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贫困生
11534100000008

第8章

赵宁与赵冰

赵宁、赵冰是姊妹俩,都是我资助的贫困生,她俩的祖籍是万荣县皇甫乡乌苏村,是我的老乡。她父亲过世,母亲王秀兰,时年49岁,下岗后无工作,前些年她精神空虚,就练起法轮功,结果先后两次入狱,由于在狱中革心洗面,认真改造,提前释放回家。

王秀兰,瘦形脸,弯弯的细眉下脉脉含情而又略带忧郁的眼,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微微翘起的双唇,头发乌黑,大耳朵,说话慢条斯文。丈夫归天后,她一人要供两个女儿上学,真是难为她。

赵宁娴静,心地善良,她高高盘起的发鬃闪着乌黑油亮的光泽,一袭淡黄色的连衣裙如蝉翼勒出身体的曲线,洁白皮肤时隐时现,她聪明伶俐,不是那种朝三暮四靠不住的女娃娃。赵冰,耿直无私,活泼可爱,一幅好心肠,她脸蛋白里透红,光洁细腻,全身的曲线一波三折,凹凸玲珑,在宽大的上衣下,显得婀娜多姿,窈窕动人,真是人见人爱。

赵宁和赵冰,一个在北京上大学,一个在山大读研,两个女儿都很争气,经她姐王秀珍推荐,我先后资助她姐妹俩40000万余元,这才使是二人继续完成学业。

赵宁的祖母含辛茹苦,干尽人干的活,吃别人不吃的苦,从自己身上俭,从自己的口中省,同女儿硬是供两个孙女读完大学,而且一个孙女儿还读了研。孙女儿赵宁永远忘不了2005年9月10日那天,她正在洗衣服,接到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也忘不了上大学的那年,妈妈既要伺侯78岁高龄的祖母,又要供她姐妹两人上大学。她为了女儿上学,秀兰甚至卖了结婚时陪嫁的“银货”,总共才卖了280元钱。女儿赵宁说:“妈妈呀,是您用坚强的肩膀,承担了父亲应尽的责任,用坚忍的毅力,了却了父亲未尽的意愿,是您用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女儿,圆了女儿上大学的梦”。如今母亲已年过五十,还在给一个老板家当保姆,每个月月薪800元钱。

在女儿幼小的心灵中,在童年的记忆中,祖母勤劳、善良,也特别倔强。我怎能忘记,春耕夏收时汗流浃背的奶奶;风雨交加中辛勤劳作的奶奶;怎能忘记,黎明即临,为全家点燃炊烟的奶奶;怎能忘记,在白日里忙了一天,常在油灯下给我和妹妹修补衣服、穿针引线的奶奶。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操持家务,使我姐妹俩在困难年代吃饱饭,在过大年的时候能穿上新衣服。

自从父亲过世后,支撑着全家度过坎坷,引领我姐妹俩走上人生正道,妈妈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姐妹俩明白并懂得了感恩和孝顺等词语的深刻内涵,妈妈的身体力行教我们无私、坚忍、谨慎、宽容,使我们明白人应该怎样生活。

妈妈爱唠叨,话语中充满哲理,在我俩上高中、大学时,她对我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句话她不知向我姐妹俩说了多少遍。有时是在饭桌上说的,有时是在睡觉前炕上说的,她说话的神态,蕴含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更饱含着母亲对我姐妹俩的期待和深情鼓励。

2010年3月30日,赵宁给我手机上发来一条信息。她说:现在我妈妈给一个大款当保姆,每月收入800元,加上我在课余时间打工,所以不需要你资助了,我觉得自己挣钱的感觉和别人资助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感到踏实。我看了她的这条信息很是感动,世上还有钱多了扎手的,这也是我第二个资助的贫困生这样做到的。另一个是裴喜燕,我曾多次到她家,只有三间平房,连个门楼也没有,我打电话对她说,我再资助你家一万元钱,让你家盖个新门楼,她回话说:“爷爷,你爬格子写文章也不容易,等我大学毕业后,用我赚的钱盖门楼。何况,在社会上还有很多贫困生,你要资助就资助别的贫困生吧!”

在同赵宁的母亲王秀兰和姨妈王秀珍的接触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一些有关王秀兰的故事,就是在赵宁上小学时,一次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由于家里穷,王秀兰有七、八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裳,在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前一天晚上,她翻遍了衣柜的衣服,连一件好衣裳也没有,于是她只好到邻居的郑大姐家里借了一件很是合体的上衣,这才应付过来。

在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班主任赵老师对家长们说:尊敬的各位家长们,我是初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赵晓东,我首先感谢你们的光临,你们的孩子能到我这个重点班就读,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感到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今天把大家请来,不是让你们听我讲什么,而是我要听听家长想什么,要求老师做什么。因此,今天座谈会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希望大家想什么就讲什么,有什么要求就提什么要求,千万别客气。赵老师简短的开场白,使家长们耳目一新。王秀兰本来是担心班主任训斥的,没想到是让她来这里提意见和要求的,女儿读了8年书,她也参加了很多次家长座谈会,像今天这样的座谈会,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稍许,王秀兰第一个发言,她说:像今天这样的家长会,开的好,我一百个赞同,我们家长到学校不是三岁孩子,是和老师学生平心交流,刚才赵老师说了,想知道我们家长想什么,要求什么,我想的就是孩子将来能考入重点高中,继而又考入重点大学,至于要求什么?就是要求老师管得严一点,让我们的孩子早日成才,现在社会上网吧泛滥,一些同学沉溺于网吧,荒废了学业。对此,你们学校一定要管住。王秀兰话音一落,许多家长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我也说几句。卫东同学的妈妈卫娟主动站了起来,她说:“我的儿子能进入你们这个重点初中,我和儿子父亲没有省心,反而更操心了,天天在心里惦记着,孩子的学习有无进步呀,在班里是不是二等或三等公民呀,班主任有没有一碗水端平呀,说实话,来开这个座谈会之前,心里还真有块心病,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一看这情形,心病就没了,为啥子?因为孩子在这个重点班,有赵老师这样一个好班主任”。

“不要赞扬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个满身是病的王秀兰,借衣服参加女儿的家长会,这激动人心的场面,震撼了所有人的心,赵老师也被震撼了,更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一个同学立即大声说:“同学们、家长们让我们为这样坚强而又慈祥的母亲鼓掌。”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座谈会上,发言的人很多,一直继续了三个小时,参加完座谈会,王秀兰回到家里感到轻松,她想她女儿赵宁一定会有出息。

周少华与莎莎

周少华同学出生在永济市东城区榆林村第4居民组,时年18岁,2008年7月考入北京吉利大学。父亲现年39岁,母亲现年38岁。因生活琐事,两人分开。少华随母亲,但从她记事起,少华就随小姨生活,度过幼儿园、小学的时光。上初中时,父亲管了一年,继而外婆又管两年,高中时又回到小姨家生活。一边靠妈妈打工,一边靠亲戚接济,直至考上大学。少华人长得漂亮,在她那如月芽似柳叶一样的细眉毛下,长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小嘴唇灵巧地动着,发出清亮的声音,是个俊俏姑娘。少华从小就爱读书,常常是放学后做完作业才吃饭,而且一定要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并且还担当小排练员排练舞蹈,单亲母亲对她要求很严,想让她全面发展,初三时还为她买了古筝。正因为如此,少华每学期末考试,总是名列前三。少华是个苦命的孩子,在她成长的十几年里,没有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家,没有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小天地,只有在过春节时才能和妈妈相处在租来的一个仅有1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那时,小姨刚结婚不久,在县城租了一间仅有12平方米的小屋。室内仅一张床,唯一的家电是一个15W的灯泡。她和妈妈无钱租房,小姨就借来一块门板,支起一张床,一块布帘从中隔开。妈妈从小姨那里拿了50元钱,每天清晨从市场批发一箱葡萄叫卖,晚上又和小姨一起卖羊肉串。一段时间后,母亲摆起夜市,每天一早买菜,洗菜,穿菜。每天下午6时出摊,一直到午夜收摊。没有三轮车,就一箱一箱地搬到县电影院门口,走走停停。夏日的晚上,小小的少华会把客人吃过的菜签一个个捡到纸箱里;冬日的夜里,她一个人在家做完妈妈给她小黑板上出的数学题,然后上床入睡。(试想如今又有谁敢把一个年仅5、6的孩子晚上独自放在租来的房子里,不是当时生活所迫,又有谁忍心)由于她小,上不去床,总要踏个小板凳才能上去,躺下又不知盖被子,常常感冒。每当病时,妈妈都很生气,因为妈妈没有足够的钱为她治病。妈妈有时急了,就不准她咳嗽,小小的少华只好用手捂住嘴,小脸憋的通红,妈妈就会抱着她流泪……

2008年9月,听姚经理说有个学生因学费问题已推迟了报到,我随姚经理去她家一看,原来的租的,只有约12平方米,屋里仅有一张小床,一个桌子和一台14英寸的黑色电视机。的确是相当简陋,从而充分看到了一个单亲母亲的不易……2002年,少华很高兴自己考上了芮城中学,但在这个时候妈妈却患上重病,是几年的操劳与辛苦所致。对于一个停止打工就无生活来源的妈妈,不仅要看病,还要供女儿读书,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下,她求助于爸爸。谁知爸爸管了她一年后无情地把她推了回来。为继续她的学业,外婆挺身而出,离开家到逸夫中学附近陪她上学。分工是:外婆烙“薄饼”挣点钱供她生活开支;妈妈康复后去运城打工,交付学校的一切费用。

少华的外婆时年60多岁,年纪大了,鬓角已慢慢变白,身子骨还挺灵活。可是她的脸上,过早得增添了几份憔悴与无奈。哪个儿女都是父母的牵挂,此时女儿的不幸,使她义不荣辞、挺身而出,担当起了照顾孙女的责任。两道深细的皱纹,像是隐现着两道愉悦的笑意,她那双深邃的眼睛,虽然光泽在逐渐隐退,倒更加使她的目光清亮,体现着她那忠厚善良的慈母心。

初中的后两年,少华和外婆住在一间简陋的旧房子里。外婆一边烙着“薄饼”上街叫卖,一边照顾她一日三餐。尤其在冬天,老人家怕天黑车多不放心,晚上顶着寒风一定要站在黑暗的路口等她回来。每次看到外婆单薄的身影,少华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受与温暖。人家有父母,可她只有奶奶……一次她用自己积攒下来的25元钱买了件衣服,妈妈回来后知道了,说她不懂事、乱花钱,并给她讲道理。妈妈骂她,外婆骂妈妈,那一刻,三代人在那间小房里由争吵变为沉默……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乱花钱,因为她知道:大家为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外公一个人在家又忙农活、又忙家务,对自己照顾不周,于是患了胃穿孔,幸亏医院抢救及时,切除了胃的三分之一,外婆为了她上学宁是没有回去照顾外公。外婆心里很内疚,她也很惭愧。所以她表示更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2008年7月少华拿着吉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家里的情况,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走出去!一定!可是要去上学谈何容易,更是对她这样的家庭。高额费用把她堵在了大学的门外。无奈之下,她再次向爸爸求助,可爸爸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就在火烧眉毛时,敬爱的张爷爷出现了。张爷爷了解到她们家的情况后,让她带着通知书见他时,她看到爷爷慈祥的面孔,听爷爷说要资助她时,当时一时语塞,不知是激动还是觉得有了希望,少华泪水刷得一下流了出来……后来慢慢才知道张爷爷从2001年就开始资助贫困生,那些钱都是省吃俭用、写书挣稿费得来的,她更是感激不尽。为了我们这些贫困生,张爷爷努力出书,到处奔波,却丝毫不求回报,让她更觉得敬佩。她说我以后一定像爷爷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

现在少华已经是大三了,专业法律。也许法律学起来是有点枯燥,但她一样会坚持学下去,而且会学好。虽然周围的人也都很优秀,条件也很优越,不过她会给自己加油,不断充实自己。2009年七月至九月底,经过苦练,最终在十月一日,走过长安街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阅。能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是她难得的机遇。国家给她发的纪念徽章、光荣册、证书与奖章等都将是参加游行学生珍贵的纪念。同时,她也在学校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少华同学时年19岁,白净的脸蛋,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显得聪明可爱。我先后资助她四万余元。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2010年寒假从北京回来,还给我老伴买了一件保暖衣、一条围巾、一双袜子和一只烤鸭。2010年农历正月初七上午11时许,我在运城大酒店召开有20余人参加的张世贤情系贫困生的座谈会上,她母亲代表家长发言时,讲到我资助少华的情形时,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她说:少华一定要努力拼搏,用心攻读,报效祖国,回报所有帮过她的人。从张爷爷手中接过爱心棒,把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下去……。

2010年春节前少华放寒假回运城,这次回来,她看到张爷爷又憔悴了,张爷爷成天为了他们奔波,但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她希望张爷爷的新书“我与贫困生”出版成功!

还有少华的表妹莎莎也是我资助的贫困生,莎莎在太原科技大学就读,已是大二了,我先后资助她贰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