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11604300000018

第18章 日常消费中的谜与迷——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3)

分析要点

1.当一个人对某事产生一种执拗的心理,他们会想一定要找出事情的真相,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从众心理会让很多人跟着大家的思路走,他们会觉得跟着大家走有一种安全感,不会错的,即使错了,也能找出平衡点。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放下“执着”

很多人之所以不停地打电话,是因为在这些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越是得不到,偏要想办法得到,这种执着其实最后就变成了一种执拗,对自己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放弃这种“执着。”

2.要拥有自己的立场

很多人总是看着别人做什么,觉得公众的一切都是对的,采取一种跟风的态度,其实,这样有的时候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立场,坚定自己的态度。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多人都相信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认为跟随大众总是没有错的。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你告诉他,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跟随大众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2.要相信自己

人在很多的时候,不容易接纳自己的观点,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还是大众的可靠。因此,周围有这样的人,要提醒他,相信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读者互动

1.当你的观点和大众相左的时候,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吗?

2.当事情开始并不顺利的时候,你会执拗地做下去吗?

小美在一家公司做广告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小美也很节省,平时花钱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舍不得花太多的钱,但是,自从可以刷卡以后,小美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购物都会花掉很多钱。

上周,小美去逛商场,看中一件很贵的衣服,想着要花钱,感觉很心疼,就没有买,而且,她也没有带那么多现金,但是销售员告诉她可以刷卡,于是,小美就拿出信用卡,很爽快地刷了信用卡。小美说,花现金的时候,感觉自己挣钱很辛苦,舍不得花,但是,换作电子货币,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样。

专·家·分·析

同样是消费,人们之所以对现金更加珍惜,而对电子货币感受不深,是因为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现金是有形的,可以看到、摸到,有质感,而电子货币则只是数字的显示,是无形的,摸不到。这两种形式给人的心理感觉是不同的,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1.电子货币会让人觉得无实质感

花现金的时候,钱一定会从自己的手上过,这种感觉是实质的。能让人感觉到钱确实是从手上经过,能够感觉出钱的多少、薄厚,花多了会心疼。而电子货币是看不到、摸不到的,虽然也会给人一种花钱的感觉,但是即使一下花了很多的钱,也不会亲眼见到钱少了多少。这种无实质感的消费让人们觉得消费是一种快乐,因此,很多人愿意采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

小美就是因为电子货币并没有实质的感觉,她觉得钱即使花了,也像没花一样,而且还会感到东西就像捡来的一样,这种刺激性的消费心理,会让小美爱上这种感觉,继而会继续消费,看不见的消费总会给人一种虚拟的感觉,让人不会产生花现金那种心疼的感受。

2.电子货币缓冲了人们对金钱丧失的痛苦

失去的总会让人觉得难过。用现金进行消费的时候,人们能切实地感觉到钱在手上消失,这种感觉会让人在心里留下明显地印象,觉得自己正在失去,而电子货币不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电子货币的减少,是看不见的。即使人们刷卡的钱和现金一样多,但是人们只能真切得感觉到现金的减少,对电子货币的丧失感觉是不明显的、不强烈的,也就是说,电子货币缓冲了人们对金钱丧失的痛苦,所以,当人们对电子货币进行消费的时候,人们会错以为那不是在花自己的钱,因此,也就会进行大量的消费。

小美就是因为这种的感觉,她因为电子货币没有那种金钱的丧失,而变得喜欢花钱起来。电子货币在小美的心理没有形成钱的概念,是一种虚拟的东西,对于虚拟的东西,人们也不会太珍惜。

分析要点

1.电子货币的无实质感会不会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是在花钱,也不会感觉到钱在减少。

2.电子货币的虚拟性会让人觉得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因而也就不会有对金钱丧失的痛苦,因此,很多人喜欢电子消费的感觉。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不管是现金还是电子货币,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尤其是当自己的经济还不是很宽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要因为电子货币的虚拟性,就感觉那不是在花自己的钱,因此,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很重要。

2.进行现金消费

既然知道自己对电子货币没有丧失的痛苦,那就把钱取出来,进行现金消费。

进行现金消费的时候,看到真正的钱在自己手里减少,这样你在心里就会有消费的感觉,也会节约。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给他规定每次刷卡的限额

信用卡会认觉得金钱并没有流失。对于对电子货币没感觉的人,那么在他们消费的时候,最好能告诉他们,这次能消费多少钱,给他们规定消费的限额,这样在他们的心理也会有个数。

2.信用卡要小额存款

很多人喜欢用信用卡,而且消费的时候总是把持不住自己。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那么告诉他们在存款的时候,最好能小额存款,这样在消费的时候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读者互动

1.当你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你会有花钱的感觉吗?

2.当用信用卡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你是在花别人的钱吗?

3.你是否能感觉到信用卡里的钱在减少?

澳大利亚有一家珠宝商店,女老板新进了一批钻石。虽然是旅游旺季,而且钻石的价格也很便宜,光顾的客人却很少。最后,没办法,她给售货员留了一张纸条,告诉店员这批钻石以1/2的价格卖出去,她觉得就算是亏本,也一定要出手,然后自己就出去旅游了。

几天后,她旅游回来,发现钻石全卖完了,她心想便宜的东西到底有人要,但是销售员拿过账单的时候,她一看,这批钻石居然以2倍的价格卖出的,原来,销售员把二分之一,当成了二倍。结果就是因为提高了价格,反而把商品卖掉了。

专·家·分·析

有时候,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程度因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很多时候,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1.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人们追求高价商品

物美价廉的商品应该是人们最佳的选择,但是,很多人却更愿意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商品,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追求数量、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导致人们出现了这样的认知:价格越高,东西越好。价格高,能给人“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员错误地将商品的价格抬高,反而把商品卖了出去。其实,高价的商品更好卖,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一种需求,在很多人的心里会觉得只有商品的价格高,才是好的商品,更能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便宜货是不好的东西,因此,当商品价格太高的时候,反而刺激了他们的消费。

2.获得赞誉也是人们愿意购买价高商品的一种动力

人们之所以占有财物,其真正动机在于获得荣誉,实现歧视性对比。价格高的商品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而购买价格高的商品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能让人产生优越感。也正因为如此,商家在做广告时,会用“贵得有‘理’”这样的说法,暗示自己的昂贵商品代表着“高品质”的生活。目前,炫耀性的消费方式已经波及到了并不富裕的人群,甚至这一人群对昂贵的商品更为热衷,因为他们更急于摆脱“贫困”的标签,借昂贵的物质消费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人们越来越热衷于炫耀性的消费,这种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者已从数量、质量购买阶段过渡到感性购买阶段。

很多人卖商品,并不是处于需要,而是想通过商品获得一定的虚荣感。尤其是出去旅游的人,他们很多是为他人购买的商品,他们希望在送给别人商品的时候,能显示出自己的财力,显示出自己的骄傲,为此,他们就会选择一些价格昂贵的商品。

分析要点

1.人们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愿意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商品,因此,那些昂贵的商品更是他们愿意选择的对象。

2.获得别人赞誉,满足自己的虚荣,也是很多人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的原因之一。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给自己一定限制

很多人为了这种虚荣的消费,大肆花钱买一些无用的东西,而为自己的经济增添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当自己有这样的消费心理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给自己一定的消费界限。

2.规定自己买东西的价位

既然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心理,上街的时候就要了解自己想买什么,这种东西的一般价格在什么范围之内。因此,在上街的时候,就带这些钱过去,这样,就避免了自己过度花钱的行为。

你周围有这样人:

1.给他们合理的建议

当你周围出现这样人的时候,而且,在心里觉得不能看他这样下去,你就要学会给他们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分析这样消费的坏处,长期以往会影响到生活,把这些列成一个表格,这样,他们也会深有感触。

2.用行动影响他们

当你和喜欢炫耀性消费的朋友或亲人一块购物的时候,最好能用行动来影响他们,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虚荣心的,当他们明白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读者互动

1.当你想购买高价商品的时候,你的购买动机是什么?

2.当你和别人谈商品的价格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