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1455700000053

第53章 斗士篇(1)

他不甘心自己的鲜斑自自流淌在取乐的奴隶主面前.以78个奴隶的微弱力量.燎起一场震动整个罗马世界的大火。

勇者无惧的角斗士

——古罗马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出身于希腊北方色雷斯山区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的勇猛剽悍赋予了斯巴达克强健的体魄和勇猛顽强的作风。他可能是一个部落首领,不仅有力量,也有头脑,聪明颖悟,温文尔雅,且富有组织才能。他在一次反对罗马的战役中被俘后,曾被编入罗马的辅助军队。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十夫长,还荣获了“勇敢战士”的称号。但他怀念祖国,向往着自由的生活,试图逃跑,被抓了回来,卖为角斗士。

斯马达克沦为角斗士后,很快以他的强悍、勇敢、机智与技巧成为出名的角斗明星。他跟着角斗士老板走遍了意大利的大小城市。后来,他又被卖到了巴提亚角斗士学校。

巴提亚角斗士学校位于罗马南部,学校规模相当大。然而,角斗士学校就像一所监狱,对角斗士实行严酷的棍棒管制,害怕他们闹事。在这里,斯马达克和高卢人克里克斯结为好友,密谋逃跑,他们秘密地串通了二百来人,不料人多嘴杂,事情败露。斯巴达克当机立断,从厨房夺得菜刀、钢叉等物,杀了警卫,逃出城市。78个角斗士就这样边走边打,夺取武器武装自己。他们来到维苏威火山,建立了起义者的营地。

在古罗马,奴隶逃亡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斯巴达克起义初期并未引起罗马统治阶层的重视。在维苏威山营地,奴隶们推选斯巴达克为领袖,克里克斯和恩努马伊为斯巴达克的助手。他们在山上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不间断地袭击小股罗马军队,夺取奴隶主庄园的武器、粮食。在斗争中,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就达到了一万人。

公元前72年夏,斯巴达克移军南意大利,由于应允把起义军运过墨西拿海峡到西西里岛的海盗背信弃义,使斯巴达克的计划无法实现,只好率军回师北上。同年冬,就在斯巴达克准备北上的时候,被罗马元老院任命为军事统帅的克拉苏率领大军赶到特默沙,堵住起义军的退路。

特默沙地处第勒尼安海和爱奥尼亚海之间,三面环水,是一条狭长的地带,中间陆地只有五十多公里宽。这种地形酷似一只大口袋,一旦封住出口,起义军就很难摆脱。克拉苏利用这里的特殊地形,命令部队挖了一条横跨地峡的壕沟,打算把起义军困死在半岛南端。这时正值隆冬,起义军的粮草又不足,不宜打持久战。为了尽快地冲出封锁线,斯巴达克率领起义军几次拼杀,均未成功。善于以智谋取胜的斯巴达克,立即改变作战方案,采取了军事上的反常行动,以造成敌人的错觉,达到突围的目的。他利用大雪纷飞的夜晚,命令士兵在靠近克拉苏军的地段,燃起篝火,在篝火旁吹起笛子,敲响皮鼓,跳起各部落的舞蹈。按照当地古老的风俗习惯,奴隶们在临死前都要进行最后一次营火晚会,因此,克拉苏误认为这是起义军在灭亡前进行的最后娱乐,便放松了警惕。斯巴达克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带领起义军身披白色羊皮,在雪中前进。接着,他们用携带的木料、冻土等,在敌人不备的地方填平壕沟,冲出封锁线,又奇迹般地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

奴隶起义军对罗马统治者的威胁越来越大,罗马统治集团如坐针毡,惊恐不安。公元前71年初,执政官波泼里科拉、连图拉斯二人率领两个军团又前去镇压起义军。

在如何摆脱大敌的问题上,起义军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斯巴达克主张北越阿尔卑斯山,返回家乡;克里克斯主张进攻罗马城。这两种意见没有得到统一,克里克斯遂自率三万人离开主力,不久被罗马军消灭。斯巴达克则率领十万奴隶起义军,按照自己的计划,从意大利南部向距离将近两千公里的阿尔卑斯山进军。为了把斯巴达克率领的起义军消灭在亚平宁山脉南部,罗马军兵分两路,一路快速赶到斯巴达克的前头,抢占了险要地形;一路尾随在起义军之后,步步紧逼。

斯巴达克敏锐地识破了敌人前后夹击的作战意图,指挥起义军集中兵力将分散包围起义军的连图拉斯部队各个击破。然后又乘胜回师,将波泼里科拉战败,解除了北上的后顾之忧。在向阿尔卑斯山进军的途中,各地的奴隶纷纷前来投靠,使起义军壮大到十二万人。当起义军到达意大利北部摩提那城时,山南高卢总督贾息斯率领一万多装备精良的部队前来狙击,被强大的起义军一击即溃,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摩提那。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顶峰已经映现在起义军的眼前,斯巴达克的进军计划就要实现了,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斯巴达克却放弃了预定的计划,带领十二万奴隶起义军,又挥戈南下了。

起义军突然南下的消息传到罗马元老院,古罗马帝国立即处于紧急状态,派遣新任执政官克拉苏统兵四万前去征伐。克拉苏为了防止起义军袭击罗马城,将几个军团部署在罗马城外东面的皮塞嫩边境上,依靠有利地形,准备在那里与起义军决战。斯巴达克机智地避开了罗马城,率军继续南下。克拉苏发现自己扑了空,急命副将穆米乌斯引兵追击。斯巴达克见穆米乌斯孤军深人,求功心切,遂抓住他的这一弱点,杀了一个回马枪,将穆米乌斯的军队打得大败。克拉苏以恢复“什一抽条律”(凡临阵脱逃者,十人杀一)来刺激士气,并重整旗鼓继续追击起义军。这时,起义军内部对向何处进军的问题再次发生分歧,又分离出一支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在鲁干湖畔很快被敌人消灭。斯巴达克在敌人的紧逼之下没有和敌人死打硬拼,准备带领起义军向伯特利山转移。为了摆脱克拉苏军的追击,他命令起义军把一批辎重和物资扔在大路上作诱饵,乘罗马士兵抢夺物品时,突然率军反击,将敌击败。斯巴达克虽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却被从小亚细亚返回的罗马军截住了去路。在前有重兵阻击、后有强敌尾追的情况下,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斯巴达克也壮烈地战死在沙场上。

斯巴达克起义给了罗马奴隶制沉重的打击,共和制政体的弱点进一步暴露,从而逐渐为帝国的体制所代替。奴隶来源减少,依靠奴隶劳动的生产方式不得不为依靠隶农的封建式的生产方式所取代。斯巴达克成为西方空前绝后的英雄人物。斯巴达克起义为下层人民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以至在两千年后的20世纪,德国革命者仍以他的名字为自己的组织命名。马克思则赞誉他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余部仍然坚持与罗马军战斗着。其中一支余部,经过千辛万苦,渡过墨西拿海峡.来到西西里岛,实现了斯巴迭克的宿愿;另一支余部占领了罗马以南的杜利城,直到公元前62年,还在与罗马军厮杀着。即使有一天,人们忘记了那场耗时百年的战争,也不会忘记那场战争中的17岁的少女。虽然她死时背负着可怕的罪名.死后却是人们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圣女。创造人间奇迹的农家女——法国女英雄贞德贞德于1412年1月6日生于法国洛林地区的东列米村。当时的法国四分五裂,正处于一片血腥的混乱之中。英法百年战争已经进行了75年。英国对法国的王冠虎视眈眈,梦寐以求。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与英国勾结的勃艮第公爵统治之下,其余部分则是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的辖区。

童年时代的贞德耳闻目睹了这种战乱生活,亲眼见到她房舍前那条罗马故道上常有全副武装的军队通过,也常有行乞的道士沿途讲述一些凶杀、抢劫之类的故事。人们也时时为弱小的皇太子难以登基理政、统一祖国而叹惜。

16岁那年,贞德决心弃牧从戎,向查尔斯皇太子请缨救国。于是她女扮男装,削发跨马,离开了自己熟知的亲人和故乡。一路上她披星戴月,穿过危险的敌占区,终于来到了查尔斯皇太子的驻地——希农城堡之下。查尔斯皇太子是个意志薄弱、捉摸不定的年轻人。他传贞德进来时,故意混在朝臣之间。贞德被引进富丽堂皇、灯烛灿烂的殿厅之后,径直走到皇太子跟前跪拜在地。查尔斯却指着身边的一个朝臣说道:“他才是国王。”

“尊贵的皇太子,神灵有眼,你就是我要找的国王。”贞德这样答道。接着她告诉太子,是上帝派她来辅佐他的。她要亲眼看到太子在兰斯大教堂里加冕登基。

正当满朝上下惊愕不解的时候,查尔斯皇太子已经单独和她交谈起来。贞德的每一句话都使他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可这位皇太子仍然有些惊疑不定,生怕这位“圣洁姑娘”乃邪恶势力所遣。于是,又让普瓦蒂埃的牧师们对她进行盘问。后来证实,她的确是一位圣洁的农家少女。所有这些弄得贞德很不耐烦。她面对这位闲磨时间的太子说道:“我可只能帮助你一年时间,不能再长了,我们必须考虑在这一年时间内应该干些什么才好。”

于是查尔斯拨给她一支军队,为她换上一身明光闪闪的铠甲。她又派人从圣凯瑟琳教堂私人祈祷所的圣坛后面为她挖出了那把埋在那里的宝剑,然后又制作了一面白色百合花旗。她身佩宝剑、手执百合花旗,威风凛凛地站在士兵们的面前。

当时,英军为了打开通向卢瓦尔河谷的军事要塞奥尔良,已经将该城围困达六个月之久,并在城的四周筑下了十多座棱堡。每座棱堡都有一堵三十英尺高的石墙和坚固的塔台。贞德策马来到其中一座棱堡跟前,写好一封书信,系在箭上射了上去。

“上帝派使者贞德圣女下书一封,警告尔等必须立即放弃据点,滚回老家去。否则,本使者将向尔等发起难忘之进攻,勿谓言之不予。”

中世纪时代的战争是一种剑、矛、棒、斧齐用的徒手格斗,而贞德却是在战马上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的。她和她的战士们气势雄壮,锐不可当。正当她要攀着梯子登上棱堡时,突然被箭射中胸部,遂被人背下战场。她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将箭从胸上拔了下来。眼看已是日落时辰,阵地上鸣号收兵。此时,贞德却鼓起勇气,挥动百合花旗高声喊道:“胜利是你们的,冲进去!”只见她那身影一闪,冲向壁垒,迅速攀上去,一举拿下了主棱堡,奥尔良城就这样得救了。

奥尔良城内钟声大作,此起彼伏。贞德踏着阵阵钟声走在大街上。她的伤口已经包扎上,并吃完了五片蘸过淡酒的面包。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这位17岁的牧羊女就为法国军队创造了奇迹,一举扭转了百年战争的形势。

1429年7月17日上午,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查尔斯终于在盛典中登上王位。兰斯大教堂的王位宝座边站着奥尔良少女贞德。自从贞德离开东列米村请缨救国,到现在还不到五个月时间。

登基后的查尔斯七世,这时感到已不再需要贞德了。他听不进贞德关于直取巴黎的进谏,反而听信一些妒嫉贞德的谗言。但最后他还是发了兵。在贞德的率领下,法军又连克数镇。不过在进攻巴黎的一座堡垒时,贞德的大腿又中数箭,再次负伤。

1430年复活节期间,贞德跨马挥剑,英勇杀敌。在康边城的一次战斗中,由于撤军回城时吊桥已悬起,贞德被勾结英军的勃艮第贵族的士兵俘获。由她辅佐登基的查尔斯七世不仅没敢动一兵一卒来搭救她,相反,却同意将她押解到勃艮第伯爵手下一个贵族的城堡里。在那里,贞德听说要把她出卖给英国人,就从城堡的塔楼上跳下,但并没有摔死。与此同时,一口陷阱却为她设下:勃艮第伯爵接连收到了亲勃艮第贵族的巴黎大学几位牧师的来信。当一大笔款项递到这位勃艮第贵族手中时,贞德便被博韦主教领了去。主教又把她交给了乔琼神父。

身居高位的皮埃尔·乔琼神父是听命于英国人的。他是一位诡计多端、野心勃勃的家伙。如果能给贞德定个“信奉异端邪说的异教徒”罪名,他就可以捞到一大笔钱财,并可使英国人落得个清白。因此,他精心选定法官,企图使这次审讯成为一次“与政治无关的”宗教性的审讯。他不给贞德找辩护律师,也不许一个证人为贞德作证。法官们慑于他的高位,谁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出来为贞德说话。

就这样,在5月下旬的一天,这位身穿黑色囚服,面色苍白,男孩子似的农家姑娘被带出来倾听对她的判决。法庭设在圣乌昂教堂基地,周围挤满了蒙在鼓里的市民和扬扬得意的英国士兵。牧师对贞德喋喋不休地进行了一番说教,最后声嘶力竭地要她放弃信仰。贞德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旁听者面面相觑,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时,法官开始向他们称之为“愚昧得一无所知”的贞德宣读一份预先炮制好的判决书。接着他们对贞德说道:“签字吧!不然就判处你火刑。”贞德冷笑一声,在判决书上签了字,心想这一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出于对宗教的信任,贞德姑娘恳求说:“请把我送进教会监狱吧,千万别再让我落在英国人手中。”

然而事实并不像贞德所想像的那样。她依旧被押回到老地方:四周依旧是那么阴暗,脚镣依旧是那么沉重。教会同意她去做弥撒,但必须换上女孩子的衣服,因为女孩子穿男人的衣服是一种极大的罪孽。她同意了。然而,看守却在她睡觉时拿走了她的女装。她知道,假如再穿男装露面,必然会罪加一等。她苦苦哀求了一个上午也无济于事。于是她只好又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出了牢房。教会法庭就根据这一“罪行”宣布她为旧病复发、死不改悔的异教徒。这算得上是对她最可怕的判决了。

1431年5月3日上午,面色苍白的贞德被剃光了头发带到卢昂的集市广场。广场上,周围的屋顶上都站满了人。乔琼神父宣读过判决书以后,便把一顶纸冠戴在她的头上,纸冠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女巫、罪人、异教徒”。有一个人从附近教堂里为她找来了一张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图像。贞德吻了吻耶稣的图像,然后登上高高的火刑柱,火势越烧越旺,火焰越烧越高,很快,熊熊大火便吞没了她的整个身体。

从贞德被烧死在卢昂城算起,迄今已有五百多年了。人们之所以纪念她,是因为她的经历代表着那个时代善与恶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无论哪一历史时期都是不可避免的。每一个投身于这种善与恶斗争的人,假如能了解贞德姑娘的事迹,就一定会斗争得更为出色。贞德牺牲时,曾被某些人指责为信奉异端邪说的异教徒和罪人。可她却又作为一个圣人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并成为真理和勇气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