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欧现代名著导读
11415700000038

第38章 《基督山伯爵》

〔法国〕大仲马

大仲马(1802~1870年),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侯爵,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的痛苦,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

该书成书于1844年。1842年大仲马在地中海游历时,对厄尔巴岛附近的基度山岛发生了兴趣,打算以它为主题写一部小说。他在1838年出版的《关于路易十四以来巴黎警察局档案的回忆录》中,发现了一个《复仇的金刚钻》的故事,其内容是巴黎一个制鞋工人将要结婚时,被一个嫉妒他的朋友诬告而入狱7年,出狱后得到一个米兰教士的照顾,并在教士死后获得了一个秘密宝藏,然后化装回到巴黎复仇,最后自己也被人杀死。

大仲马仔细研究了这份资料,与人一起拟定了写作计划,于1844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曾轰动一时。这部小说现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

1812年2月底,埃及王号远洋货船年轻的代理船长爱德蒙·邓蒂斯回到马塞港。老船长病死在途中,他曾托邓蒂斯把船开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委托邓蒂斯带一封密信给在巴黎的亲信。结果准备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的邓蒂斯在婚礼上被捕了。因为,在货船上当押运员的邓格拉斯一心要取代邓蒂斯的船长地位,便和邓蒂斯的情敌——弗南勾结,把邓格拉斯的一张告密条送到了当局的手中。

审理这个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维尔弗,当他知道密信的收信人是自己父亲时,为了确保自己的前途,他将邓蒂斯定罪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将其投到了孤岛上的死牢里。

邓蒂斯在死牢里度过了14个年头,在一位好心神甫的教授下,邓蒂斯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并得知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一个叫做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藏着一笔惊人的财富。

有一天,老神甫病死了。邓蒂斯灵机一动,钻进了盛放神甫尸体的麻袋中,结果狱卒将他当作神甫扔进了大海。邓蒂斯用刀划破麻袋,游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岛上。次日,一只走私船救了他,他很快和船员们成了朋友。

他在基督山岛找到了宝藏,成了亿万富翁。他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在复仇之前,邓蒂斯决定先要报恩。埃及王号的船主是一个忠厚、勇敢而且热情的人。他曾帮助过他,可是后来他破产了,绝望当中,他准备自杀。邓蒂斯知道后,替他还清了债务,送给他女儿一笔优厚的嫁妆,还送给他一艘新的埃及王号。

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已经同弗南结了婚,而自己的老父亲在病中抑郁而死。他的仇恨之火越燃越旺,他为复仇做了8年的准备之后回到了巴黎,化名为基度山伯爵,身份是银行家。此时,维尔弗是巴黎法院检察官,邓格拉斯成了银行家,弗南成了伯爵、议员,三个人都飞黄腾达,地位显赫。

基督山伯爵的目标首先是弗南。在报纸上他披露了弗南20年代在希腊出卖和杀害了阿里总督的事实,这使得弗南名誉扫地,狼狈不堪。

弗南本来寄希望于儿子同基督山伯爵决斗,以此“雪耻”,但他的妻子(邓蒂斯的未婚妻)早就认出了基督山伯爵就是邓蒂斯,她把真相告诉了儿子。最后她儿子不顾自己的名声,与基督山伯爵讲和,并决定同母亲一起抛弃沾满了鲜血的家产,不辞而别。

弗南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在极度害怕与绝望中,他自杀了。

基督山伯爵的第二个仇人就是邓格拉斯。在投机事业中连续打击了邓格拉斯,使他折损巨款,几近破产。为了避免银行的倒闭,邓格拉斯将女儿嫁给了打扮成意大利亲王的儿子的“亲王之子”。在婚礼上,宪兵逮捕了这个逃犯,让邓格拉斯出了大丑。在无奈之下,邓格拉斯窃取了济贫机构的500万法郎逃往意大利。途中,他落在了基督山伯爵的强盗朋友手上。邓格拉斯饱受折磨和惊吓,他的头发全白了。

基督山伯爵最大的仇人是维尔弗,他决定用更残忍的手段全面摧毁维尔弗的一切。他先买下了维尔弗以前的一所处所,在这里维尔弗曾企图残忍地活埋自己和邓格拉斯夫人的私生子。基督山伯爵得知:维尔弗的后妻企图让自己的孩子独自继承遗产。于是他假装无意之中透露给她一个毒药配方,她利用这种毒药毒死了维尔弗的前岳母、老仆人,并阴谋毒死前妻的孩子。

由于曾经的因缘关系,基督山伯爵对孩子暗中保护,并让她暗中观察到了继母下毒的过程。最后,基督山伯爵将这个孩子送到了基督山岛上。维尔弗发现妻子因为罪行败露已经服毒身死,并毒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巨大的打击之下,维尔弗疯了。

基督山伯爵大仇已报,他深深地感谢上帝。于是,他便同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一起离开了巴黎。

《基度山伯爵》主要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没有太高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作者的全部注意力在于写一个情节复杂的复仇故事,而不是着意于刻画自己的时代社会。在小说中,一切都服从于如何使故事的情节曲折有趣、吸引读者。

但是,《基度山伯爵》之所以能在当时取得巨大的成功,并在一百多年以来被译成各种文字,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其中自有其必然的原因。可以说,作为一部消遣性的通俗小说,《基度山伯爵》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

小说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其构思既巧妙又周密,复仇的过程曲折复杂,从主人公苦心经营、周密计划,像一只无形的手布下天罗地网,一直到仇人们像蜘蛛网上的昆虫那样徒然挣扎一番,最后都得到了惩罚。这样一个线索纷繁的故事就像一座迷宫,70多个人物在其中活动,而所有这一切都被安排得杂而不乱,环环相扣。整部小说情节变化多端,场景丰富多彩,3次复仇写得互不相同,读来也各异其趣。小说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善写对话,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是由对话组成,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不仅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交代往事,展开情节,显示出卓越的语言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