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11604300000007

第7章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日常行为的心理分析(3)

专·家·分·析

生活中,有一些人无论作什么决定,别人的一番话总会让自己动摇,最后作出的决定远离了自己的初衷。结果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很没用,没主见。其实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为什么会产生从众效应呢?为什么人们明明有了主意,关键时刻又会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呢?

1.人们易受他人的意见左右可能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当人在作决定时,本能地要寻求他人的认同,如果与他人的观点一致,那说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与他人的意见不同,就会对自己原先的决定有所怀疑,怀疑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偏差。于是,他人的几句话就会使自己动摇,最终听从他人的建议,改变决定。决定一改,内心又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觉自己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事例中的李女士每次购买衣服时,总是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本来自己已经有主意了,但是本能地又想寻求他人的认同,如果朋友的看法和自己不一致,便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随之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按着朋友或售货员的建议选择款式,当真正按着他人的建议购买了衣服后,又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2.人们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可能是不愿意承受决定带来的压力

心理学认为,不喜欢作决定的人往往是真正聪明的人,他们善于利用他人的决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自己作了决定,很容易被它束缚,而且要遵循决定的规则,甚至要承担失败带来的压力。采用别人的决定,可以让自己处于相对自由的位置,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反而可以轻松享受他人决定带来的好成果。如果决定带来的是坏成果,那么聪明人完全可以很快脱身,避免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上述事例中的李女士最后在购买时总是采纳他人的意见,其实是她在内心里害怕自己的决定带来不好的后果,担心自己选购的款式不好看,或者不适合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美,由此,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而采纳他人的建议可以减少这种压力。这种把压力转移到他人身上,可使自己在心理上获得轻松感。

分析要点

1.分析这类人是不是没有主见,从众心理很强,经常怀疑自己的判断力等。通常,这类人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2.有些人害怕承担责任和压力,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就会按照他人的意见行事。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这里所说的目标包括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作出合乎实际的决定。当然在作决定之前,还需要考虑清楚它给你带来的长期效应,做到心中有数。

2.培养坚定的意志

坚定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你完成一项自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艰难任务。意志力的培养可以从作一个小决定开始,作了决定然后照着规则坚定地执行下去,而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告诫他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在作决定之前,总会考虑诸多因素,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它关系到你的决定合理与否。易受他人意见左右的人往往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助于人作出合理决定。

2.建议他树立起自信心

通常这样的人对自己缺乏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按着自己内心的决定行事。

读者互动

1.你是那种易受他人意见影响而改变决定的人吗?

2.什么原因导致你改变决定?

3.你认为怎样才能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晓风一直都认为自己的直觉很准,上个星期,她就预感自己这周会生病,结果周二早上,她就头疼发烧。没办法,她不得不请假在家休息。家在外地,男友又出差去国外,朋友们都忙着工作,所以,此时的她感觉特别孤独和无助。躺在床上,开始怀念男朋友在身边的日子,就在这时,男朋友打来了电话,霎那间,晓风冰冷的心得到了温暖。她很惊奇,觉得自己的直觉很准,因为这种现象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了,以前有好几次就是当她正在想男朋友的时候,男朋友电话就来了,好像知道在想他似的。

专·家·分·析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基于人类的知识、职业、人生阅历而存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上述案例中,晓风就把自己的经历归结为直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当你正在想着一个人时,他就会来电话的现象呢?

1.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机缘巧合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心理学家科尔认为,如果人们不能为无法解释的奇观找到一个自然的解释,就会假定它为超自然现象。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例如,一位美国母亲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情:“我女儿劳拉·迈尔斯刚买了两双鞋回来,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两双鞋的品牌一个是“劳拉”,另一个是“迈尔斯”。

事例中的晓风在自己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心里想着自己的男朋友,而此刻男友刚好打来了电话。这可能只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虽然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几次。不过,情侣之间,一天打上好几个电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此一来,在想男友的时候,正好接到男友的电话,也在情理之中了。

2.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人们过分注意

当自己正在想着某件事时,它恰巧发生了,人们总是无法解释这种心灵感应。

事实上,当某件事发生时,强烈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甚至会深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它印证了人们的预感,刚好符合自己的内心想法,所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给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以致长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而所有那些预感着要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被人们注意和记住,例如你预感某人要打电话给你,结果那个人并没有打给你。

男友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晓风肯定会经常想起他,有时甚至会一整天都想着。但可以肯定,在晓风想着他的时候,他给晓风打电话的次数毕竟是少数的,仅有的几次及时满足了她当时最大的愿望,进而在心里产生强烈的体验,以致过分注意,记了下来。但始终无法找到答案,最后也就归结为直觉。

分析要点

1.从事情发生的特点来说。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并没有什么必然性,只是巧合而已。

2.从人们心理视角出发,指出人们之所以觉得这种事情奇怪,是因为它的稀少引起了人们过分的注意。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过分相信直觉)的人:

1.不要盲目相信直觉

直觉有时候未必准确,所以,不要盲目依据自己的直觉做出判断。面对奇妙事件,做出科学的理论分析,不要过于感性判断。

2.不要盲目自信

有时候我们的预感会在现实中得到实现,便会认为自己的直觉很准,由此变得盲目自信,喜欢预测一些未知事件,殊不知这样会危害到自己。所以,切忌盲目自信。

你周围有这样(过分相信直觉)的朋友:

1.给朋友善意忠告

如果朋友总是喜欢依据直觉做事,那适当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直觉并不一定可靠,面对突发事件理性更重要。

2.告诉他科学理论

当朋友对某些奇妙的事件无法解释时,你用科学理论为之做理性分析,消除他的疑虑,满足他的好奇心。

读者互动

1.你有过正在想着某个人,某人就会打电话过来的经历吗?

2.你相信自己的直觉吗?你觉得直觉到底可靠吗?

王涛是某体育田径队里的一名运动员,起初他的体育成绩在队里并不靠前。后来,教练无意中发现他很有天赋,决定对他好好培养。于是,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在其他时候,教练都给了他很多指导,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并不见好。思考了几天之后,在以后的训练课上,教练会时不时地对王涛说:“我相信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结果,王涛的成绩很快得到了提高,最后在一次重大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专·家·分·析

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怪,例如,父母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说:“你真乖!”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真的就会变得乖起来;这和上述案例属于同一种现象。那么,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

1.“标签效应”促使人们的行动与所贴标签的内容一致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上述案例中,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育教练就给王涛贴了这样一个标签:你能行,你一定行。在这个标签的引导下,王涛会觉得自己就应该向“标签”看齐,让它名副其实。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就会促使自己的行动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进而,成绩很快得到了提高。

2.运动员成绩提高可能源于积极的心理暗示

根据暗示对人的作用,心理暗示又可以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两种。积极暗示对人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对被暗示者来说,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再者,人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越是对他们进行赞扬,他们就会做得越起劲,表现得越优秀。

事例中的体育教练为了让王涛在体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使用了积极暗示,为他设定了目标,“你一定能得第一”。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内在的潜能。

王涛的潜能在得到巨大的开发之后,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在比赛中取得冠军也就变成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分析要点

1.在遇到这类情况时,首先可以从标签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而言,体育教练给运动员贴这样的标签,就是希望运动员能够向着标签努力。

2.通常,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激发人们的潜能。体育教练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想利用积极暗示的作用。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易受暗示)的人:

1.多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

如果你很容易在某些暗示的作用下去完成一件事,那么平时可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标签,通过暗示激发自己的潜力。

2.行动起来

暗示只是起一个影响和激励的作用,它不会代替人的行动力,关键还是自己要行动起来。所以,要督促自己付诸行动,真正的成功需要自己的不懈努力。

你周围有这样(易受暗示)的朋友:

1.适时地给对方暗示

有些朋友喜欢他人给予他积极暗示,他人的暗示能给他带来巨大的积极力量。

若你的周围有这样的朋友,那么要适时地给对方一些有助于他的暗示,或者给他们贴一些良好的标签。

2.督促对方不断实践

暗示只是言语形式,对于某些意志力弱的朋友,不会产生很明显的效果。如果你的朋友是这样的人,那就要多督促他不断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