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执行在于细节
11581500000012

第12章 创新源于细节(2)

他向一位化学剂师请教,这位化学剂师告诉他,有一种叫苯胺的蓝色染料很容易在玻璃上凝固。经过实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细菌染色法的发明,使人们揭开了细菌的种种神秘面纱,从此对细菌病原体的研究跨进了一个新时代。罗伯特·科赫由闪电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显得格外明亮耀眼这一细节,创造出了将无色透明细菌放在深色的染料中使其“现身”的创新方法。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似乎能想到的竞争招数都已出齐,然而,仍有人灵机一动,新招数不断出世。

美国有位叫米曼的女士。她发现,她穿的长筒丝袜老是往下掉,如果是逛公园或去公司上班,丝袜掉下来是多么尴尬的事,就算偷偷地拉也是不雅之举。又想,这种困扰其他妇女也一定会遇到,于是她灵机一动。

她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售卖不易滑落的袜子用品。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半钟内完成现金交易。米曼目前分布在美、英、法三国的袜子店多达120多家。

碰到袜子往下掉了的女士何止千千万万,但能够触发灵感要开一间袜子店,解决这小小的尴尬的人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将会受益无穷。至于医疗用听诊器是这样发明的。200多年前,法国医生拉哀奈克一直希望制造一种器具,用来检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儿到公园玩翘翘板,偶然发现,用手在翘翘板的一端轻敲,在另一端贴耳倾听,竟能清楚地听见敲击声。这位医生得到启发,回家用木料做成一个状似喇叭的听筒,把大的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头塞在自己耳朵里,居然清晰地听见病人的胸腔发出的声音。这便是世上第一部听诊器。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聪明的,但并非天才。他们所面对的启示别人也能遇到,只不过他们能迸出灵感的火花,而别人依旧茫茫然。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敏感,联想丰富,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7.细心细节出机会

留心意外,也就是要留心细节,在科学家伟大的发明或发现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意外导致的,而这些意外,都促成了这些科学家的成名。

意外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在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也不乏其例——本来是为了研究某一项目,在进行中却意外地发现另一种颇有意义的信息或结果。这种意外的情况,通常被称为最典型的机会。

机会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其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这就要看你是否留心细节。X射线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有一次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放电现象时,偶然发现放在旁边的一包封于黑纸里的照相底片走了光。他分析可能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称之为X射线。经过进一步实验后,这一设想被证实了,于是伦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

伦琴为此于1901年荣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奖,然而,事实上在伦琴之前已有不少人碰到过这种机会,如1879年的英国人克鲁克斯、1890年的美国人兹皮德和詹宁斯以及1892年的勒纳德和德国一些科学家都面临过同样的机会,但他们却忽视了这一细节,有的埋怨自己不小心,有的以为这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无关,因此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千万不要以为留心细节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事实上,如果你真的用心了,机会就会来临,甚至于有时你想挡也挡不住。

意大利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穷学生叫保罗,有一天,他拿着一封介绍信,走进罗马佛奇康图书馆,求见馆长,想谋取一份暑期工作。在等馆长时,他信步走到书架房,浏览各种图书,其中一本精装本《动物学》引起了保罗的兴趣。当他翻阅到最后一页时,发现有一行用红墨水写的小字,告诉读者到罗马一个继承法院去请求取出M号文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保罗来到了那个法院。原来,该书作者鉴于无人肯欣赏他的著作,一气之下,便把他的著作全部烧毁,仅留下一本赠送给佛奇康图书馆,并立下遗嘱把他的全部财产赠给他的第一个读者。保罗因此一蹴成为拥有400万里拉财产的富翁。

事实上,机会总是隐藏于意外事件中,留心细节,就是留心机会,抓住细节,便也抓住了机会。

青霉素如今已是西药中的“大哥大”,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病症中,而青霉素的发现,也完全得自于一次意外,这次意外使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和他所发现的青霉素一样被永载史册。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实验室中观察黄色的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在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还生长着一簇簇霉菌。他是个细心人,非常重视这个偶然的发现,经过认真思考分析,他把霉菌接种在另一块琼脂上,并按辐射的形状接种了各种细菌。第二天,发现有的细菌被霉菌杀死了,而且都是些常使人生病的细菌。弗莱明又把这种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是一种青霉菌,他把这种霉菌汁里的抗菌素称为“青霉素”。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病理学家佛罗理对弗莱明的发现深感兴趣,1939年开始了提纯青霉素的试验,并经动物和人体的临床试验获成功。

由于历史上经常出现那些意外获得机会的现象,人们总结了这种机会在个人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一个机会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一个细节足可创造一番伟业!

利用机会,首先要随时警觉它的出现,一旦来临,就要抓住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线索,追根究底。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奠基人在论述丹麦的斯忒偶然发现电磁感应的故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会常光顾细心的人。”一语道破了善于捕捉机会的奥秘。

二是要能把相距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思索。

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为了创造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于整列火车的刹车装置时,搜肚枯肠都未能想出。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意外地获悉,挖掘隧道时驱动风钻所需的压缩空气是用橡胶软管从800米以外的空气压缩机送过来;他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这一发明为威斯汀豪带来了崇高的荣誉和滚滚的财源。

三是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一般人会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会疏忽。

法国人莱比锡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莱比锡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便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莱比锡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莱比锡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呢?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莱比锡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境贫寒,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他没有轻信莱比锡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莱比锡因为自以为是、忽视细节,与一个重大的发明,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莱比锡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学生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细节的发现。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机遇,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你也无从知晓,即使知晓了也不会善于捕捉利用,所以,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的机会上。

事实上;一个人的智能视野越大,碰到的偶然性机会就越多,利用偶然机会进行创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在留心意外的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偶然的机会。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爱德华·包克,从小就有一种想法,将来他要创办一种杂志。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所以特别留心每个机会。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时。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在地上。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包克把纸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

包克立即感到这是个机会。他推断:如果把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的背面印上照片上人物的小传,价值就可大大提高。于是,他走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公司,向经理说明了他的想法。这位经理立即说道:“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美元,请你给我送来一张名人的名单,并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

这就是包克最早的写作任务。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致他得请人帮忙,于是他聘请了自己的弟弟,付给每篇5美元的稿费。不久,包克又请了五名新闻记者。就这样,包克成了著名的编辑。

偶然的机会,有时就是这样,只要把握住了,就能使一个人的愿望成为现实。

当然,偶然的发现不仅仅是对于天赐好运的把握,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对自己潜在能力的挖掘。有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缺乏认识,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或一次精神高度兴奋的情况下,突然有所发现。

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个姐姐在他的剧团负责服装、布景一类工作,只是偶尔让她跑龙套。有一次,女主角外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只得把姐姐拉来顶替女主角进行排练,她的演出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事后说,他就这样发现了一个“天才”。

当然,偶然来临的运气与成功毕竟是两码事。偶然的机会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线索、一种或许可以成功的可能。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事实上,每一天,有多少好机会普降人间,但是,又有几个人捕捉到、把握住了呢?那可真是少得可怜啊!

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有一句名言:“人是有命运的,命运就是一种机会以及抓住机会的能力。”

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张开你欲求成功的网,留心细节,把握细节,千千万万个机会就在前面等着你来捕捉。

8.心细方有灵感

心细方有灵感,灵感来自于心细,大大咧咧只会与灵感擦肩而过,眼睁睁地看着它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