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的纷争
11363200000008

第8章 战国七雄故事

(一)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生来不爱笑,于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无所不用,但都收效甚微。在高额赏金的诱惑下,虢石父提议点燃烽火台来取悦褒姒。

古时,烽火台在城外,每隔五里就有一座烽火台,用来防备敌兵。西周的都城镐京离一个叫犬戎的少数民族部落不远,而犬戎的强大,就威胁着周王朝的统治,尤其是镐京的安全。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周王朝在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进犯,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便立刻点燃烽火,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之后,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烽火台都冒出了滚滚的浓烟,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见到了,就会立刻发兵前来援助。虢石父认为,假如诸侯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赶到了都城,却没有敌兵,诸侯国狼狈的样子必然会让皇后发笑。

听了虢石父的计策,幽王与褒姒驾临骊山。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但褒姒并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台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起来,刹那间火焰直冲云霄。各地的诸侯看见烽火台上的滚滚浓烟,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没多久,各国诸侯皆领兵而至,一路车马劳顿,风尘仆仆。到了国都之后,看见的只是周幽王和褒姒在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军,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敢怒不敢言,只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凭栏远眺,见各路军马匆匆赶来,又悻悻而回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不禁嫣然一笑。周幽王一见宠妃终于笑了,开心不已。这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虽得美人笑,但却失信于天下,得不偿失。

(二)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对峙年余,彼此都疲惫不堪。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八万大军前往援救。田忌准备直赴邯郸与魏国交锋,孙膑却不赞同。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绳套,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要乘虚取势,让双方受到制约就会彼此分开;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国内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如果带兵向魏国的都城大梁猛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邯郸之围就自然可以解开了。我们可以趁机在途中伏击庞涓,其军必败无疑。”田忌依孙膑之计行事,魏军果然撤出邯郸,归魏途中又遭遇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军大败,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邯郸之围解开,孙膑也因此战闻名天下。而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术也为历代兵家所欣赏。

(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即位之初,陶醉于彻夜宴请宾朋饮酒,不理朝政,将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公卿大夫。国君的昏庸使得下面文武百官上行下效,极尽荒淫放纵之事,国中朝政无人问津。正在此时,各诸侯国纷纷派兵来袭,国家危在旦夕。齐威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无奈之下,淳于髡站了出来。淳于髡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屡次出使诸侯国。齐威王喜欢说隐语,因此淳于髡就利用隐语对齐威王进行劝谏。他说:“齐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之中,三年过去了,可它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是为什么呢?”齐威王自然知道淳于髡在讽刺自己,于是他答道:“这只鸟有自己的想法,不飞则已,一飞就冲上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会让众人吃惊。”从此之后,齐威王重整旗鼓专心朝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