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11486200000020

第20章 组织建设篇(7)

(二)支部组织生活“择而施之”,形式单一,落实不到位

工作中,因受客观上各业务处室工作任务重、出差人次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七项制度落实不彻底、不全面,有时落实内容往往也是流于形式,过组织生活“走过场”的现象还时有存在。究其原因:一是支部书记自觉性不强,组织观念淡薄,工作中不能积极地、主动有效地开展组织工作,而是被动地、消极地应付了事;二是随意性较大,组织党务工作间隔时间过长,有的不按规定的时间、内容、程序办,想起来就过一过,工作忙时就拖一拖;三是效果不明显,机关基层党支部在会议、党日、民主生活会、党课、报告工作、党员汇报、民主评论党员等制度的落实上,存在着气氛不浓、组织形式变化少、效果不佳以及支部活动经费缺乏等问题,从而造成少数党员、干部干工作事业心、责任心有所淡化,组织纪律有所弱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好,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的提高。

总之,由于机关基层党支部领导的综合素质还不过硬,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经常坚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好,进而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党群关系的紧密性。

二、抓好局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党组织重视,选准人员,配强基层支部班子

在选配机关基层党支部书记时,上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选人时不仅要看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才能,更要考虑到“兼职支部书记”的需要,真正把那些素质全面、熟悉党务工作、会开展组织工作的业务干部放在机关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另外,在选取机关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时也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来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要把那些思想素质硬、政治觉悟高、模范作用好、协调能力强的人员选进党支部班子,按职责主动积极工作,协助支部书记共同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

(二)加强培训,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局机关工作实际组织各式各样的培训,并通过经验交流、以会代训、蹲点帮促、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机关基层党支部领导掌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做好党支部工作的能力,培育支部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精神追求,把机关基层党支部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党组织。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完善机制,兑现奖惩,激发动力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与考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和交流、“三会一课”、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建设、廉政建设、调查研究等制度,并形成量化绩效考评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落实到各个方面。为充分调动局机关基层兼职书记、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应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那些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的支部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在局内乃至全省水运系统内进行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那些工作失职、经教育帮助改进不大的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进行调整,在局基层“兼职书记”的任用上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环境,以此调动局基层“兼职书记”和党员干部做好党务工作、行政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上台阶。

(四)发挥党员、党员干部的带作用

机关基层党支部中领导干部处在局级、处级岗位的比较多,具有特殊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在机关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中,党员领导干部应承担多重职责:一是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组织者”;二是把握正确导向做好“领路人”;三是本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当好党务、行政和学习的“带头人”,可以说也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云南省航务管理局)

谈“密切联系群众”的感情回归

傅志明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三深入’活动”。随即,云南省启动了“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这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不断成熟和深化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的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去年的井冈山之行,使我对这个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根据省级国家机关党委的安排,我参加了党务干部培训学习,并到井冈山开展学习实践和教育。在井冈山期间,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个历史遗迹、博物馆,学习了井冈山历史,听取了老师讲授的课程,以及革命前辈的子女的动人的讲述,亲自体验了红军挑粮小道的过程,目睹了今天井冈山发展的新貌,感慨不已,感触深刻。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仅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十分封闭和落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毅然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了武装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几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革命的道路在哪里一片茫茫。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能否被老百姓接纳,能否立足下脚,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红军毕竟是穷苦人的队伍,所以,从一开始进山就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与山大王王佐、袁文才的接触中,不是打压而是以尊重交朋友的方式,取得了他们信任。红军驻扎下来后,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言一行都不能侵犯群众,买卖公平交易,一同下地插秧耕地,挑水打扫卫生,到山外挑粮,缓解对群众的压力,把打土豪得来的浮财分给老百姓。从一点一滴的事实中,老百姓开始认识了红军,了解了共产党,转而支持红军和共产党,并视作自己人。在当时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红军和共产党能保存下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继而发展壮大取得了政权,就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道理也就是这样简单和朴素。1944年10月,美国蒙大拿州国会议员迈克尔·曼斯菲尔德作为罗斯福总统的代表来到中国,次年1月返回华盛顿,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7000多字的报告写道:“国民党越来越不得民心,普通群众怕国民党,怕国民党的收税官。农民造反,省级政府官员的批评、学生抵制征兵抓壮丁,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民众对国民党信任的流失,由此可见一斑。国民党发动内战后,民众对国民党信任的流失更是呈现了加速的趋势。在解放战争中,当时号称美式装备武装的八百万国民党军队,占据着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盘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市,简直是不可一世,完全不把共产党放在眼里,公然撕破国共合作谈判协议,悍然发动了内战。其结果,仅三年多的时间就土崩瓦解,败在了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手下。这样的转变发生得如此之快,在战争开始之时,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是美国、苏联等国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各方都在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国民党失败后,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说到:国民党“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在初期的胜利是“建立在沙上”的,他们的失败“不是美援的不充分造成的”,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没有一次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和弹药”,“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他们是因腐败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耐人寻味的是,当时的陈毅同志也讲过一段肺腑之言:三大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奋力支前,使革命战争获得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人击败了80万国民党军队,成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此役,543万支前民工抱着“毁家支前”的决心,奔走在无数条通往战场的大路小路。“最后一把米,送去作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作军装;最后一条棉被,搭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打老蒋”,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原因。

历史发展到今天,党的群众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动员和领导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密切了党群关系,党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取得了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成就。这一切说明,人民利益决定人心向背。90多年来,党把人民利益镌刻在奋斗的旗帜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关键历史时刻都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并告诫全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这是基于“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提出的要求。

在执政的情况下,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使得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大,也值得警惕。一是我们掌权了,这给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权力是具有两面性的,他同时也是一种腐蚀剂。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把他看成一种名利、地位、等级的象征,甚至看成是个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那就会把架子摆起来,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二是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了。革命年代,我们面对的是执掌政权的对手,面对的是极为艰苦和恶劣甚至是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的环境,很多情况下,没有群众的支持、掩护,没有群众给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没有群众跟我们一起奋斗,我们就很难继续维持下去。所以说党离不开群众,说我们必须联系群众,很容易为大家所认同并在实际工作中去体现。但执政后则不然,在没有直接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有的党员干部就不那么把群众当回事了,脱离群众的事也就更容易发生了。特别是现在的大多数干部,都没有革命和战争年代与群众鱼水关系的历史和感情,所以,联系群众往往停留在一般的层面上,甚至是嘴面上而例行公事。表现在,理念上没有扎根下来,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而敷衍了事;在作风上把平时的工作看作就是为群众服务,认为也是联系群众;在感情上已没有了过去那种乳水交融的状况,彼此都是平等的,用不着谁对谁付出的多。现在提到下基层,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人说,“同劳动”,咬咬牙还可以做到,“同吃”就有些勉强,“同住”就更困难了。所以,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在感情上与群众越来越远,工作方法越来越简单,甚至对群众的诉求采取非理性手段,造成矛盾的激化。更有个别干部,在所谓“官场潜规则”的浸染下,只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反对,以作秀来代替做事,势必凉了广大群众的心。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某县委书记上任,耳闻当地群众反映一些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他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开会研究,而是走到现场,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直接看细心听,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办公拍板决策,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受到的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它说明了一个简单道理:你可以以各种理由和原因解释群众反映的问题办不成也是维护群众利益,并美其名曰说也是为群众服务。但是群众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悦耳动听的宣传和所谓有“说服力”解释。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大提高的现实社会中,群众工作往往就是通过一句暖话,一个助人的小事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认可。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要“情、真、意、切”。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真诚地与群众相处,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困难。“一语换得三冬暖”,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作者单位:云南省航务管理局)

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周炜才

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所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机关党组织如何提高战斗力、学习力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的实践成效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推进此工作提出了探索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