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11397000000108

第108章 西路军在河西遭“马家军”阻击的考察(1)

西路军在河西遭“马家军”阻击的考察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路军史》组

“马家军”是解放前西北人民对地方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四马”部队的称谓;本文所说“马家军”,仅指当年在河西走廊阻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马步芳、马步青部队。为了进一步研究西路军的历史,我们想对马步芳、马步青“二马”部队在河西阻击红军的问题作一考察。

(一)马家军的兵力配置

马步青骑兵第五师的编制。1935年至1937年间,盘踞在甘肃河西武威地区的国民党部队是骑兵第五师(简称骑五师),师长为马步青,参谋长为马廷祥。

师机关设八个处,即:参谋处,处长王达三,12人组成;副官处,处长马克俭,20人组成;军需处,处长李培青,12人组成;军法处,处长袁耀庭,12人组成,所属执法队,队长韩德林,计有120人;军械处,处长马海仁,12人组成,所属修械所有工人60人(除修理枪支外,还能造枪、造手榴弹);军医处,处长郭维坤,8人组成;政治处,处长李兴西,12人组成;交际处,处长李兰轩,10人组成。以上八处,共282人。

下属部队称谓:骑兵第一旅,旅长马禄,所辖骑兵两个团,第一团团长马如林,第二团团长马福仓;骑兵第二旅,旅长韩起禄,所辖骑兵两个团,第三团团长陈彦,第四团团长马长青。这两个旅计有骑兵3200人。步兵旅旅长祁明山,所辖步兵两个团,第一团团长马进昌,第二团团长马玉海,计有3390人。以上三个旅共计6590人。

师直辖部队有手枪团,也叫特务团,团长马呈祥(此人系马步青的外甥加女婿),所属三个营,第一营营长马腾蛟,第二营营长马得良,第三营营长翟青云,计有1620人;炮兵团,团长韩荣福,所属三个营,第一营营长张成禄,第二营营长马仲仓,第三营营长张占彪,计有1650人;工兵团,团长马阁麟,所属三个营,第一营营长马有明,第二营营长黄俊奎,第三营营长陈光兴,全团计有1620人;辎重营,营长马维福,计有560人;军乐队,队长潘得奎,60人组成;传令队,计有240人,第一小队,队长马彦彪(绰号清水),第二小队,队长石玺。以上直属部队合计5750人以上资料,参见甘肃省档案馆所藏西路军案卷第83-1-1卷及中共甘肃省委党史委所编《悲壮的征程》下册第326~328页。。

综上所述,骑五师总兵额为12620人。这就是骑五师的全部人马。这些人马都先后投入了河西作战。

马步芳第一〇〇师等部投入河西战场的兵力。马步芳较其兄马步青狡诈得多。他在川康青、甘青边界阻击了一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有过教训,所以他对红军的力量并未轻视,“且认为红军渡河,其目的必在打通新疆,则河西走廊及关外三县势不能免,为巩固自己的安全,必须投入较大力量”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41页。。所以,他一面怂恿马步青去打头阵,一面对他自己的兵力进行慎重调遣。

当时马步芳的军事实力,在甘青宁三省是最强的。他除任新编第二军(简称新二军)军长兼一〇〇师师长外,蒋介石还委任他为青海省保安司令、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后又取代了他叔叔马麟所任的青海省政府主席的职务。当红军到达甘肃靖(远)会(宁)一带时,蒋介石又任他为“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兼第五纵队司令官”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39页。。马步芳新二军的主力是一〇〇师,他自兼师长,下辖二九八、二九九、三〇〇旅和骑兵旅,马步康、马继融、韩起功、马朴分任旅长;师直辖有手枪团(团长为马玉龙)、炮兵团(团长为马揆武)、辎重营(营长为马绍融);还有青海海南警备司令部马彪、马元海两个骑兵旅,总兵力近两万人。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25页。

1935年8月以后,马步芳在青海全省和他的所有防区,大规模征拔壮丁,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男人大都被征,自备枪械、刀矛、鞍马、帐篷、锅灶,强迫受训,按军队编制,组成了107个民团,总人数达150746人。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37页。正规军和民团加在一起,便是一支很强的军事力量。

西路军渡河后,一举突破了马步青的河防部队,迅速向河西走廊节节推进。这时,蒋介石急电马步芳星夜调遣人马,配合骑五师进行堵截。马步芳与其参谋长马德、驻京代表赵珮、一〇〇师军法处长丁元杰、国民党青海省党部特派员马绍武等人合计后,采取逐渐增兵的办法,分批调遣,支援河西驻军马步青骑五师。

第一批,调海南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一旅马彪部、骑兵第二旅马元海部、一〇〇师骑兵旅马朴部及马占成团、马宗林团、马秉臣团等,约13000余骑。任马元海为指挥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28页。,星夜疾驰景泰一条山增援骑五师。

第二批,调湟中县民团十二大营约1000人,由一〇〇师二九八旅五九五团团长马华荣带领,驰抵古浪,扼守隘口。古浪被西路军攻克后,马步芳急派一〇〇师三〇〇旅六〇〇团马全义部及民和县民团,约3000人前往增援。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45页。

第三批,当西路军已过武威,马氏兄弟电商后,将全部人马调于武威郊区。这时又增加了一〇〇师马步銮团、马元祥团、马忠义团、二九八旅五九五团和循化县撒拉族民团及大通、门源、西宁上五庄等马忠良、马庆、马兴泰、马贵、马松龄、马进录、陈嘉禾、马得胜等人率领的民团,人数多达42000余人。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48页。

马步芳这三批调到河西的部队,连同原驻防在张掖、酒泉等地的部队,马步青、马步芳在河西走廊阻击红军的兵力,至少有85000余人马,再加当时河西15个县的保安队、宪兵、警察、商团、民团以及被强迫守城的居民,起码有10万人,是西路军25000人的四倍。到后来,由于西路军大量减员,而马匪却有壮丁、民团补充,始终保持其原有的员额,比红军的兵力大了十来倍。

(二)马家军的作战部署

早在1935年秋,红一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境内时,马步青即奉蒋介石电令,加紧进行河防准备,命令景泰县县长谢恩科、团总魏克仁,在沿河各要塞隘口修筑碉堡,并加筑县城城垣,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征拔壮丁,成立民团。据了解,当时仅景泰县城一处,防守的团丁就达千人左右。1936年6月,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被委派为河防前线总指挥(后因马步芳嫌其资望不高,指挥能力不强,建议马步青改任为前线指挥官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33页。),率兵到景泰进行布防。

马廷祥前往布置河防,自然是按照马步青的意思办事。马步青对当时形势的估计是,红军要达到渡河的目的,必先击败驻守在黄河东岸靖远县城的邓宝珊所部李贵清旅,然后在靖远或北湾渡河。他还估计,红军也可能用一少部分人在靖远牵制李贵清部,主力开往五佛寺渡河,并认为这一可能性比较大。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49页。因而他决定,北湾至糜滩一段实行间接防御,布置少量部队负责警戒,且看李贵清部如何阻击;五佛寺重点防御,派重兵控制上下渡口,主力结集于稍后的地点,窥测动向,灵活增援。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靖远县境,蒋介石急电马步青派可靠部队先行防河。马步青根据自己的部队情况,虽然觉得河防战线太长,可他很自负,自以为他的部队以逸待劳,河防万无一失;且有黄河天险,红军势难飞渡。见《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34页。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按原来打算,进行了河防部署。

派骑兵第二旅韩起禄部推进到沿河地域展开,南起皋兰县的水川(金沟口),北至景泰县的索桥,部队分驻东河口、泥湾、四龙(北崖)、北湾、中和堡、独石头、糜滩、三角城、劈佛寺、碱滩、野马滩、老龙湾至景泰县的索桥诸点。派步兵旅祁明山部星夜驰抵景泰县的五佛寺,扼守上下渡口,并向北推进到南、北长滩(也叫上、下滩)至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一线,特调该旅马进昌团驻守一条山,把守通往南北的要道。派骑兵第一旅马禄部移至景泰县的尾泉、脑泉、喜集水、兴泉堡(锁罕堡)一带,作为第二线部队,窥测动向,灵活增援见《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51页、31页。。指挥部设在景泰县城(即现在的芦阳公社所在地)伪县政府里。驻在县城的除参谋、办公人员外,还有马廷祥的卫士队、炮兵团第二营、马禄部的一个骑兵营、祁明山部的一个加强骑兵连。笔者访王人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