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11394800000007

第7章 “四梦”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是“临川四梦”的代表作,也是汤显祖最为著名的剧作。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此剧共五十五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据汤显祖自己所说,《牡丹亭》一剧“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牡丹亭题词》)。但其真正的蓝本,则应该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汤显祖将话本的审美价值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杜丽娘慕色还魂》作为原话本,原是两个太守、一对儿女,门当户对、终结连理的戏剧框架,而汤显祖则将男主角下降为穷酸秀才的身份,连科考也必须靠他人资助,这改变了杜、柳二人门当户对的关系,增强了戏剧主要人物冲突和矛盾。原话本男女主角门当户对,婚姻也自然得到家庭的认可;而《牡丹亭》中的杜大人则很难认可女婿,突出了杜宝、陈最良等人的卫道士立场。话本中正反两大冲突十分单薄,而剧本则增添了不少新的角色,如腐儒陈最良、判官、花神等。原话本中的杜丽娘是个封建淑女;而汤剧中的丽娘则成为一个活脱脱的为追求爱情不惜一切的叛逆女性。话本很匆促地在讲一个言情故事,而剧本则刻画了一幕幕让人如痴如醉的抒情场面,更加丰富,更加逼真。汤显祖对原话本的继承和改编更加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发展,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一)故事梗概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有一女,取名丽娘,年十五六岁,尚未婚配。丽娘才貌双全,从师于陈最良。《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丫头春香又偶然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伤春寻春。丽娘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个书生持半枝垂柳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二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跑去花园寻找梦境。可是现实让她失望,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香逝。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杜宝被升任安抚使准备前往淮安,他委托陈最良为他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半途中又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名柳春卿,因一天梦见在一个花园中,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站在梅树下,说与他有姻缘,自此才改名为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借宿于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乃是他梦中所见到的佳人,把那画像挂在床头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一待就是三年,阎王发现她阳寿未尽令其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对着自己的画像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再度幽会,自称是西邻之女。因为二人的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二人被其冲散。第二天柳梦梅得知丽娘为游魂,便请道姑助他掘开坟墓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丽娘的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准备去淮安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陈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私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丫鬟春香,就听从了妻子的计策,对陈最良谎说已杀了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见到杜宝,即把小姐坟被掘,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送给了李全和其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了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科考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旧识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丽娘得知淮、扬兵事,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想见杜宝,杜宝认为女儿已死,并以假冒罪名将其拿下押往临安候审。杜宝到了临安,因功升为宰相,陈最良也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科考榜单公布,柳生考中状元。而柳生却被杜宝吊打,因为杜宝认为柳生就是盗墓贼。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杜宝得知女儿又活了,而柳生就是女婿,认为这是鬼妖之事,并奏请圣上明鉴。皇帝在金銮殿里确认了杜丽娘实为活人,并让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二)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身居闺阁之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私会,后因情而死,又因情而还魂复生。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一对年轻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上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的枷锁、追求自由的生活和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从内容上说,《牡丹亭》表现的仍然是“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恒久的主题,不过在此剧中,“文明”所代表的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和封建礼教,这是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意义。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长期被严格看管,受到正统思想的教育,但仍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宝贵的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来强烈的批判。它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不再局限于以往爱情剧中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把这种叛逆爱情当成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剧中的男女主角为了爱,出生入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爱情具有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戏剧的崭新形象是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现出来的,《牡丹亭》的最突出成就就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库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丽娘容貌娇妍,聪慧过人。作为掌上明珠独生女的她对父母无比孝顺,作为学生的她对老师也是十分尊敬。但在这样一位温婉贤淑的娇小姐身上也展示出了对大自然和美的追求,她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反叛束缚、酷爱自由的精神。她对陈先生“依注解书”的授课方式深感不足,认为《诗经·关雎》并不一定是歌咏后妃之德,而是对自由相亲的鸟儿、相爱的男女的礼赞。当她看到镜中自己无比娇艳的脸蛋儿时,当她步入满园春色的花园中时,当她对古来才子佳人初期幽会、后成连理的佳话表示艳羡时,她都喟然长叹: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无可排遣的春情愈积愈多,冲破一切提防是势所必然的。她终于在花神的指引下,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半推半就的腼腆、怜香惜玉的温存、刻骨铭心的体验,都成为丽娘的情感财富和寄托。她那番“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遂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伤正是由于对恋爱自由、死而不怨的强烈渴望。

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千金大小姐到勇于献身的深情女子,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之大,使她不得不燃尽了生命的全部能量,香消玉殒。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她能为爱情而死,同样令人敬重的是在阎王的强势面前能够据理力争,为爱再复活。有情人终于历经磨难走在一起,可是丽娘面对父亲再三打压夫君的淫威,依然保持了自己一如既往的决心。她在金銮殿上时而慷慨陈词,时而深情一叙,时而声泪俱下, 连皇上也为之感动,亲自赐婚。作者也正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的赞许。

杜丽娘的丫鬟春香也是一个性格特别鲜明的配角。春香在柳杜二人的感情经历当中充当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活泼可爱的春香可以说是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春香的导引和陪衬,更使得丽娘仪态万方、内涵丰富。而男主角书生柳梦梅的性格基调是痴情、钟情和纯情。拾到画像便想入非非,对着图画唤出真身,此谓痴情;之前与丽娘在梦中幽会结合,此谓之钟情;而与鬼魂幽会,对其忠心不贰,此又谓之纯情。《牡丹亭》所谱写的这首至真、至纯、至美的爱情篇章,是中国戏剧史上令人心醉乃至心碎的爱情经典曲目。此外,为杜丽娘的真情所感动,爽快的判官和富于同情心的皇帝,也都加入了正方的阵营,这就使正反阵营不断扩大,也使得杜丽娘能处变不惊、起死回生,最终获得胜利。

剧中的反方阵营,也就是以杜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和以陈最良为代表的陈旧迂腐的封建教化系统。他们二人都对丽娘的行为举止表示出不可容忍和鄙夷。就连丽娘的亲爹杜宝也是完全不了解自己女儿,这位呆板固执、严守封建伦理道德的父亲从未真正关心自己女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在女儿生命弥留之际,将女儿抛诸脑后直奔官场。贵极人臣的他,人格扭曲,冷漠绝情。在得知女儿复活的事实后,不仅不相信还得奏请皇上亲阅,女儿再三痛陈原委,他也决不为之动容,原因很简单:他宁要一个贞洁的亡女,也不认一位野合过的且在世的丽娘。他要的是官位尊严而不是活生生的女儿。

汤显祖以一系列抒情场次表现主人公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其中最使人动容的《惊梦》是写对爱和美的发现和拥抱,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赞礼,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庄严华丽的仪式感。为了这次游园,丽娘精心打扮了一番,对着镜子极尽千娇百媚之态、娇羞万众之容。可当她一踏进后花园中,便如大梦初醒翻然顿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支曲子不仅仅是对春光之美无人识得的叹息,更是对自身之美无人来怜惜的感叹和自嘲。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杜丽娘初到园林观赏春光,心情是很激动的。先是一 “惊”,惊叹“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色,更惊“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衰败景象。接着便是“怨”,埋怨爹娘向她瞒着“恁般景致”。最后又是“叹”,感叹这“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的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这出《惊梦》作为古典戏曲中最令人感佩、发人深思的儿女风情戏,整体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

《牡丹亭》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浪漫主义。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它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现实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虚幻的梦境中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也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尽管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汤显祖还不可能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出路,然而他的艺术描绘已经使当时的青年妇女从丽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她朦胧的爱情理想中受到鼓舞,有勇气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诞生于16世纪末的《牡丹亭》,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

首先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赞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人,从而剥开了正统理学的虚伪面具,在广大受迫害达千年的女性同胞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压抑时代的广大女性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解放,《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引发人们的共鸣。

其次就是宣扬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杜丽娘冲破一切束缚,逾越了种种障碍,勇敢跨过了中国数千年来树立的贞洁观,自由地追求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千金小姐尚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跨越层层阻碍,这给当时止步不前甚至退缩的女性们以深刻启示和巨大鼓舞。

接着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的时代背景,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本人所属的泰州学派,也是市民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产物。汤显祖在戏剧方面开辟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新战场。

综观“临川四梦”,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都属于儿女风情戏,是自古以来较常见的题材内容,而《邯郸记》和《南柯记》则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儿女风情戏主要以单向型或双向型的爱情中人为描绘对象,例如霍小玉对李益就是强烈的单向型恋爱,而杜丽娘和柳梦梅则是充满奇幻色彩的双向型恋爱。在政治戏中,男子则占有绝对主要的位置,尽管淳于棼是靠老婆崔氏的力量向上爬,但崔氏这个裙带只不过是男性中心世界的导引线而已;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几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不管是对霍小玉还是杜丽娘的歌颂都是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而政治戏的基点则主要在于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邯郸记》中自上而下没有一个当权者不贪婪、不唯利是图,政治戏的官僚行径无一不是假恶丑的典型;而从哲学主张和思想上看,汤显祖的儿女风情戏时时刻刻高举着真情、至情的旗帜。相反的,政治戏则反映出对现实社会无情的鞭挞和讥讽;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就妙在严厉而又多姿,语言的典雅绚丽,情节的构造奇特。而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处处爆发着如同战斗檄文般的力量。

将“四梦”作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并印证作者那句话:“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