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11596800000026

第26章 家长疏忽一时,孩子错过一生(3)

错误的教育态度包括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和过度的保护,这些都会造成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地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过分保护的最终结果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独立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

缺乏家庭特定的教育因素,主要指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与他人共同分享的经历,父母将全部的爱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缺乏社会的锻炼,独生子女就形成脆弱的性格。

父母必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培养人的方法多种多样,父母们必须注意的是:

首先,给孩子增加点磨难。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克服常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才能产生常人所没有的勇气和胆量。所以,独生子女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其次,可以适当采用“痛苦免疫”法。“痛苦免疫”法就是在精神上给孩子注射一些“痛苦”疫苗,让独生子女从小体验痛苦,把痛苦看做生活中正常的部分,这样才能经受各种打击,成为生活上的强者。

再次,注意减轻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

独生子女是我国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群体,而且以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对孩子、对父母、对国家和民族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挫折为何难以战胜

所谓挫折,一般而言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如今的孩子对“挫折”二字大都比较陌生,许多父母,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对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则关心很少,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于是“脆弱”成了许多孩子的“致命伤”,一旦遭遇某种压力,便很容易钻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

故事一:四岁的唐婧怡,一次坐在秋千上玩,秋千周围站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大“守护金刚”,分别负责推、挡和两旁护驾。如此严密的防范也难免马失前蹄,秋千下落时,婧怡没抓紧绳子,滑落在草地上,愣了一会儿,她自己站起来拍了拍屁股想继续玩,但“四大金刚”却坚决把她带回了家。

故事二:某金融公司的老总,女儿是大队长,品学兼优,人也长得漂亮。父母当做掌上明珠,在外面也是人见人爱。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老师按对待其他同学的惯例让她到门外站一会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跑到顶楼,然后一跃而下。

故事三:某医学院的一位大学生在某家著名医院实习,因看到医院里的一些不正之风,对其深恶痛绝,但自己又无法改变,于是对所谓的“白衣天使”的美誉失去信心,最后居然以自杀来寻求解脱。

在上述三个故事中,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极小的事情,可能根本算不上一回事,但家长和孩子的表现的确令人诧异。故事一的孩子,没有把小小的摔跤当做一回事,但父母和祖父母居然就此让孩子告别了一项既有趣又能提高孩子胆量的游戏,不禁让人觉得小题大做。故事二中的孩子仅仅因为一个小挫折,就草率地结束了自己青春年华。故事三中的大学生,只是因为现实中的社会和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存在较大的反差,就放弃了大有作为的人生。这些都是无法承受挫折的典型事例,想想故事二中的中学生,故事三中的大学生,他们的童年很有可能就像故事一中的小女孩一样,在两代长辈的悉心照料下,人生道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所以一旦遇到一点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失去了阳光,人的生命也就不再具有意义,因此走上了轻生之路。从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点放松,少点“关心”,让孩子自己经历一些风风雨雨,也许轻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挫折。挫折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也是不尽一致的。对不懂事的婴儿来说,游戏中搭不好积木,抓不到父母手中拿的花花绿绿的门票,就是挫折;对青少年来说,一场考试没有考出期望的成绩和名次,一个小的过失受到父母的责难,就是挫折;对青年来说,工作中的失误,爱情上的失意,也是挫折。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遭遇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归结原因方式:一类孩子认为失败是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并且会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表现上;另一类的孩子则会把失败归结为外在因素,或是自己努力不够,并且会把重心放在如何改进上,试着找出其他的解决问题之道。归结于自己能力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失败时会觉得沮丧,并且不太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反之,第二类的孩子比较愿意尝试,失败时会相信自己再努力就可以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研究还发现,孩子在五六岁就具有这两种不同的归结原因方式,而这种挫折反应主要是与父母给孩子的反馈方式有密切关系。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时称赞孩子的努力,但在失败时却批评孩子的能力,或是过度注重孩子的表现,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失败时产生沮丧情绪从而放弃努力。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时称赞孩子的能力,而在孩子失败时鼓励孩子再努力,并且把重点放在孩子是否达到学习目标,那就很容易培养出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性,能够培养出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孩子。所以,孩子能否正确对待挫折,关键还是在父母的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呢?

首先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挫折。让孩子了解难过的感受就叫“挫折”,并且让孩子知道所有的人在面对类似的挫折时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其次,要舍得让孩子承受些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例如,考试结果与期望值差异过大,竞争失败,被误解,受冷落等等,利用得当,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耐受能力的目的。但父母有意识的挫折教育不能太多,而且在孩子失败后要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孩子经历挫折过多,又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

第三,教育应该以阳光式教育为主,但必须结合社会现实,让孩子受到全面教育。否则,如果为了保持孩子心灵的“纯洁”,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孩子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他们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

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为了他们将来能应对挫折,一定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

孩子缺乏自制力谁的过错

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是许多青少年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听说孩子们因为一时冲动而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头脑发热而拔刀相向,最后造成悲剧的事件。冲动,除了青少年由于进入青春期拥有活泼好动,容易侵犯别人的特性以外,父母教育的不当,也是造成孩子缺乏自制力,遇到事情容易冲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事一:经常有同学向老师告健健的状,说他又欺负了哪个女生或和哪个同学打架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通过观察老师发现,每次健健都是笑着去和同学玩,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发生冲突,把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弄得哭哭啼啼。老师责问健健,他总会哭,说自己其实也想和同学和好,但就是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控制不了自己。多次谈心后,老师发现健健的行为和他父亲的教育方式有关。他爸爸的教育方式很简单:无论生气或爱都用打来表达,一旦健健不听话、不好好吃饭或不好好学习,肯定要挨打。

故事二:学生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经过调查发现,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表现为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发现,父母教育是否得当,对孩子自制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故事一中的健健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本想和同学和睦相处,但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和同学争吵,原因就在于父亲的粗暴教育,让孩子也形成只要一言不和,就喜欢诉诸武力的恶习。故事二中,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脾气特别大,也是因为小时候被父母错误地教训了,从此在内心埋下了仇视他人的不良因素。一旦他自己觉得强大到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的时候,这种冲动的性格就暴露无疑。所以,家长对孩子冲动、缺乏自控力的缺陷是必须承担责任的。

实验证明,拥有较好的自控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一群四岁的孩子被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心理学家告诉每个孩子说,他们可以马上得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能坚持不拿它直到等他外出办事回来,就可以得到两颗糖,说罢便离去了。当他回来后便兑现承诺。然后,心理学家跟踪了一些参加此实验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发现,在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那些在四岁时能以坚持得到第二颗软糖的孩子通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易受挫、比较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组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都非常高。

良好的自控力不仅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或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经常和他人发生摩擦。我们可能就会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剥夺他人的权利,我们自己的权利也会受到威胁,我们会常常与别人发生冲突,违反社会规则,失去耐心,因而失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

良好的自控力需要从小培养,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孩子在学前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按家长、老师要求做事的习惯,导致入学后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遵守纪律,从而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如果孩子让他养成了玩具乱扔,文具乱放,不按时起居,不正经吃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习惯,大了就很难矫正,所以必须从小加以训练。

其次,制定制度并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坚持性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行动的目的性,循序渐进地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把严格要求和良好激励相结合。

第三,对于容易冲动的孩子,给他们缓冲调整的时间。许多孩子无法突然完成从一种行为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四,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先要冷静。调查显示,孩子冲动地做完一件错事后,会有深深的悔意,非常害怕,非常自责。这时,家长应该尊重、留意孩子的感受,分析原因,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危害,必要时可让孩子承担他可以承受的责任。从而给孩子一个可以认错改正的宽容氛围。

拥有良好的自控力,是孩子成长和日后成功的必要因素。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控力,就为他们在成功路上增添了一个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