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日汽车生产和技术水平差距极大。美国素有“汽车王国”之誉。底特律的“三巨头”,即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不仅垄断了国内汽车市场,也称霸世界市场,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
可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日本汽车工业蓬勃发展,雄视世界。据美国《幸福》杂志统计,在1986年世界20家最大的汽车公司中,日本占9家。而在美国市场上,目前每售出4辆汽车,其中有1辆就是日本车。
战后的日本认定汽车业有巨大的发展前途,将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开发日本出口潜力的关键行业之一。日本人向美国人发动汽车战是在20世纪60年代。
日本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已大有变化。过去美国人偏爱大型的、豪华的汽车,但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拥挤,大型汽车转弯及停车都感不便,加上油价上涨,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偏爱已转向小型汽车,即喜欢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并要求汽车易驾驶、行驶平稳、腿部活动空间大,等等。
丰田正是根据美国人的喜爱和需要,制成一种小巧、价廉的汽车,迅速在美国市场上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终于打进了美国市场。
接着,日本在研究了美国汽车的制造技术、设计优缺点、消费者的口味以及市场环境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推出蓝鸟牌汽车,也成功地打进了美国市场。
进入美国市场后,日本汽车公司并不满足,而是不断调研,不断改进,提高质量,满足顾客所喜所需,因而能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小汽车打入美国市场也未引起美国公司的注意,日本小轿车销量猛增时,底特律还是忙于生产大型豪华轿车。因底特律既没有防御,也没有阻击或迎战,结果大大方方地让出了小汽车市场,让日本人大摇大摆地进来了。
此后,日美汽车战开始激烈地进行,不仅在美国,还在欧洲。但美国人要赶上日本人,非短期可办到,至于要把日本汽车公司挤出美国市场已是不可能的了。
日本汽车业改于向美国汽车业挑战,并能反客为主,取得后发制人的效果,在于他们了解对方的致命弱点——麻痹大意,看准了小汽车市场这个空隙,乘隙出击,生产出质高价低的小型节油车,从而稳操胜券。
日本对美国汽车战的胜利,是商战“反客为主”的典型范例。这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活学活用】商战中的主客易位是屡见不鲜。尤其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曾一度如日中天的大型企业很快便日落西山,是典型的各领风骚三五年。因此,在经商活动中,如果开始时局面没有打开,就要甘居“客位”,等到通过一系列的努力,逐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之后,现占居“主位”。同时,如果现在居于“主位”,也要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如果坐吃老本,不锐意进取,其“主位”仍有可能转化为“客位”。
“反客为主”就是争取主动而不陷于被动,因而总能捷足先登,赢得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