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相声
11391900000007

第7章 相声传承(2)

马季少年经历坎坷,但自幼喜好相声,曾在西单商场启明茶社欣赏过赵霭如、刘德智、高德明等人的相声表演。由于他文化课成绩还不错,考入了新华书店华北发行社,从此开始新的生活。业余时间也常常学唱京剧,说相声。起初内容经常是杂乱无序,只是单纯地追求笑料。在一次《黄鹤楼》的表演中,竟说了50分钟之久,这一次唤起了他对相声艺术的无限热情。以相声《找对象》参加北京市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的马季初露锋芒,受到曲艺名家白凤鸣、侯宝林的赞赏。在他们的指导下,以相声《都不怨我》参加全国职工业余会演,相当轰动,其中出了几个曲艺人才,最抢眼的是马季,荣获一等奖。到说唱团后,他受到侯宝林、郭全宝的热情关怀和指导,成长迅速。1956年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2)马季对相声的贡献

作为相声艺术的重要流派马(季)派的代表人物,马季一身三任:演员、作家、理论家。他是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中国相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谓“帅”“卖”“怪”“坏”,凡属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四个字都沾边,一般认为:侯宝林占一“帅”;马三立占一“怪”。然而马季,却兼占“卖”“坏”。所谓“卖”,不是单纯地卖力气,而是台风热情,精神饱满,善于调动观众的联想,共同完成艺术创造。所谓“坏”,完全不能从字面理解,而是聪颖、机敏、灵活、俏皮的意思。马季的相声表演艺术风格独特,以“说”见长,叙述语言洋洋洒洒,富于变化。嘴皮子利索,功底深厚,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舞台作风潇洒,表演亲切热情,语言幽默谐趣,动作舒展自如。真正做到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王决在《笑苑名家——马季》中曾这样概括马季的相声特色。

作为说唱艺术,相声以“说法”为特色,即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辅以人物模拟,但相声常常以谈话、聊天儿面貌出现,“我”具有微妙的地位。特别是“垫话”,多为自指性的。马季的歌颂相声,在坚持“说法中之现身”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品中的“我”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类,叙述类。如《老站长》《游击小英雄》《英雄小八路》等。作品中的“我”时隐时现,有时也起着穿针引线的贯穿作用,但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叙述,与一般说唱艺术无异。

第二类,参与类。如《登山英雄赞》《友谊颂》《海燕》等。作品中的“我”参与登山活动,自称是登山队的一员,其实还是说相声的,洋相百出,妙语连珠,其谐谚幽默的作用十分突出。

第三类,人物类。如《新〈桃花源记〉》《营业员之歌》等。在《新〈桃花源记〉》里“我”几乎从头到尾进入人物,扮演复活之后重游桃花源的陶渊明。这段相声曾拍成电影,马季索性作古代人的装束打扮。《营业员之歌》里的人物模拟虽未贯穿整个相声,但一些主要段落里,逗哏的都在模拟营业员俞师傅。

第四类,批讲类。像传统相声《批〈三国〉》《批〈聊斋〉》《歪批〈百家姓〉》等,《诗情画意》中的“我”以评论人的面目出现,批讲诗歌,抓哏取笑,纵情讴歌素有“诗国”之称的我国灿烂文化,也是别开生面的歌颂相声。

马季对相声理论研究也有建树。他主张全面发展相声的讽刺、歌颂、娱乐功能,特别是歌颂功能。

在相声创作方面,强调生活、“包袱”和构思。关于组织“包袱”,除了强调铺平垫稳、目的性以外,还特别提出忌露、忌厚、忌重。所谓“露”,相声术语叫“刨”,就是在抖落“包袱”之前露底。所谓“厚”,就是皮厚,观众一下反应不过来;等反应过来,火候已过,笑不出来了。所谓“重”,相声术语叫做“咬住不撤嘴”,“包袱”已经抖响,还故意拉长,没完没了,效果适得其反。

说到相声的构思,除分析一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外,他还特别强调批判地继承和借鉴相声的传统。

在表演方面,马季强调留有余地和善于应变,使“包袱”留有余地。一尺使八寸,忌讳人来疯。

(三)相声经典

随着相声艺术的发展,根据年代我们可将相声分为传统相声与现代相声,两者在表演形式上,存在着些许差异。传统相声的道具有桌子、扇子、醒木、手绢、玉子等,都是表演的时候演员需要、用得上的,而且捧哏的演员是桌子里面的演员,另外传统相声讲究三翻四抖,讲究各种技法;而在现代相声中,演员表演方式多样,灵活性强,很少用老的道具,现代相声更加突出的是相声的笑料,相比传统相声与人们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下面将列出几个经典名段,以供欣赏。

1.传统名段

作品:侯宝林《抬杠》

乙 今天这个节目啊,是相声。

甲 怎么着?你干什么?

乙 相声。

甲 相声?

乙 啊。

甲 相声这玩意儿怎么吃啊?

乙 怎么吃?

甲 啊。

乙 一半儿打卤,一半儿炸酱。

甲 好啊!好好。

乙 怎么样?

甲 给我来两碗。

乙 啊?两碗?

甲 啊。来两碗?

乙 相声啊,不论碗。

甲 噢,论斤。

乙 哎,也不论斤啊。

甲 嗯?

乙 相声是论段儿。

甲 论段儿?

乙 哎。

甲 那好,你给我来个中段儿。

乙 啊?

甲 不要头尾。

乙 噢,你这买鱼来啦?

甲 你不是说论段儿吗?

乙 相声它不是吃的。

甲 干吗的?

乙 是听的吗?

甲 听的?

乙 啊。

甲 怎么听?

乙 怎么你连听都不会啊?

甲 啊?

乙 拿耳朵听啊。

甲 拿耳朵听?

乙 啊。

甲 行啊,听它一回。

乙 你呀,你把手拿下来吧。

甲 啊?

乙 揪着耳朵这么听啊?知道你这是听相声的,不知道你这是瞧耳朵来了。

甲 你不是说听吗?

乙 随便这么就听了。

甲 随便听就行?

乙 哎。

甲 听完了,给我什么吃?预备什么了?

乙 这位跟吃干上了!听完了啊……

甲 啊。

乙 不给您什么吃。

甲 那干吗听啊?

乙 哎,还得跟您要钱呢。

甲 跟我要钱?

乙 哎。

甲 那行啊,要多少?

乙 这位倒是随便。有,您多给,没有,您少给。

甲 三块行不行?

乙 行啊。

甲 三块两块,你也干不了什么。来一百,来一百块行不行?

乙 一百?

甲 啊。

乙 那好啊。

甲 一百块,一百叫给你啊。找保人啊,找个保人。我是每天来取啊,是按月拿啊,是到时候你给我送去?多少利息钱?

乙 你这儿放账来啦?

甲 听相声有什么好处啊?

乙 哎,当然有好处啊。

甲 有好处?

乙 啊。

甲 可以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袼蚤不咬?

乙 就是有点儿啊,小好处。

甲 什么好处?

乙 听我们这个相声呢,您心里能痛快。心里这么一痛快呢,能够多增饮食,能够多吃两碗饭。

甲 听完了,我多吃两碗饭?

乙 哎。

甲 没米啊!

乙 那你奔去呀!

甲 这叫什么好处啊?

乙 就这么说吧。

甲 怎么说?

乙 你刚吃完了炖肉烙饼。

甲 什么味儿啊?乙 这位是没吃呢。甲 本来我没吃嘛!

乙 哎,没吃,也得说吃了。甲 那我对得起肚子吗?乙 说不到一块儿。

甲 你说你这什么好处啊?乙 你呀,别言语。

甲 噢,我这儿打官司呢?

乙 打……

甲 你是那个审判员,我别言语,听你的?

乙 你听我说啊。

甲 噢,你先说,我是被告?

乙 这还是打官司来了。

甲 你说怎么个好处啊?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 有好处啊。

甲 有什么好处?

乙 这么说吧,你心里啊,有点儿不痛快。

甲 我怎么不痛快啊?

乙 有点儿啊,不高兴。

甲 我为什么不高兴呢?

乙 就有点儿别扭。

甲 我跟谁别扭呢?

乙 你跟我别扭!

甲 你说啊,怎么个好处?我没听出来呀!

乙 就这么说吧。

甲 啊。

乙 你呀,短人家一百块钱。

甲 什么?

乙 你短人家一百块钱。

甲 你给借的?谁的保人哪?多少利息钱啊?你这都什么话啊?你这?我问问好处,短一百块钱,这不讹诈吗,这不?

乙 没这么挡子事!

甲 那你说它干吗?

乙 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 我明白,钱没了!

乙 没人跟你要。

甲 要我也得给啊!

乙 咳!好嘛!你呀……

甲 啊。

乙 短人家一百块钱。

甲 短……

乙 你给不了人家。

甲 那我当初别借呀!

乙 对呀,你比我还明白哪!

甲 不是,你这好处怎么说出来的呀?

乙 慢慢来呀!

甲 啊。

乙 你短人家一百块钱。

甲 啊。

乙 人家跟你要,你心里起急啊。

甲 啊。

乙 从你家你就上我这儿来了。

甲 噢,你就替我还了。

乙 我呀?我替你还账啊?

甲 那怎么个好处呢?

乙 来到我这儿了,您听我两段相声,我这么一说,你心里这么一痛快,这么一喜欢,你就把该人钱这碴儿啊,就忘了。

甲 噢,这我就听明白了。

乙 对了吧?

甲 比如我短人家一百块钱。

乙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