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手册
11418400000006

第6章 怎么知道患了禽流感

§§§第一节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1.禽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2.夏秋时节房屋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机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第二节患了禽流感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第三节医生如何诊断患了禽流感

人患H7N9禽流感常见症状与预防措施(来源:《人民日报》)

1.临床症状:有高热及一般流感的症状

2.有无与禽类接触史:有与禽类的接触史

流行病学接触史包括: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可能;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有患病的可能。

3.实验室诊断

(1)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②血生化检查

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③病原学检测

a.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b.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2)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4.血清抗体测定

于病程早期和康复期各采血一次做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应用H5特异性单抗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测抗体,阴性结果可以排除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可以诊断。

①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②诊断标准

a.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b.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c.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2)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6.与普通流感的区别

(1)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以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第四节禽流感的治疗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

目前我国对禽流感可疑症状救治分为3大步:

第一步:仍在当前所在医院治疗。医院向区卫生部门报告,由区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及时会诊和指导救治,并做好进一步诊断和排查工作。区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病例标本,及时采集,并通过区疾控机构送市疾控中心检测。

第二步:检测确定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患者必须隔离。

第三步:市卫生局专家组会诊同意,患者转入片区定点医院进行积极救治。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7N9者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因素除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外,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有关。

§§§第五节专家解说与有问必答

禽流感病毒因其会随外界环境刺激(药物刺激、射线刺激等)及简单的基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而能逃脱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们为了预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种疫苗。但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后,病毒因发生变异逃脱了机体的扑杀,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动物重新发病。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术和手段而言,禽流感病毒是消灭不了的。

如同人类流感一样,禽流感抗原表位所在的血凝素HA也在不断发生变异。同时,禽流感病毒拥有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可组合为144个不同亚型的病毒,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个亚型的病毒具有大流行的潜能。因此,研制一种针对流感大流行的禽流感疫苗十分困难。一方面,对于新的流感病毒,一般需进行两次以上免疫才可能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用于生产疫苗的鸡胚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还未产生足够滴度的病毒便已死亡,因此获得足够剂量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困难重重。此外,目前全球每年可生产3亿单位的疫苗,仅能满足4.5亿人进行两次疫苗接种,而这一产能对于可能爆发的全球大流行的流感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尽管如此,世界各国科学家仍在不遗余力地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研制。

所以,禽流感重在预防,不要等患病在身后再去治疗。而应该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平时应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同时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1.吃煮熟煮透的禽肉禽蛋、穿羽绒服、盖羽绒被是否会感染禽流感?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感染,禽肉蛋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目前尚未发现因吃禽肉、鸡蛋受到感染的病例,人们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爆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穿羽绒服、盖羽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如果出现高热咳嗽的症状怎么办?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人们根据禽流感病毒毒力将其分为2型,高毒力性或称高致病性(可引起家禽疫)和无毒力性(仅引起轻症疾病或无症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只有H5和H7两种亚型。

病毒要具有侵染性,必须经过两个过程:①宿主蛋白酶将HA裂解为HA1和HA2;②裂解后的HA2暴露出疏水区并与宿主细胞膜脂双层相互结合。禽流感病毒HA裂解为HA1和HA2是其致病的重要因素,在病毒入侵细胞及决定病毒致病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当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后,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借助病毒的血凝素(HA)完成脂膜间的融合,囊泡内低pH环境使HA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介导病毒囊膜与囊泡膜的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子的mRNA,并转译成HA、NA、NP和三种聚合酶(PB1、PB2和PA)。NS和M基因的mRNA进行拼接,每一个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A在粗面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转运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HA需要宿主细胞蛋白酶将其裂解成HA1和HA2,但两者仍以二硫键相连,这种裂解可生成传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细胞。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且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变化,而抗原转变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变化。

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是在免疫群体中筛选变异体的反应,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强病毒的出现。

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禽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特性允许发生片段重组,从而引起突变。它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学上不同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

【温馨告知】

确诊病例主要表现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发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相关表现,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诊疗方案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4月3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膈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