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强势领导,强势管理
11508200000018

第18章 “狠”在执行:只讲如果,不讲结果(3)

领导听了他的解释,虽然不是很高兴,但是想一想彼特给公司做出的贡献,就原谅了他。没想到,领导的宽容没有换来彼特的回报,反而使彼特越来越频繁地找借口。每当遇到有点棘手的业务时,彼特就会以腿脚不便为由来推诿工作。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彼特就会跑到领导面前,说:“我的脚不行,公司应该在业务方面对我照顾点。”

渐渐地,彼特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每当执行不力时,他就会找借口推脱责任。时间一长,他的业绩下滑了很多。领导原本器重他,见他越来越爱找借口,对他感到非常失望。终于有一天,领导忍无可忍,将其扫地出门。

乔治·华盛顿·卡佛曾经说过:“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一旦你养成了找借口的恶习,你所表现出来的拖拉、磨蹭、推诿、没效率等毛病,会严重影响整个团队的合作氛围。你将会因此失去别人的好感,尤其是你的上司和你的下属,当然,还有你的同事。也许你的某些借口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你必须明白,如果在工作上没有取得良好的业绩,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

职场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地方,而不是靠借口生存的地方。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你找借口能混一时,却无法一直混下去。比如,有位管理者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一直没有获得晋升,相反,老板一步步将他降级到更低的职位。最后,把他降级为一名普通的仓管员,他感到很不解,于是找老板理论,意思是他没功劳也有苦劳,但是老板却说:“不是我要降你级,而是你没有取得业绩,而别人取得了业绩,我必须对别人表示认可。”这位老板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告诉人们:职场讲的是业绩,讲的是结果,而不是讲如果、讲借口。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管理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执行只讲结果,不讲如果。无论在执行中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他们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们牢记自己的责任,一旦接受任务,就会负责到底。正是因为执行力强,他们才能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一名管理者。

令出必行,清除执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有这样一个故事,非常值得管理者们深思: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里,有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不止一次碰断了老农的犁头,还多次弄坏了老农的耕地机器。老农想过将这块石头撬起来,但是每当他看到那块石头时就犯难了,因为它看起来很大、埋得很深,他曾用铁锹撬了几下,石头纹丝不动。渐渐地,那块石头成了他的心病。老农的妻子多次劝老农把石头撬起来,但是老农认为没有合适的工具,一个人力气不够,因此,迟迟没有行动。

有一天,妻子终于忍不住了,她和儿子找来撬棍、锄头、铁锹,先把石头旁边的泥土拨开,然后把撬棍伸进石头底下,再用力一撬。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块石头埋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撬了几下之后,石头就被撬起来了。

面对棘手的石头,老农内心充满畏难情结,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因此,迟迟没有将石头清除。于是,只好积压下来。而老农的妻子和儿子则不然,他们正确面对那块石头,找来了合适的工具,下定决心要把石头清除,最后他们成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时,如果不想办法清除执行道路上的障碍,就很容易造成拖延了事,不了了之。比如,管理者给员工布置一项任务,员工对任务有畏难情结,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还缺少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最后就会导致执行不到位。所以,要想执行到位,必须树立信心,下定决心,找到正确的方法。

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执行过程中,“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这句话足以表达了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执行决心和勇气。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这种勇气,有了这种勇气,就没有跨不过的高山,就没有趟不过的河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乔丹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其实,在执行中,也应该具备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坚定地去执行,才能想尽一切办法,消除执行中的障碍,从而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把一个包裹从北京寄给上海的一位客户,要求第二天中午必须交到客户手上。当你接到这个任务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你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任务不可能完成,因为邮寄至少需要三四天甚至一个星期,但是这个任务很重要,你怎样才能完成它呢?不妨先看一看程经理是怎么做的吧!

程经理接到任务后,马上行动起来。他先是给快递公司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从北京到上海的快递,最少也要48小时到货。即使加急,也不可能第二天早上到上海。

接着,程经理动用了其他资源。他在微博、QQ上写了一个签名:急寻今晚去上海的朋友,我有重要事情请求帮忙。然后,他又在校内网、开心网上发表帖子,同时,拨打在北京工作但经常出差的朋友,问了一圈之后,还是没有结果。

快要下班时,程经理的QQ闪动起来,点开对话框一看,他立即兴奋起来,原来一个朋友的堂哥今晚要去上海,乘坐的是晚上9点半的车,于是他联系那位朋友的堂哥,说明情况后,迅速把要寄送的包裹交给对方,并把客户的电话告诉他,让他到上海之后,给那位客户打电话,想办法与对方碰个面。就这样,程经理圆满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事后程经理为了表达对那位朋友及其堂哥的感谢,请他们吃了一顿饭。

俗话说:“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关键是你是否有信心翻过去,你是否有强烈的意愿和决心翻过去,你又是否想尽办法去翻越这座山?如果你不放弃,而是勇于挑战困难,像程经理一样,那么你的执行力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拿破仑曾经说过:“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虽然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牢记一点:不坚持到最后一秒,绝不要轻言放弃。另外,管理者一定要清除影响团队执行力的三大障碍,以保证团队战斗力。

障碍1:文化的因素

影响执行力最大的三个文化因素分别是人治文化、含糊文化、熟人文化。人治文化强调能人第一,制度第二,尽管在企业创办初期,能人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可以成就企业的辉煌,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范围的扩大,能人就会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比如,论资排辈,就会极大地影响团队的凝聚力。所以,必须清除人治文化,用制度约束每个成员。含糊文化是指对结果定义不清晰,这与逃避责任的故意,多以“也许、大概、差不多”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往往不能发现阻碍业绩达成的核心要素,不能用具体的量化的数据苦练内功。

熟人文化,指的是考虑人情疏远来特殊对待,就像开车违章之后,找熟人帮个忙,就逃避了罚款和扣分。如果企业里充满了熟人文化,那么当员工执行不力时,只要有熟人的关照就可以逃避惩罚,这样一来,企业就会出现不公,团队执行的积极性就会大挫。所以,一定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企业文化,对待执行不力者要按制度处罚。

障碍2:制度因素

2006年4月21日,在广州发生了一件令各界广泛关注的事件:许霆和朋友郭某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某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某主动自首,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许霆潜逃一年落网,被抓后判处5年有期徒刑。

如果ATM取款机没有故障和漏洞,许霆、郭某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说,一个有漏洞的制度,更容易导致人犯错。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强化制度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从而使企业战略决策在制度的保障下有效执行。

障碍3:管理者水平的因素

管理者一定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才的价值最大化。而且当人才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创造性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也是保证执行到位的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企业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只有克服了阻碍执行力的障碍,才能具备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敢于问责,执行效果关键在于监督

不少企业存在“半截子”工程。管理者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就不再过问,而员工在执行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可能会拖延、敷衍,甚至干脆把任务搁置起来,不去执行。等到管理者追问结果时,员工就开始找借口为自己推脱。或者员工的执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与管理者所期望的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好的战略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好的想法没有落实到结果上,就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执行离不开监督,要想员工有效地执行任务,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克里斯托弗·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创始人的孙子。1997年,他接任公司CEO。上任之后,他认为应该对员工充分授权,完全放手,让高级主管充分发挥能力。可是,在授权之后,他不重视监督,不关注员工的执行效果,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失误。为此,摩托罗拉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股票市值也连连下跌。到了2001年,摩托罗拉开始出现了亏损。

对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出现这样的严重后果,确实是罕见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只知道放权,却没有做好监督。这样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无从得知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能及时了解问题,调整战略。

最典型的一次事件是,营销总经理福洛斯特,建议克里斯托弗·高尔文把业绩不好的代理商麦肯广告撤换掉。但是高尔文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他对麦肯广告的负责人非常信任,他表示要给对方一次机会,放手让对方去经营。

结果一年之后,麦肯广告公司糟糕的经营状况令他震惊不已。于是,他赶忙撤掉麦肯广告公司。可笑的是,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在这一年间,并没有问及麦肯广告公司的经营情况,下属也没有向他汇报麦肯公司的情况。

还有一件事:摩托罗拉曾决定重磅推出一款“鲨鱼”手机,这款手机厚重、价格昂贵。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原本知道欧洲人喜欢简单、轻巧的机型,但是他在决策时,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下属几句有关市场调查的情况,然后就同意推出这款手机。结果“鲨鱼”手机在欧洲市场严重亏本。事实上,就算决策失误,只要在事后加强监督,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战略,避免遭到重创。

从克里斯托弗·高尔文不重视监督的失败经历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无论是落实制度,还是执行任务,作为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关注员工执行的效率和进展。只有当管理者关注“回报”,员工才会给你“回报”。前一个“回报”是指“回来报告”,即员工及时向你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后一个“回报”才是报答和收益。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很多老板把任务交代给员工,就不去过问,等到发现事情不对劲时,又责怪员工。殊不知,因为管理者不重视监督,不要求员工汇报,员工自然不做汇报。例如,下面这种情况很常见:

一天,老板对市场部的王经理说:“我这里有一个市场推广任务交给你……”老板和王经理谈了两个小时,交代了诸多背景、重要性、目标、权限范围、风险等等。讲完后,老板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你清楚了吗?”

王经理说:“没问题,我马上就安排人去办。”

王经理回到办公室,立即召集手下的骨干员工,谈了30分钟,把任务布置下去。

三天后,老板被一系列重要事务缠着,忘记了给王经理布置的事情。一周过去了,直到半个月后,老板才突然想起那件事,于是马上问王经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王经理把事情的进展情况向老板汇报了一下,结果老板大惊失色,大声嚷嚷道:“你怎么不早向我汇报呢?”

你布置任务之后,要求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吗?你是怎样监督员工的执行情况呢?很多管理者喜欢听员工汇报,却不知,真正有效的执行是双向沟通和反馈,既要求下属向上司汇报,也要求上司主动去了解员工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员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给予指点和帮助,这样才能保证下属不偏不倚地按照目标去执行。

IBM前总裁郭士纳曾说过:“员工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监督和检查的。”这句话道出了管理的精髓:管理者主动去检查和监督,是促进员工把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一环。因为员工的自觉性再好、能力再强,也需要管理者的监督。没有监督,结果执行不到位,出了大问题时,后悔就晚了。

不过,监督不等于监视,有些管理者恨不得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甚至为此不惜破费金钱,费尽心思,借助高科技手段,期望员工认真地对待工作、不偷懒、不耍滑。比如,员工出差,会给员工发放一部带有定位系统的手机,实现随时了解员工动态的目的。殊不知,这不叫监督,而是监视和窥探,必然会遭到员工的反感和抵触。

事实上,最有效的监督是最简单的。管理者不用监督太多,只需监督和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就像汽车上的表盘、仪表,是给司机做监控用的,司机只需要控制速度和路线,就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亦是如此。你给员工布置任务后,只需要讲明任务完成的时间和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个效果最好可以衡量。然后,在员工执行任务期间,你隔三差五地问明情况,关注进展,询问员工是否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