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11596800000022

第22章 从家庭到社会,家长该做点什么(2)

孩子学会关爱他人需要父母培育

“由己及人”,“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都是古代思想家的有关关爱他人的论述。

当前“关爱他人”是我们家庭教育中极为缺乏的一环,以至于一位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一位母亲通过对女儿的关爱教育,深深体会到了家长的关爱教育,对孩子爱心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孩子拥有爱心对其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

案例一:小莉是家中的独女,自小受到爷爷、奶奶、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个星期天,同事带了儿子来小莉家玩,一开始小莉很高兴,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就是有“共同语言”,只一会儿的工夫女儿就搬出了她所有的“家当”——宝贝玩具,与弟弟一起玩。见孩子玩得那么开心,母亲便放心地与同事聊起了天儿,可是话没说几句,小莉气冲冲地跑来告状:“妈妈,亮亮抢我的金箍棒。”原来,两个孩子都想扮演孙悟空,而家中唯一的一根玩具金箍棒被同事的儿子亮亮紧紧地抱着。做母亲的劝说女儿让让小弟弟,可是小莉死活就是不买账,竟“哇哇”大哭起来,就这样两个孩子不欢而散,两家大人也尴尬万分。

事后,母亲严肃而平静地与小莉交谈,告诉她与小伙伴之所以玩得不开心的原因,还帮助她分析其中的道理,然而,女儿似懂非懂。于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些小事引导女儿去关心、爱护别人:饲养宠物,激发孩子的爱心;有意地把各家的孩子组织起来,轮流举行聚会,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了关爱他人,并获得他人的关爱,在相互关爱中感受到关心他人的快乐。这样,小莉渐渐地懂得了分享爱,也体会到了分享爱的快乐。

案例二:一次,母亲带着女儿在公交站等车,旁边有一个手拄拐杖的老头在捡垃圾。小莉看到后问母亲:“这个老爷爷在干什么?”得知老人是在捡垃圾后,小莉又问:“他捡垃圾干什么?”母亲说:“老爷爷肚子饿了,但他没有钱,所以捡垃圾换钱买东西吃。”小莉听后,跑过去把手上的一包薯条给了捡垃圾的老人。

如今,小莉已经成为初中生,由于从小学会了关爱他人,因此,在学校不仅受到老师的欣赏,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还赢得了同学们信任,学习工作两不误,正在茁壮成长。父母也格外放心,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融入群体,未来必然能够适应社会。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受到他人的关爱。从小时候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到大了得到朋友、爱人的关爱,可谓是受尽了人间的“爱”。但为什么有些人不会关爱他人呢?爱人之心,本是人皆有之,只是由于后天教育不当,特别是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缺乏爱心教育,使有些人的“爱心”泯灭。

由于从小过度的宠爱,使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长大之后,他们必然对社会相当冷漠,对他人缺乏爱心,认为这个社会与他毫无干系,别人不值得自己去关爱,即使接受别人资助,也不知道感恩。反过来,对他人缺少爱心,得到的也必然是漠视的目光,必然被他人轻视。这就是有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在家庭和事业上并不成功的原因。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关爱他人之心呢?简单来说,就是两点。

首先,父母要学会激发孩子关爱他人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爱。对此,父母要有意识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比如,带着孩子在公共汽车上给他人让座;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

其次,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这些是培养孩子善良品质的最好办法。同情和怜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经常让儿童把自已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景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家长必须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关爱他人的楷模,使孩子有模仿的对象。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社会品质,学会关心爱护别人,必然被别人所接受和容纳,必然能成为社会的合格一员。

如何让孩子相互欣赏

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欣赏,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欣赏,可以说,获得欣赏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

但获得欣赏的同时,树立欣赏他人的意识,学会欣赏他人,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培养孩子的这种素质过程中,父母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否则可能导致不利后果。

案例一:新学期开始,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某校语文老师开展了一个活动:要求大家多练习钢笔字,如果写得好的话,老师便在同学的作业本上加盖一枚小红花;如果小红花多了,这位同学的本子就将作为展品全班展览。全班同学都积极响应,好胜的小强同学便为获得小红花而下了很多的苦功去练字。但好多天过去了,小强的作业本上,还是没有一枚小红花。小强几次和父母提起老师忽视了自己,但父母忙于工作,没把小强的情绪变化放在心上。

一天下午放学,班里的同学都回家了,负责值日的小强看着那些被老师当做范本的作业本,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嫉妒心理,他不但把那些盖有小红花的作业本悄悄地撕掉,还把老师遗忘在讲桌上的印章悄悄藏起来。

案例二:某中学高三女生张静和彩霞,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两人成绩本来旗鼓相当,关系也非常好。但彩霞父母在她读初中的时候闹别扭,使她难以安心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而张静不仅有个好的家庭,长得又漂亮,而且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彩霞父母一提起她就拿张静和她对比,数落彩霞既没有张静成绩好,又没有人家长得漂亮,彩霞自己渐渐疏远张静。随着高考临近,彩霞自己觉得升学机会渺茫,对学习成绩好,长相又漂亮的张静又妒又恨。最后用硫酸毁了张静的容貌。其动机仅仅是“想在考试前给她捣个乱,影响她的考试成绩”。

对于成功,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期盼;对于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优势,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嫉妒或羡慕之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待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失落、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但是,嫉妒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自己或在别人帮助下能够正视自己的优势,学习别人的优点,主动和别人深入交往,嫉妒之情往往可以转化为欣赏的心态,从而实现共赢,这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然而,青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容易夸大人家的优点而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因此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如果父母不及时发现,后果可想而知。例如案例二中彩霞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的嫉妒心态一旦失去控制,就会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乃至因嫉妒心理的过度膨胀酿成类似毁容的恶性事件。

父母有时的确是想教育孩子学会欣赏人家,学习人家,但有时由于教育失误,反而刺激了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比如有些孩子的父母,尤其是上了学的孩子的父母,往往喜欢采用一种错误的“激励教育法”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的成绩还不如×××同学呢!”或者是“××同学的钢琴弹得真好,你看看你,什么都弹不出来!”这种“激将法”往往容易使得孩子错误地以为父母爱的不是自己,产生嫉妒心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自古“强中更有强中手”,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又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现实社会重视个人能力,更重视团队的力量。如果各有所长的人能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团队,那么这种力量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抗衡的。

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成员彼此欣赏、彼此尊重。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品质都是在早期培养出来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父母如果多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多加以引导,既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或许那种走向极端的悲剧就可以避免,所以家长必须正视自己的重任。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相互欣赏呢?

首先,父母也要欣赏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取得自信。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欣赏的目光中时,他的心境是明亮的,他的心情是快乐的、自信的。这样,他会用同样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总想做一个完美的人,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内心会很沉重。如果换种思维方式,坦白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努力改变自己,我们会感受到卸下包袱的快乐!

再次,学会欣赏他人和自己。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人的优点是自己学习的对象,比自己强的人不是自己的对手,而是自己应该结交的朋友,他人长处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会欣赏他人,也敢于欣赏自己。欣赏自己而不欣赏他人是自恋,欣赏他人而不欣赏自己是自卑,既欣赏自己又欣赏他人就是自信。

最后,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当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应该求助心理医生。只有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有效地宣泄,才会让孩子摆脱重压和痛苦,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

宽容他人需要父母的表率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宽容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教会孩子学会宽容,这会让孩子终生收益。但是,有些父母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故事一:7岁的女儿晓玲父母都是高级白领,让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怕她和小朋友玩会吃亏,或者出事,一般都不让她出去,一听说孙女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了什么纷争,奶奶就会牵着孙女的手找到老师那儿去,或者一个电话让儿子媳妇抽空到幼儿园找老师。孩子大了,父母发现她不大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但也没太注意。一天放学后,她回来哭着要妈妈去打同班的一个同学。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不过是两孩子闹着玩,不小心撞疼了她。现在上小学,一旦和同学发生纠纷,就是叫父母,让父母头疼不已。

故事二:暑假的一天,同学们一早兴奋地来到学校,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出发参加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家长也都扛着大包小包来为孩子送行。可是当老师安排孩子坐下之后才发现座位不够,有两个孩子没处坐。老师只好安排这两个孩子先坐在行李上,可是这两个孩子的家长看见后,不依不饶。还说:“我们也交了一样的钱,凭什么别的孩子有座,我的孩子却只能坐在行李上?”弄得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尴尬。

在上述两则故事中,父母都忽视了对孩子的宽容教育。故事一中由于祖父母的过分保护、父母的忽视,使孩子养成了不知道与他人相处,更不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纠纷,在她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宽容这个概念;故事二中,家长正在给孩子做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吃不起一丁点儿的“亏”。不注意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故事一中父母就已经感受到了教育失误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古代有作为的人需要有广阔的胸怀,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容难容之事。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接触的人数量多、差别大,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就更需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更需要学会宽容他人。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针尖,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见到那些愚昧狭隘的人,为针眼大的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不可开交吗?这样活着不是很可悲吗?

作为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一颗宽容的心,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呢?

首先,让孩子学会做到心中有他人。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会心中有他人和宽容他人。孩子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如何赢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才能健康成长。

其次,宽容的品质一定要从小培养。

第三,宽容可以先让孩子从家庭开始。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惯,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第四,从家长自身做起。“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如果父母都不能当着孩子的面,都不能宽容教师的微小工作失误,又怎能教育孩子有着宽阔的胸怀呢?所以宽容也是现代父母或家长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宽容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拥有这种品质,他们日后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他们未来的道路将变得更为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