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11604300000017

第17章 日常消费中的谜与迷——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2)

甜甜就是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父母不能给她提供梦想般的生活。而她又想拥有公主般的生活,穿上价格昂贵的衣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种目标,找到生活的最佳状态,她选择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手段,通过虚报价格,使自己暂时获得心理的满足。

2.虚荣心理促使人们把买来的东西价钱说高

每个人都想成为别人羡慕和赞美的对象,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是有些人并没有惹人羡慕的美貌、资产或者权利及地位,没有值得别人赞美的实力和成绩,于是,他们往往会通过吹牛、隐匿等自夸炫耀行为来表现自己,使自己变得突出和引人注目。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往往会采取这一手段。甜甜也不例外,她的家庭满足不了她想要的奢侈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同学面前争取更多的面子,甜甜选择抬高自己的身份和价值。

分析要点

1.人的内在需求会让人不自觉把自己的能力或者行为夸大,通过夸大来使自己的内心获得某种满足,进行自我安慰。

2.人的虚荣心理也会促使人们过分表现自己,渴望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会采取一些虚假或隐瞒的行为来达到目的。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人生在世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地位与荣誉,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即面对地位、面子、荣誉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不虚伪,不嫉妒。

2.感知现有的幸福

很多人不满足现有的生活,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过得好。为此,就通过对自己暗示,让自己活在某种虚幻的生活中,这种心理是不利的,因为,要学会感知现有生活的幸福,这样才是自己真正的生活。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不要轻易揭穿他的行为

即使你知道他所说的和事实不符,不也不要当面揭穿他。因为,这样的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当面揭穿他,无疑是给他们巨大的打击,他们是难以承受的。

2.给他们一定的暗示

当你周围有这样的人,而且你觉得你有责任指出他的错误,改正他们这种虚荣心,那么你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暗示,告诉他们这样下去会活在虚荣之中,失去朋友等。

读者互动

1.你是否会把一些花低价钱买来的东西说得很贵?

2.对那些总是把自己买来的东西说得很值钱的人,你怎么看?

1907年,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同时从哈佛大学退休回家。一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在不久养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说:“我就从来没想过要养鸟。”不久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给他一个很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着对詹姆斯说:“我就把它当成一件工艺品欣赏,我不会用它来养鸟的。”但是从那样以后,只要有客人来看到这只漂亮的鸟笼,就会问卡尔森:“教授,你的鸟是什么时候死的?”卡尔森只好一遍遍给他们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似乎显得很苍白无力,别人听到这样的回答后总是用一种不信任的眼神看着卡尔森。不久之后,卡尔森无奈之下,只好买了只鸟回来。

专·家·分·析

生活中,这种“鸟笼效应”也是很常见的,“鸟笼效应”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影响,也称为“空花瓶效应”。当自己拥有了某件东西的时候,总会想着为其协调配备一些其他的东西,因此,人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如果买了一件上衣,就可能会与之配套地买裤子和鞋子。有了鸟笼,就需要买一只鸟放在里面。

1.追求平衡的心理会让人们陷入鸟笼效应之中

生活中,人们有一种协调的心理,会不断地追求这种平衡。人们总是在协调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使之一切看起来是平衡的。如我们习惯了鸟笼里一定要有一只鸟这种思维方式,当一个空空的鸟笼出现在房间里,看到的人自然就会觉得这样的景象是失调的,缺了点什么,人们认为只有配上一只鸟看起来才合适。再者主人长时间看到一个空的鸟笼也会产生压力,也会觉得不协调。所以到了最后,不是丢掉鸟笼就是买一只鸟来养着。

人们为了让周围的环境看起来协调一致,就会因为一样东西的改变而无限制地为它寻找配套的东西,就像卡尔森一样,原本是没有想着养鸟,但是好友詹姆斯送给一个鸟笼后,迫于人们询问的压力就不得不买一只鸟回来。

2.迫于压力和解释的苍白也会让人陷入到鸟笼效应之中

人的生活已经习惯了一切事物都要匹配协调的思维,当他看到不协调的事情时,总会感到奇怪,并会询问当事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当事人就要为之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一般不会只有一遍,因为,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当事人就要反复解释。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重复太多遍的时候,他就感到很累、很厌烦。而且很多时候人们会对当事人的解释表示怀疑,这无形中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发现使事物匹配协调要比不厌其烦地做解释要容易得多时,当事人就会主动消除不协调,使自己走出这一困境。

詹姆斯就是因为送给了卡尔森一个鸟笼,当一个空空的鸟笼挂在屋子里面的时候,总会让人心里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认为鸟笼之中一定要有一只鸟才对。没有的话,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只鸟死了,人们就会不经意地问,这个鸟怎么死的,当卡尔森的解释出人意料的时候,人们有会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为此,卡尔森只好买一鸟回来。

分析要点

1.人们为了寻找事物和生活的平衡点,总会为那些不协调的事物购买一些配备的物品,使之协调一致。

2.人们迫于解释不协调事物的压力,也会选择购买一些物品,让周围看起来协调,避免别人的发问。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扔掉鸟笼

既然鸟笼对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没有什么价值,而且它能引发太多的疑问,使自己总是要解释这件事,那么最直接办法就是扔掉鸟笼,不然这鸟笼就会成为他们询问的对象,成为生活的负担。

2.树立坚强的意志

很多人受到鸟笼效应地影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际的影响。因此,为了摆脱鸟笼效应,就是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当自己受到外界的困惑时,保持自己一定的立场,这样才能找回自己的生活。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少给他提意见

容易受鸟笼效应影响的人,也容易受他人的意见的干扰。因此,当你周围有这样的人时,首先,自己尽量不要给他提太多的意见,否则,他就会为此去买一些没必要的物品。

2.及时监督他们

当他想为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配备一些物品时,作为身边的人,一定要及时监督他们,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属于浪费。及时地提醒能够有效地减轻鸟笼效应对他的影响。

读者互动

1.当朋友送一个空鸟笼的时候,你会再去买一只鸟吗?

2.为了寻追生活中的协调,你会买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吗?

小李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公司的产品一般都靠电话订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阶段销售不是很好,大家也都感到很着急。

有一天,小李突然想到一个办法,那就让大家都打公司的电话,大家感到很奇怪,大家都忙着给公司打电话,客户打电话岂不是打不进来,难道不会影响销售吗,大家满脸疑惑地看着小李,小李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什么。不久之后大家发现,在大家打电话的间歇时间内总会有客户的电话打进来。就这样公司的客户却越来越多,销售业绩也越来越好。

专·家·分·析

很多人都有一种执拗的心理,当事情比较好办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失去兴趣,但是当人们发现一件事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他们却偏要做到底,这样的心理会让他们执着于某一件事情。

1.欲求不得的心理会让人们更执着于正在做的事

人的好奇心理也总是使得他们对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恋恋不舍,觉得那些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得不到,所以就没有办法看到事物的本身,而对于不了解的事物的又会充满好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想对陌生的事物一探究竟。他们对与自己有些距离的事物充满了遐想,因此,就会怀着无限的憧憬,用尽所有的精力去追求。

同时,得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感到痛苦,并且会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所以,小李就是利用了人们这种执拗的心理,人们对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总是想着一探究竟,因此,很多人对占线的电话充满着好奇,因为得不到,所以就会更激发了他们想知道事情真想的欲望,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一直打,打通为止,而打通以后,总想着问问对方,不然岂不是白费劲了,因此,这样就会很容易争取到客户。

2.从众心理让人会不自觉地遵从别人的意见

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以别人的行为或者意见作为参考,做出判断,并且采取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觉得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总是错不了的,在这个时候他们总是看着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他们学习,获取经验,在不自觉中就遵从了别人的意见。而且,很多人也会有这样一种心理,觉得既然大家都这么选,这么做,即使自己错了,遭受损失的也不光是自己一个人,心理就会平衡得多。

当一个人打电话的时候,听到电话的占线的声音,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也在打电话,那么说明询问该产品的人很多,也就间接地说了本公司的产品是不错的。因此,也就会迫切地希望得到这个公司产品的信息,也就会选择不断地打电话,直到获得信息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