文物制度,享受中国劳动人民所累积起来的工艺美术的精华,尤其是在建筑方面。金朝是由一一四九年起开始他们建筑的活动,迁都到了燕京,称为中都,就是今天北京的前身,在宣武门以西越出广安门之地,所谓“按图兴修宫殿”,“规模宏大”,制度“取法汴京”就都是慕北宋的文物,蓄意要接受它的宝贵遗产与传统的具体表现。“千步廊”也就是他们所爱慕的一种建筑传统。

金的中都自内城南面天津桥以北的宣阳门起,到宫门的应天楼,东西各有廊二百余间,中间驰道宏阔,两边植柳。当时南宋的统治者曾不断遣使到“金庭”来,看到金的“规制堂皇,仪卫华整”写下不少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曾用优越的口气说金的建筑殿阁崛起不和制度,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建筑“工巧无遗力”。其实那一切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人民勤劳的创造,是他们以生命与汗血换来的,真正的工作是由于“役民夫八十万,兵夫四十万”,并且是“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的牺牲下做成的。当时美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的果实,却被统治者所独占。

北宋时代商业性的市廊改为御廊之后,还是市与宫之间的建筑,人民还可以来往其间。到了金朝,特意在宫城前东西各建二百余间,分三节,每节有一门,东向太庙,西向尚书省,北面东西转折又各有廊百余间,这样的规模,已是宫前门禁森严之地,不再是老百姓所能够在其中走动享受的地方了。

到了元的大都记载上正式的说,南门内有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内二十步许有河,河上建桥三座名周桥。汴梁时的御廊和州桥,这时才固定地称做“千步廊”和“周桥”,成为宫前的一种格式和定制,将它们从人民手中掳夺过去,附属于皇宫方面。

明清两代继续用千步廊作为宫前的附属建筑。不但午门前有千步廊到了端门,端门前东西还有千步廊两节,中间开门,通社稷坛和太庙。

当一四一九年将北京城向南展拓,南面城墙由现在长安街一线南移到现在的正阳门一线上,端门之前又有天安门,它的前面才再产生规模更大而开展的两列千步廊到了中华门。这个宫前广庭的气魄更超过了宋东京的御街。

这样规模的形制当然是宫前一种壮观,但是没有经济条件是建造不起来的,所以终南宋之世,它的首都临安的宫前再没有力量继续这个美丽的传统,而只能以细沙铺成一条御路。而御廊格式反是由金、元两代传至明、清的,且给了“千步廊”这个名称。

我们日后是可能有足够条件和力量来考虑恢复并发展我们传统中所有美好的体型的。广场的两旁也是可以建造很美丽的长廊的。当这种建筑环境不被统治者所独占时,它便是市中最可爱的建筑型类之一,有益于人民的精神生活。正如层塔的峋峙,长廊的周绕也是最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体型。用于各种建筑物之间它是既有实用,而又美丽的。

团城——古代台的实例

北海琼华岛是今日北京城的基础,在元建都以前那里是金的离宫,而元代将它作为宫城的中心称作万寿山。北海和中海为太液池。团城是其中又特殊又重要的一部分。

元的皇宫原有三部分,除正中的“大内”外,还有兴圣宫在万寿山之正西,即今北京图书馆一带。兴圣宫之前还有龙福宫。团城在当时称为“瀛洲圆殿”,也叫仪天殿,在池中一个圆坻上。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岛,在北海与中海之间,岛的北面一桥通琼华岛(今天仍然如此),东面一桥同当时的“大内”联络,西面是木桥,长四百七十尺,通兴圣宫,中间辟一段,立柱架梁在两条船上才将两端连接起来,所以称吊桥。

当皇帝去上都(察哈尔省多伦附近)时,留守官则移舟断桥,以禁往来。明以后这桥已为美丽的石造的金鳌玉桥所代替,而团城东边已与东岸相连,成为今日北海公园门前三座门一带地方。所以团城本是北京城内最特殊、最秀丽的一个地点。现今的委屈地位使人不易感觉到它所曾处过的中心地位。在我们今后改善道路系统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团城之西,今日的金鳌玉桥是一条美丽的石桥,正对团城,两头各立一牌楼,桥身宽度不大,横跨北海与中海之间,玲珑如画,还保有当时这地方的气氛。但团城以东,北海公园的前门与三座门间,曲折迫隘,必须加宽,给团城更好的布置,才能恢复它周围应有的衬托。

到了条件更好的时候,北海公园的前门与围墙,根本可以拆除,团城与琼华岛间的原来关系,将得以更好地呈现出来。过了三座门,转北转东,到了三座门大桥的路旁,北面微小庞杂的小店面和南面的筒子河不太相称;转南至北长街北头的路东也有小型房子阻挡风景,尤其没有道理,今后一一都应加以改善。

尤其重要的金鳌玉桥虽美,它是东西城间重要交通孔道之一,桥身宽度不足以适应现代运输工具的需要条件,将来必须在桥南适当地点加一道横堤来担任车辆通行的任务,保留桥本身为行人缓步之用。堤的形式绝不能同桥梁重复,以削弱金鳌玉桥驾凌湖心之感,所以必须低平和河岸略同。将来由桥上俯瞰堤面的“车马如织”,由堤上仰望桥上行人则“有如神仙中人”,也是一种奇景。我相信很多办法都可以考虑周密计划得出来的。

此外,现在团城的格式也值得我们注意。台本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普通的类型。从周文王的灵台和春秋秦汉的许多的台,可以知道它在古代建筑中是常有的一种,而在后代就越来越少了。

古代的台大多是封建统治阶级登临游宴的地方,上面多有殿堂廊庑楼阁之类,曹操的铜雀台就是杰出的一例。据作者所知,现今团城已是这种建筑遗制的唯一实例,故极可珍贵。现在上面的承光殿代替了元朝的仪天殿,是一六九零年所重建。殿内著名的玉佛也是清代的雕刻。殿前大玉瓮则是元世祖忽必烈“特诏雕造”,本是琼华岛上广寒殿的“寿山大玉海”,殿毁后失而复得,才移此安置。这个小台是琼华岛上的大台遥遥相对。它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在下文中我们还要将琼华岛一起谈到的。

北海琼华岛白塔的前身

北海的白塔是北京最挺秀的突出点之一,为人人所常能望见的。这塔的式样属于西藏化的印度窣堵坡。元以后北方多建造这种式样。我们现在要谈的重点不是塔而是它的富于历史意义的地址。它同奠定北京城址的关系最大。

本来琼华岛上是一高台,上面建着大殿,还是一种古代台的形制。相传是辽萧太后所居,称“妆台”。换句话说,就是在辽的时代还保持着的唐的传统。金朝将就这个卓越的基础和北海中海的天然湖沼风景,在此建筑有名的离宫——大宁宫。元世祖攻入燕京时破坏城区,而注意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便住这里大台之上的殿中。

到了元筑大都,便依据这个宫苑为核心而设计的。就是上文中所已经谈到的那鼎足而立的三个宫;所谓“大内”兴圣宫和降福宫,以北海中海的湖沼(称太液池)做这三处的中心,而又以大内为全个都城的核心。忽必烈不久就命令重建岛上大殿,名为广寒殿。上面绿荫清泉,为避暑胜地。马克·波罗(意大利人)在那时到了中国,得以见到,在他的游记中曾详尽地叙述这清幽伟丽奇异的宫苑台殿,说有各处移植的奇树,殿亦作翠绿色,夏日一片清凉。

明灭元之后,曾都南京,命大臣来到北京毁元旧都。有萧洵其人随着这个“破坏使团”而来,他遍查元故宫,心里不免爱惜这样美丽的建筑精华,要遭到无情的破坏,所以一切他都记在他所著的元故宫遗录中。据另一记载(《日下旧闻考》引《太岳集》)明成祖曾命勿毁广寒殿。到了万历七年五月(一五七九)“忽自倾圮,梁上有至元通宝的金钱等。”其实那时据说瓦甓已坏,只存梁架,木料早已腐朽,危在旦夕,当然容易忽自倾圮了。

现在的白塔是清初一六五一年——即广寒殿倾圮后七十三年,在殿的旧址上建立的。距今又整整三百年了。知道了这一些发展过程,当我们遥望白塔在朝阳夕照之中时,心中也有了中国悠久历史的丰富感觉,更珍视各朝代中人民血汗所造成的种种成绩。所不同的是当时都是被帝王所占有的奢侈建设,当他们对它厌倦时又任其毁去,而从今以后,一切美好的艺术果实就都属于人民自己,而我们必尽我们的力量,永远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