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11575900000013

第13章 此时,彼时(2)

渐渐地,到了八九点,太阳也开始毒了起来,白亮亮的,让人感到阵阵灼烧。汗滴顺着毛孔淌出,额头上的汗水还没来得及滴落到地面,瞬间就仿佛被蒸发得无影踪了。耳边,是知了歇斯底里的聒噪。镰刀如银蛇一般地在麦丛间游来游去,迎面扑来阵阵热浪。此时,心里只盼着早点放倒所有的麦子。酷热,咬个牙倒还能挺过去,最让人难以忍受地就是脚踝跟手臂上,那被麦茬麦芒划破的地方,汗水浸润后,钻心地刺痛。看看父母叔叔他们,依然都在俯下身子挥动着镰刀。等到好不容易割完,然后便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地把麦子拉到麦场,摊开,暴晒,碾场。

下午碾场结束了,要集麦,这是令我们孩子最兴奋的时刻了。大人们把麦秸堆成高高的麦垛。他们把一钗钗的麦子扔到堆积有一人多高的麦垛上时,我们就在麦垛上嬉闹着,深一脚浅一脚地把虚空的地方踩实。有时,一不小心便会顺着垛边溜了下来,惹得全场上的人哈哈大笑起来。这时,自己顾不上屁股摔得生疼,在大人的帮忙下又爬上了麦垛。我们孩子的作用在这个时候也充分“重要”

起来。

麦收季节的尾声便是晒麦子。晒麦子的时候,那时麻雀之类的鸟儿多。于是,大人们便把赶鸟雀的任务交给我们孩子了。

我们几个孩子在麦场旁边找块阴凉的地方,铺上凉席或者油纸,拿上几本小人书,或者几把杏核来抓子玩,隔上一会便把麦子搅动一下。有时,大人们高兴了,奖励五分或者一角钱,我们心里便有了盼头,盼着村边来个卖冰棍的,推着自行车,后面带一个用棉布包着的木箱,吆喝着:卖冰棍——又甜又凉的冰棍,五分钱一个——那声音对我们来说,充满着多大的诱惑啊。那时的冰棍,远远比不上现在名目繁多的雪糕和冰激凌。但我们吸溜着冰棍,却甜在心里,心里那种滋味就甭提有多美了。

在那遥远的麦收季节,积淀的永远是一种沉甸甸的喜悦与收获,繁忙而充实,紧张而欣喜!

或许,这份回忆早已成了一种绝版的珍藏。或许,今天对一些人来说,这些也已成为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了吧。

知了又开始叫了,又是一年麦收季节。

那时,那地,那人,那景,总会在此时不约而来……

最深的美丽

许琳

我绝望,掉入深井,我低头,却看见井水里闪耀着满目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深的美丽。

——几米漫画如是说

几米说,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是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我曾试图回忆,自己是什么时候如此疯狂地喜欢上几米的漫画的。可答案似乎被重重压在了记忆的底层,难以像电影的底片一样被翻阅出来并重新搬上屏幕。或许,喜欢就是心底深处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不需要理由,不曾记得开始,却可以让人如此的痴迷与沉醉。

偶尔的一次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了几米的报道。从喜欢他的漫画开始,他便以一种神秘的形象走进了我心中,几米,几米,在心中默念几遍他的名字,觉得这个由英文演变而来的笔名也甚有个性。报纸上的他戴着黑框眼镜,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脸上洋溢的是一种孩童般纯真、淡然的微笑,却又似意味深长,一如他的作品,欢乐的画面外,有风轻云淡般的忧伤,有疏离的情感和些许久藏于心中的无奈。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几米的笑容与成就背后承载着些什么。他曾得过血癌,经历了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伤痛时光。但黑暗的尽头终究是光明,他从不曾放弃自己的生活,恰恰相反,这次几乎是命中注定的灾难让几米变得更加坚强,敏锐与感性。他将绘画这种艺术幻化为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语言,紧紧地抓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底之弦。

我欣喜慨叹,他那至今不衰的创作风潮。

我用心聆听,他深情款款地吟唱着的优雅歌声。

我虔诚感受,他隐藏于简单的画面之中的最深的美丽。

《童年,下雪了》是几米最新的作品,真正拥有它是在某一年的圣诞前夕,印象中本该飘雪的日子。甚至幻想着自己能在雪地里翻阅这本书,然后把心里的感受同一个懂我的,也懂几米的人分享。

不过很可惜,那是一个无雪的冬天,懂我也懂几米的人终究没有出现。虽然有一点遗憾,但当我独自品味这本漫画时,它却告诉我:空白的世界至少可以让我轻松地找到自己。一如我们生活的这个色彩斑斓的国度,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给自己或别人留一点空白。因为人与人之间如同星球与星球之间,都有自己的航行轨道,一旦靠得太近,就会互相吸引,互相碰撞,直至粉身碎骨,灰飞烟灭。太过了解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像从小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很少能达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想。

留点空白,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真正拥有,甚至连自己的影子也常常会不告而别。

留点空白,便可以在阳光下看清最真实的自己,把自己的坏心情也拿出来晾晾,永远保持童年的率真与快乐。

漫画主要记述的是失乐园中的一个个故事。初次见到这个题目,我疑惑,有雪的童年,究竟是快乐的,但是失乐园里小朋友的童年如下雪天一般,冰冷而感觉不到丝毫温暖。读完了漫画才知道,生活在失乐园的朋友有忧伤,也有快乐。

漫画中叉叉熊的童年充满着阴霾与恐惧,忘都忘不掉;绷带马却努力地寻找失落的童年,找都找不回。

有人丢弃,有人珍藏……有人遗忘,有人难忘……世界就是这样。

饱受小主人十九种酷刑折磨的黑面娃娃从没有半句怨言。它告诉叉叉熊:

“永远不要记住悲伤的一面,否则悲伤会一直跟着你。”它坚信,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它打心眼里相信用各种酷刑折磨它的小主人是爱它的。它选择了遗忘那惨痛的过往,勇敢向前看。黑面娃娃的乐观与宽容在诉说着一个真理:要相信,黑暗的背面一定有光,世界的背面是憧憬,明天的明天是希望。

失乐园里,还有相信“遗忘是人间悲苦最好解药”的绷带人。他全身绑满了绷带,几乎无法动弹,可他却期待在柔和的霞光里为大家表演走钢丝,他的梦想,总是勇敢得令人心疼。他教会了我,要遗忘曾经的伤痛,把握此刻,努力去寻找梦的归宿,因为有梦才有远方,有梦才有未来。

失乐园里,还有害羞的汤尼和凡事都要许愿的卤蛋。他们启示着我要做到不张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可失乐园里孩子们的心声,却令人心疼,谁来做他们的朋友?听,他们在向我喃喃低语:

“如果我们对人生从来没有期待,是不是就永远不会伤心?但是,就算幸福之门不曾打开,就算自由不过是一种想象,等待这一刻的可能也并不奢侈,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失乐园里所有可爱的小朋友们,我愿意给你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来抚慰你们寂寞的心灵。

在秋天来临之际,几米用简单而明了的画法勾勒出了一个孩童与月亮之间的精彩故事,再次让我们用生命中的错置,体会现实的残酷与幸福的易逝。

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漫画首先以纯熟的图像描绘了一个男孩与落入水中的月亮的一次邂逅,“他们在无意间相遇,却为暗淡的生活带来温暖美好的光亮。”男孩变得快乐而开朗,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黑暗的时刻与太阳一同分享。他抱着月亮在海上漂流,他同月亮一起恶作剧,他拉着月亮整夜地跳舞。月亮就这样进入了男孩的生活。

渐渐地,男孩上课老是迟到,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世界失去了光明。因为月亮,始终陪伴在男孩左右。他们喜欢在雨中散步,聆听雨水落在伞上的滴答声。他们依旧快乐。然而失去了月亮的城市,却异常地奇怪,处处充满着危机,每个人的情绪都异常暴烈。

男孩和月亮不知所措。

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我守护如泡沫般脆弱的梦境,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世界好像被宇宙遗弃了,男孩也好像被世界遗弃了。

他和月亮一起无奈地仰望天空,漆黑一片的天空。

他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或许不属于他的,他再怎么呵护珍惜,也只能看着他的气息涣散至尽。

他通过各种方法将月亮送回了天空。即使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痛苦,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但他明白,这个世界比他更需要月亮。即使月亮忘记了,即使月亮也喜欢和他在一起。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是由不得我们选择的。

画面的最后定格在了一位拄拐杖的男子深情凝视着空中的月亮,嘴角露出丝丝笑意。

他的无私,给世界重新带来了光明。

暖生于心 冰寒自消

石兵

远行时,孤身一人,攀上悬崖峭壁,临风高歌一曲,虽然身无所依,心却装满温暖,因为抵达了目的地,沿途的辛苦也化作了甘甜,丝丝凉风竟也有了温暖的味道。

细细思量,登山之路恰如人生羁途,大多数时间都在艰辛跋涉,唯有停下来那一瞬间,会体会到一种况味,在那些小小的驿站,稍作停息,简单的顾盼来时之路,看那一个个脚印沾染汗水,激扬尘土,有一种温暖会自内心深处生发而出,虽然芽嫩力微,但却蕴藏着生命之力,有着疗伤暖身的功效。

大学毕业之初,我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遇到了以配钥匙为生的一家人,淳朴的年轻父母来自农村,年幼害羞的小男孩则长于城市,虽然身在异乡,但这一家人却没有丝毫慌乱,每天摆摊于一所学校门口,上学时开张,放学时歇业,小男孩就在这所学校上学,三口人同进同退,悠然且自然,从未在意过身边偶尔闪过的异样目光,特别是害羞的小男孩,虽然说话会脸红,但与父母走在一起时,总会骄傲地昂起头挺起胸。

我当时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同样来自农村的我常常会感到自卑与孤独,可这家人却给了我温暖的理由,与他们接触久了,我也终于发现了那个朴素的道理,原来,人生本就是一场有目的地的旅行,他们之所以心中满足,是因为让孩子在城里上学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我之所以心中忐忑,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去抵达。

后来,我离开城市,来到一处宁静的县城,工作之余,开始读书与笔耕,渐渐地,有了一点名气,自然而然地,便也有一股暖意生于心内,此消彼长之间,那些曾经彻骨的冰寒便自行消融了,而当我再次来到城市,那种自卑与孤独感早消失无踪。时至今日,那配钥匙的一家人早已不知所踪,但我相信,他们无论走到何处,生活境遇如何,心中一定揣满了幸福与满足,因为,那粒足以滋养生命的温暖种子已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我觉得,人总是惧怕寒冷的,但祈求而来的温暖更像是一种施舍,一不可持久,二可滋生依赖,三则削弱本心,唯有自己心内滋生的温暖,由内而外,以星火之势燎原,通达四肢百骸,惟有如此,才可求一世安稳,让冰寒无隙可入,而这简单朴素的道理,其实也是人的一生能否获取幸福的根源所在。

再次嗅到她发梢的芬芳

莹冰

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日子真是难挨,这个夏天我在忐忑和期盼中百无聊赖。居住的小镇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了风景,十八年了,我的耳膜里充斥着小巷里商贩们的吆喝,眼眸里装满了破旧的店铺在风雨中飘摇的景象,小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一丝变化的景物让我备感厌倦。

我每天下午和米亚到镇外不远的小河里游泳纳凉,小河的水永远是那么清澈和安静,她无声地包容了我们。米亚今年也参加高考了,他的成绩很差,对考上大学没有抱任何的希望。他说,过了这个夏天就到搞地质勘测的爸爸身边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这天,我俩游完泳躺卧在河边的柳荫下,树上的蝉大声鼓噪着,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米亚白净的脸庞上。我头枕胳膊目光越过米亚的脸看着波光潋滟的河面,那里迷离不清就好似是我的前程。

“我带你去见一个人吧。”米亚忽然说。

我无动于衷。米亚见我兴致不高,便使劲拉起了我。

我们来到一个小院门口,此时还是午后,人们大多在午休,四周静悄悄的。

透过门缝,我看到院子里有一株枣树,成熟了的枣子金灿灿的,它们挂满了树枝,坠得枣树弯下了腰。风儿划过树梢,枣子们在树上跳跃着,树便骄傲地摇晃着头颅。一个女孩坐在枣树下洒满浓荫的石凳上埋头读书,她读得很入神,好似一幅静止的油画,这幅画我像在哪里见过。我急切地想看到女孩的眉目,任米亚在身后使劲拽我也不闪开。米亚发火了,重重地推搡了我一把,我身子向跄去,院门吱呀一声就开了。

女孩惊愕地抬起头:“你们干什么,找谁?”

米亚笑嘻嘻地说:“不干什么,来看看你呀。”

女孩的脸上立刻堆满了愤怒,可是这时候她美丽极了。那天天空无比湛蓝,女孩的眼睛也是纯澈的蓝色,不知是蓝天印染了她的眼睛,还是她的眼睛印染了蓝天,我被她眼里的天真和无邪惊呆了,就傻傻地站立着一动不动。我不相信真的有从画上走下来的人。

我脑海中一生也挥之不去她那双清澈的眼睛和随后的粲然一笑:“你们真的没事吗?”

她由愤怒转化为快乐的速度快得无法言喻,她此时居然笑了,露出细碎的白玉般的牙齿。那一刻,我知道我完了,我的心被她俘获了。

她说:“没事好呀,米亚,给我摘枣子吧。”

这个女孩我断定不是我们镇上的,她却认识米亚,我一头雾水,怔怔地望着米亚。米亚狡黠地笑了:“好的,我们给你摘枣子。”

女孩从家里拿出一个竹筐,俯身放到我的脚下:“拿着,去呀!”

米亚已经到了枣树的下面,他用力摇着树身,枣子如雨滴般落到地上,满院子滚动着。女孩惊叫着拣拾着枣子,我也蹲下与她一起拾了起来。院子笼罩在一片欢乐之中。

那女孩原来是米亚的表妹闫诺,她的家在县城里,她的妈妈也就是米亚的姑妈让她到小镇来看望外婆。闫诺和我们一样高中刚刚毕业,她的成绩比米亚好多了,学校推荐她上了清华大学,这让我很羡慕。

随后的几天,我天天和米亚到那个盛满欢乐的小院里,与闫诺聊天、摘枣子、读书。我喜欢看她灿烂的笑容和纯澈的眼睛,有时候看着看着没有了话语,米亚见了便坏坏地笑,闫诺通常会站起身满个院子追打他。我真希望这个暑假最好漫长无期。

八月中旬,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我原先想进的那所大学的中文系,米亚如他料想的那样没有考上。我没有安慰他,也没有为自己梦想成真而兴奋,反而有些失落。

就如同诗人们所说,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明天我就要去学校报到了,闫诺也要到上海去,米亚则去他爸爸那里。

晚上一轮胖圆的月亮从小河的方向升起,我坐在靠窗的桌子旁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当“笃笃笃”的敲门响起时,我转头看见门口站着的是闫诺,吃惊得合不上嘴。

闫诺缓缓道,“我到米亚那里去,顺便到你这里看看,道个别吧。”

我没说什么,跟随她出了屋门。澄净月光如水般泻在小巷里,我和闫诺就穿行在水样的月光里和清爽的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