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好员工就用这几招
11305900000008

第8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2)

你真诚的总经理敬上

作为公司的老板,如果你没有明确告知你的员工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可能产生不好的后果。员工不知道怎样做是被认可的,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让你满意。相反,如果你明确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员工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会因此更加敬畏你、服从你。

制度不是通用的,必须量身定做

不少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制度时,习惯于从网上东拼西凑一些制度模板,然后稍稍修改,或干脆照搬同行的制度,然后就在企业内部推行。殊不知,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该有符合具体情况的制度。试想一下,一家只有二星级管理理念和水准的小酒店,硬要照搬五星级大酒店的管理制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因此,在制定企业制度时,管理者不应一味追求管理的现代化,追求与同行同步,关键是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企业的适应性。否则,照搬人家的制度,强行推行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发现员工迟到、请假、早退的现象严重,对工作效率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于是他想制定一套考勤制度,以规范员工的上班纪律和考勤。他上网搜了搜考勤制度模板,然后又和同行交流了一下对方企业的考勤制度,东拼西凑之后,一套考勤制度完成了。

当他信心满满地将制度公布出来,要求大家遵守考勤制度时,员工们的脸上却写满了不认同。总经理倒也懂得察言观色,就问大家:“大家对这套制度有什么看法,如果有意见不妨直说。”

一位员工说:“咱们公司制定的考勤制度规定迟到、早退、请假都扣钱,迟到10分钟扣10元,如此类推,那迟到1个小时,就扣60元,这样一来,迟到的人也许干脆请假不来上班了,因为基本工资都扣完了。”

还有员工说:“迟到扣钱,全勤怎么没有全勤奖呢?为什么只有罚,没有奖呢?有奖有罚才公平嘛!”

总经理听了大家的意见,呵呵一笑说:“这个制度是同行普遍推行的制度,我在制定这个制度之前,也参考了很多同行的制度,他们也是这么规定的。别人能遵守,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好了,就这么办了,谁不按制度上下班,就按制度处罚谁!”

结果怎么样呢?没几天,几位经常迟到、早退的员工干脆辞职不干了。原来,这几位员工的工作能力较为突出,工作效率较高,虽然经常迟到,但是该做的工作一点都没落下。这几位高效能员工辞职之后,公司的工作效率更低了,员工经常完不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公司经常无法准时给客户交差,导致几个大客户纷纷撤销了合作计划。这严重影响了该出版公司的效益。

企业制度的制定虽然要借鉴同行,但借鉴也要有选择,对于那些不符合企业实情的条款,该放弃就要放弃。在编写制度之前,管理者还应搞清楚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目的,编写制度时才有方向,否则就是“瞎子点灯”。

现如今网上有很多制度、流程,看起来很完美,使用起来却很“骨感”。企业制度是企业阶段发展的产物,是管理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绝对不是照搬照抄来的。网上的很多制度、流程模板大都是一些大公司,它们都具有自己适应的环境。人家穿这件衣服漂亮,我们穿这件衣服不一定漂亮,因为我们的身高、身材与别人不一样。所以说,制度符合实际情况才是最好的,符合实际情况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有些管理者可能为难了:我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虽然了解,但有些情况还是不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制定符合实情的制度呢?身为管理者,必须明确一点:制定制度不能闭门造车,不是管理者关起门来苦思冥想就能搞定的,还需充分调动员工参与进来,我们可以想一想:员工每天都在公司各个岗位上工作,他们对具体情况是最了解的,如果我们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不是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情况呢?在这一点上,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做得很好。

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在制定制度时,特别重视了解员工的看法。他们在总厂和分厂设立了130多个绿色的意见箱,还准备了提意见的专用纸。每个月,丰田管理层都会打开箱子一到三次,然后采纳员工建议中有益的部分,并且还会奖励提出好建议的员工。

丰田实行这种做法后,管理层能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公司的情况,并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有效的制度。正是靠着这种管理策略,丰田公司1980年的效益比前一年增长了50%,由此奖励给员工的金钱数为9亿日元,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丰田公司的管理层懂得,制度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而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现存问题,需要通过广大员工的参与和反映,管理层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员工的重视,同时集思广益,使公司的制度更加完善,使员工对公司的制度更加认同,更加认真地遵守制度。

另外,制度的设立要强调有的放矢,要避免泛泛而谈,避免大炮打蚊子,那些没有实际效果的条款完全可以删除。在制定制度之前,管理者除了收集员工的意见和看法,还应带着问题去调查,尽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应对条款。这样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对企业发展有益的。

制度的设置应兼顾公平和效率

在某工厂的生产车间门口,门卫提醒前来视察的领导戴上安全帽,却被领导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懂不懂规矩,没看到领导来视察吗?”门卫无奈地赔笑道:“对不起,对不起!”

某公司会议室的墙壁上有一个醒目的标语:进入会议室请关手机。但是有些领导者却没有这么做,开会时经常有短信或电话铃声响起,有些领导者还公然在会议上接听电话、回复短信,对墙上的标语视若无睹。

从这两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领导者的特权思想,他们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在用制度管人的同时,自己却不遵守制度,当了员工的反面教材。如此一来,制度就缺失了公平性,员工感受不到公平感,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因此,优秀的管理者都懂得维护制度的公平性,以保护员工的工作效率。

维护制度的公平性首先要从管理者自身做起,自觉地遵守制度的规定,在这一点上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参加苏维埃会议。当卫兵要求他出示证件时,他才意识到忘了带证件,结果被卫兵挡在了门外。后来,有人向卫兵说情,说那是列宁,但卫兵依然坚持按制度办事。列宁不但没有批评卫兵,反而表扬了他。

IBM公司有一条重要的管理理念,那就是人人平等。公司的总裁汤姆·沃森表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经常犯一个错误,他们对自己和员工采取双重标准,他们在违反公司的规定之后,往往会受到宽待,甚至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但是当员工违反了公司规定时,他们则会按照规定惩处员工。汤姆·沃森说:“这种做法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你应该毫不留情地把这类管理人员开除。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司的利润才能实现最大化。”这就是IBM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IBM创立于1911年,目前拥有职工30多万人,其业务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公司。其创始人老沃森出身贫寒,在奋斗的过程中,深感不平等给人心理带来的创伤,给人事业上造成的障碍。因此,在创办了IBM之后,他将人人平等的理念融入到管理中来,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原则,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使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IBM,管理者与普通员工是平等的,那里没有单独的经理餐厅,没有管理者特有的俱乐部、高尔夫球场,也没有专供经理人使用的卫生间、停车场。这些都反映了一种追求平等的企业文化。

在IBM,每个职工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无论你是谁,都必须从基层做起。当你做出成绩,当你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某个更高的职位时,你就会得到晋升的机会。这一点,在小汤姆·沃森身上也没有例外,尽管他是老沃森的儿子,但是进入公司后,他和普通的员工一样,必须先接受公司的销售培训,然后进入基层工作。培训结束后,担任一名普通的销售代表,负责曼哈顿的销售业务。

在IBM,还有一项规定:不得歧视有色民族或少数民族。在美国,很少有公司出台这样的规定,IBM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曾经有两个年轻的犹太人来IBM求职,结果被拒之门外。两位年轻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才失去了进入IBM的机会。于是他们写信给老沃森。

老沃森十分重视这件事,立即派人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结果证实公司的招聘人员确实对犹太年轻人有种族歧视。老沃森非常恼火,他将所有的招聘人员召集起来,把两位年轻犹太人的来信读给他们听,最后严肃处理了公司的招聘人员。从此以后,IBM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歧视事件。

IBM还规定,每个员工都可以对公司的管理问题、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向管理高层提出意见和申诉。有一次,IBM的一家分公司的员工被开除了,他写信给老沃森,说他干活多,拿的工资却很少。老沃森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结果严肃地处理了这家分公司的管理者,最后留下了那名员工,还给他增加了工资。

IBM的制度文化告诉我们,制度不只是针对普通员工的,而是针对公司所有人员的,这里面包括了所有管理人员以及公司的老板。在制度面前,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对公司的功劳大小,大家都一律平等。公司有公平和正义,公司的工作氛围才会和谐,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护和激发。当大家意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公司的回报时,他们自然会加倍努力地去工作。

制度约束应符合人性需求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德国人汉斯驾车外出办事,由于赶时间疏忽了,他忘记锁车就离开了。等他办完事回来后,发现车旁站着三个警察。原来,有一位路人发现他的车门未锁,就马上报警了。警察严厉批评了汉斯,并要求汉斯缴纳罚款。理由是:由于他的疏忽,可能引诱别人犯罪,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负面影响。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的一种观点:犯罪不仅仅归咎于罪犯本人,如果你给人留下了有机可乘的漏洞,那么你也是有过错的,也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

这个案例给管理者的启发是:当员工违反制度时,员工固然有错,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呢?如果制度本身不合理,不符合人性的需要,你又怎么要求员工绝对服从、照章执行呢?这个时候,聪明的管理者应该自我反省、自我纠错,努力制定更符合人性需求的制度,让员工感到舒服、认同,从而更好地遵守制度。

黄先生是一家中型服装厂的老板,一直以来,公司的考勤制度都非常严格——上班、下班都要打卡。如果员工上班迟到,公司会有严格的处罚措施。然而,最近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向黄先生反映:“公司不少员工相互代为打卡,有时我发现员工上班时间以后来到公司,可检查考勤却发现该员工已经打过卡。”

人力资源主管表示,虽然知道员工在考勤卡上做了手脚,但是苦于没有证据,也无可奈何。于是,黄先生要求人力资源主管每天早一点来到公司,站在打卡机旁边监督员工打卡,希望杜绝代打卡现象。

很快人力资源主管发现,在他检查期间,总有员工主动和她搭讪,甚至有人故意叫他叫他帮忙,有意把他注意力引开。人力资源主管也是人,也要顾及同事之间的情面,不好得罪员工,因此,这一招也难以长期坚持。最后,黄先生购买了一部指纹打卡机,希望从源头上刹住代打卡的歪风。

果然,自从推行了指纹打卡的记考勤方式,代打卡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然而,每天迟到的员工不减反增。因为不少员工仅仅迟到一两分钟,有些员工为了避免上班迟到,特意半路打车,但还是迟到了一两分钟。这让员工感到十分沮丧,极大地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根据公司规定,只要上班之前没请假,就判定为迟到。因此,员工经常因为晚了几分钟,而受到了罚款的处罚,员工的不满情绪可想而知。他们会在工作期间大声地抱怨,还有不少员工附和。接下来,该员工可能一整天都消极怠工,他的不良情绪还会传染给其他员工。

表面上看起来,黄先生公司的考勤制度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是代价是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结果是黄先生始料未及的,作为公司的老板,他深知员工士气低落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率,可是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