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1935年自封为“德国领袖和总理”之后,变得更加独裁、专断,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
当时任战争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布隆贝格,是一位资深的元帅。1936年3月,希特勒命令德国军队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布隆贝格表示反对。1937年,希特勒宣布了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后,布隆贝格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会导致英法的干涉。希特勒强压怒火平息了争论,暗地里下决心要除掉这个讨厌的战争部长。
希特勒的亲信、空军元帅戈林是布隆贝格的下属。他表面上讨好布隆贝格,实际上却与希特勒配合,准备让布隆贝格自己跳入陷阱。
布隆贝格时年59岁,但从未结婚。戈林得知他与一位出身低下的妇女关系密切,就极力促成他们的婚姻。当时第三帝国对高级军官择偶有严格规定:出身低下的人不宜做高级军官的配偶。戈林巧舌如簧,劝布隆贝格打破旧习与成见,认为像布隆贝格这样资深的元帅在婚姻问题上不应受到规定的限制。在戈林的反复劝说下,布隆贝格决定结婚。
在布隆贝格结婚几天之后,戈林就在军官中散布说:布隆贝格的太太出身太坏,做战争部长的配偶极不合适。消息在军队中很快传开,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这时希特勒开始向布隆贝格施加压力,说他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配偶,便不足以为部下的表率,希望他妥善处理此事。此时布隆贝格别无选择,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这样,希特勒与戈林密切配合,运用上屋抽梯的计谋,除掉了一名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高级军官。
【活学活用】政治上运用“上屋抽梯”之计,有些类似于过河拆桥。这个“过河”有主动过河,也有被人设置诱饵一步一步引诱过去的,还有的是被人抓住把柄,于无可奈何之中极不情愿地走过去的,但无论是哪一种过河方式,其结果都一样,只要你过了河,桥肯定马上拆掉。想再回来,已是不大可能了。因此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坛,应小心提防看似好意的诱惑,以免重蹈布隆贝格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