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11331800000011

第11章 快乐生活要懂的心理学(2)

一个人一旦有了嫉妒的念头,跌进了“嫉妒”的深渊,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就会被嫉妒所控制,失去理智,甚至会被自己的嫉妒心活活折磨死,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从而千方百计要置诸葛亮与死地,最后却仰天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他自己先行去了。

有人说嫉妒是人之常情。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其他人产生过嫉妒的念头。但是,嫉妒的危害却常常被人忽视。如果任嫉妒的情绪发展下去,跌进了“嫉妒”的深渊,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就会被嫉妒所控制,失去理智,甚至会被自己的嫉妒心活活折磨死,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从而千方百计要置诸葛亮与死地,最后却仰天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他自己先行去了。

世上比自己优秀的人有很多,与其嫉妒对方,不如真心地欣赏,甚至大方地为他人的成功喝彩,你会在克服自己狭隘自私心理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激励自己追赶上去。

动物王国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狗熊获得了摔跤冠军,猴子获得了攀登冠军,小鹿获得了跳远冠军。在猩猩与野猪赛跑时,猩猩跑到中途便败下阵来,但却坚持跑了下来,到达终点之后,还为野猪鼓掌加油。比赛结束后,猩猩获得了最佳荣誉奖。大会主持狮子说:“当大家都在为自己家族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猩猩不忘为别人喝彩。”

有的人的确比你优秀,但你不必因此沮丧,也不必否定自己,只有允许有人比自己优秀,才能端正心态,按照自己的计划前进。

当你看见别人取得成功时,不如大方地为别人喝彩,这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审视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欣赏他人的成功是一种美德,真诚地为他人喝彩不但不会伤害你的自尊心,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

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那些成功的人总有过人之处,或是付出了更多的辛劳,或是能力素质略胜一筹。如果我们一味地嫉妒,就可能只盯住别人的短处,把心思放在发现别人的不足上,从而可能失去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影响自己的进步。相反,如果我们看到他人的优秀之处,看到他人为成功付出的努力力,从而增加学习和赶超的动力,也就自然搭就了走向成功的阶梯。

某知名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电视招聘,三位求职者为海外经理一职展开激烈的角逐。由于职位只有一个,大家都显得很紧张。

有一位年轻人不仅自己表现出色,当别的竞争对手有精彩之处时,他也很自然地为之鼓掌,引得台下的观众和评委也跟着鼓起掌来。节目最后,评委和企业代表一致决定把聘书发给这位年轻人。

做一个懂得欣赏别人,为别人喝彩的人,你会发现自己在慢慢地克服狭隘自私的妒忌心理,拥有一颗宽宏大度的心,并因此拥有颇为丰厚的收获。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们很难让自己不嫉妒,但聪明的人会积极地面对嫉妒,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努力的动力。他会努力去拥有与嫉妒对象一样的能力,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去取得比嫉妒对象更优越的地位。这种积极的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够将嫉妒变为正面因素。

心理学应用:

嫉妒心理往往是混合心理,如果对所嫉妒的对象不怎么关心,只是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对嫉妒对象很重视,产生了报复心理,总想着铤而走险,就严重了,应该坚决按照下面的方法克服。

⑴自我安慰法。当看到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穿得比自己好,长得比自己漂亮……此时,不要让嫉妒心控制了心智,而应该这样对自己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不定那些条件比我差的人也正在嫉妒我呢!”

⑵正确比较法。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嫉妒“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要采取乐观的比较方法:将己之长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4.孔雀心态:攀比心理要不得

品读小故事:

上初二的张可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学习上,他容不得别人比她强,如果有同学这次考试拿了第一,他肯定会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把她比下去。生活上也是如此,有同学穿了名牌衣服,买了名牌书包,用了名牌文具,她不管家里的情况有多困难,也一定会要求父母给她买。父母知道她这种攀比的心理很不好,可又无可奈何,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心理学解读:

攀比斗富之心古今皆有。例如在西晋时期,巨富石崇斗富达到顶峰,以至惹来杀身之祸。现在的攀比之风也在青少年中蔓延盛行。有中学生互相攀比买名牌服装、运动鞋、买手机、买电脑、买MP4,甚至有些孩子在互相攀比谁家的车子更高档。

当人们遇到在金钱享受方面强于自己的人时,就会潜意识地进行比较,这就是攀比心理。比较之后,他们会有悬殊的心理落差,产生低自我价值感和低自尊的挫折感,进而焦虑。如果把焦虑压抑在心里,就会形成妒忌或者自卑、抑郁。

其实不只是人类有攀比心理,在动物界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孔雀开屏非常美丽,但可惜的是不能经常见到。于是有聪明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利用孔雀爱美的心理让它开屏。孔雀一向认为自己是最漂亮的,眼里容不得其他鲜亮娇艳的东西,所以如果你在它面前晃两下色彩艳丽的丝绢,它就会立刻展开美丽的尾巴迎接挑衅,却不知此刻正好着了人们的道儿。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孔雀心态”——互相攀比的心理。“孔雀心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出现的现象。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差,很难客观评价自己,而从幼儿时期开始,孩子们就是在家长的夸奖甚至夸耀中长大,所以许多孩子往往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十分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最聪明和最完美的那个,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

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现在的独生子女,约有30%的孩子有爱慕虚荣的“孔雀心态”。孩子一旦出现“孔雀心态”,就喜欢比较、争胜,但又会因为过于孤芳自赏、自高自大而赢得起输不起,受不得一点点委屈。如果孩子的这种心态长期得不到修正,很容易形成形成自私乃至自恋的性格特征,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阴影。

处处与人攀比的心理经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今天你在学校里抢白别人一句话,也许就种下了与同学不和的祸根;好朋友间的一时赌气相持不下,往往就是友谊破裂的原因;更有甚者,因好出风头与人比富而被抢劫……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师徒四人途经平顶山,被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所阻。他们的宝物相当厉害,能将人收入其中。但孙悟空施了个法,说自己有个能装天的宝贝,惹得魔王手下两个小妖精精细鬼和伶俐虫拿出宝物比试,最后成功将那两件法器骗到手。

虽是神话,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攀比心理要不得!

心理学应用:

愿当“胜利者”,不做“失败者”是青少年的正常心理。但对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过分地争强好胜常常会损害他们健康的心灵。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攀比心理,走出攀比误区。

(1)心底无私

攀比心理会导致心灵创伤,心底无私则是治愈攀比心理的一剂良药。在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前,有些学生头晕目眩,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在追求心理平衡中,攀比斗富,不思进取。在他们身上缺少纯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高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能够自省、自警、自励,不能达到高尚的人格修养。

(2)建立正确的比较方式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对象的不当,就是盲目攀比。在日常的生活中,青少年会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比较: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自己的吃喝穿用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等等。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里又何尝会有这么多的焦躁与失落,愤愤不平呢?面对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就会多一分平静豁达,甚至有一分愧疚,那么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3)确立新的目标

攀比扰乱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打乱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如同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信念,努力朝着目标奋进。

(4)把握攀比的尺度

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因此,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及处事方式,就会有最利于身心健康的心态。

5.网瘾:从此不再沉迷网络

品读小故事:

一直以来,张勇都是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乖孩子,爱学习,对长辈孝顺。可是,自从迷上了网络游戏后,和以前判若两人!

张勇平日里无精打采,一上网就开始亢奋。虽然张勇也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泡在网吧里了,可一到傍晚,还是不由自主的走进网吧,常常是不吃不喝地玩到天亮。

由于不锻炼、不见阳光,总是在电脑面前保持同一个姿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张勇,如今已是瘦骨伶仃、面色苍白,头发成缕成缕地掉,手端起碗就开始发抖,视力也急剧下降。到期末考试,张勇排到了全班倒倒第一名。

面对父母痛苦失望的眼神,张勇也很自责,可是网络对他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他想戒也戒不了。

心理学解读: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回避。网络上提供的信息,除了一些健康有益的信息外,也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的信息。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网络俨然已经成为色情媒介,提供色情资料。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刻意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有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色情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色情信息的青少年有90%以上有性犯罪动机。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导致道德意识的模糊或完全丧失。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使青少年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人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他们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络不良行为逐渐增多。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上网不能自拔,甚至废弃学业走向犯罪。

此外,由于网络上提供了大量最新奇、最刺激的信息,这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甚至发展成为“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语简称为“IAD”),将极大的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患上网瘾的孩子容易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因而脱离家庭和群体,沉迷在虚拟世界,与周围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出孤独彷徨、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网络犹如神奇的利剑,深深刺入青少年的心灵却不被他们察觉,它的危险性正在于此。

让人担忧的是,患有“网瘾”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有报道称,上海某高校在一年中因为无节制沉迷于网络而退学试读和留级的学生就超过了200名。

患上“网瘾”后,初期表现为精神依赖,渴望网上冲浪。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极度的不适感,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还可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有多大,同时要防患于未然,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工作。

心理学应用:

要预防“网瘾”的形成,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想想网瘾带来的长期后果。

经常问问自己:我正在伤害哪些人?我因为上网成瘾而没有学到任何本领,将来如何养活自己?我是否愿意自己抛弃自己?在迷上网络之前,我有很多迷人的特点,现在我还是那个诚实、可靠、负责的人吗?我是否真的愿意继续失去那些个性?

(2)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人们常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上网也是如此:“借网消愁愁更愁”。因为当你上了几个小时网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还不如直接面对困难,多方求助,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上网行为只是暂时让你的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从而忘记生活中的烦恼,但这样做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几次上网以后,你会误以为上网能带来忘忧,结果让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3)上网之前先订目标,限定时间。

每次上网前,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然后根据你的任务,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通常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存在障碍,主要原因是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挫,自我评价低,以至自卑,不愿与人交往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预防网瘾。我们在生活中要真诚地对待家人和朋友,理解和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包括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在内的关系网络。当遇到困难和心情烦闷时,主动向他们倾诉,并且相信他们是关心、爱护你的。

(5)保持正常、规律和丰富的生活。

按时起床、休息,刚开始可以强制自己做,或让家人和同学提醒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注意培养和发展多种业余爱好,学会自娱自乐,这些都有能效地减轻抑郁和焦虑,也能帮助我们预防对网络的迷恋。

6.忧虑:很多时候都是杞人忧天

品读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