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11290700000026

第26章 多读多看多写(3)

为什么强烈的印象能牢固地扎根于头脑之中呢?心理学研究证明:大脑的活动决定着记忆保持的程度。大脑皮层里记忆某事物的区域越兴奋,其它与此无关的区域越抑制。这时,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所接受的信息就形成强烈的印象。由此可知,我们感到印象强烈的时候,正是大脑相应区域兴奋之时,从而使记忆功能发挥最佳的效率。

实际生活中,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知识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强烈印象记忆法来加强记忆呢?

就记忆者来说,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就不能收到强烈的信息,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当然,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只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就识记材料来讲,应该努力使其形成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将识记的材料中关键部分用红笔画道,这样,红、黑分明,阅读时红色部分就先跳入眼帘,印象较黑体字更深,所以重点的地方画红道就容易记住。色彩常识告诉我们:红色有使人兴奋的作用。教师判卷一般常用红笔,信号灯显示红色是禁行,都因为红色醒目的缘故;再如,记外语单词时,将较难的词放在容易记的词一块,造成“鹤立鸡群”之势,如五个单词一组,其中只放一个难记的。

总之,利用人们对强烈印象记得牢的原理,人为地加强重点,突出关键,是加强记忆的良方。

熟语取代法:化生为熟,化难为易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位女友,要求他经常同她保持联系。爱因斯坦欣然接受了,于是他问女友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女友说:“我的电话号码太长了,很难记,请你用笔记下来——1224361。”爱因斯坦听后马上说:“啊!两打与十九的平方,这有什么难记!”

爱因斯坦在这里说的看来是一句极为平凡的话,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记忆法,即将复杂的信息收缩为简单数据的化简法。但是人们必定要进一步追问:爱因斯坦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呢?

“一打”为12,24刚好是。“两打”,361刚好为19的平方,这些数据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他便用这些最熟悉的数据和语言来简化复杂的陌生的电话号码。因此,也可以更确切更具体地说,爱因斯坦在这里实际上运用的是“熟语取代”法。

每个人都有熟悉的数据,熟悉的概念,熟悉的浯言。因此,每个人都具有运用熟语来记忆陌生信息的有利条件。如你想知道一些节日的日期和你自己以及一些亲朋好友生日的日子,你也可能记得一些你曾经遇到过不吉利事件的时间,你还可能知道一些乘车的时间,物品的单价,物体的颜色、声音、形状等等。那么在记忆活动中,你就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它们去取而代之。

为了帮助读者打开思路,现列举若干例:

815557942中秋端午吃酒42斤(“吃酒”为“79”的谐音)68591268岁的爷爷,59岁的奶奶,带着12岁的孙孙

3593348000三五九旅三战三捷歼敌四万八千人

66634500六六六粉杀虫三万四千五百只

322451203月22日买布45米花钱120元

12513639012月5日我参观了1栋36层楼有390多个窗

名57135635月7日13位同学听写词563个,获比赛第一4182424月18日,我生日那天,24位客人围2席坐

1365400一列火车36个车箱运货5400吨

712368000七一二矿三个月获利六万八千元

412530125四一二大屠杀、五卅惨案与5的立方

2724700二七二厂大约有4700人

1000.9一根油条三个烧饼加点酒(9的谐音)

775100027两把锄头“五一”作贡献,三个油圈二角七分钱2220015三鸭子两圈子一棍子外加一钩子

1513.4815次列车13点48分到站

12.54612点54分6秒结束比赛在运用熟语识记上列数字的过程中,首先必定会将数字初览一遍,接着便会根据自己头脑中原来贮存的数据将长串的数字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分辨出那些数据与熟语有关联,这便促使信息多次刺激大脑皮层,形成了短时记忆。

从上面列举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发现,除表示数量多少而不再具其他意义的数字,经熟语代替后,就变成不但有意义而且形象化语言化的信息了,这样的信息较之无意义的数字,能更强烈地刺激大脑皮层,以至造成深刻的印象,形成长时的记忆。

因此,熟语取代法,是变无意义为有意义,变单调呆板为生动形象之法;是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之法。

谐音组句,趣味横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江南某处的一山顶上有一寺院,寺内有一和尚,山下有一学校,校内有一先生。先生天天上山与和尚对饮,先生上山前总要出个难题卡住学生。有一天,先生临走前,布置学生背诵圆周率,要求必须背到小数点后面第22位,即背出3.1415926535897932384626,众学生犹如和尚念经,死背硬记,仍背不出来,真是先生饮酒乐,学生背数苦。后来,有一个较聪明的学生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把先生上山喝酒的事编成了一段话,叫同学们记熟。先生喝酒返校后,便令学生背诵圆周率,他估计学生是难以达到要求的。可是没料到却一个个背诵如流:“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用江南话念)。学生们背诵的结果,使先生不禁大吃一惊。他暗想:“是什么神法使弟子们的记性变得这样好呢。”

这虽是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但是,却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如果我们遇到一些难记的数据、公式、定理、资料等,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将它巧妙地编成一个短句、一个长句、一组句子或一篇短文。使无意义的东西变为不仅有意义而且生动有趣的语言,那将收到很高的记忆效率。

在利用谐音编句的时候,从数量上说,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编句要用上所记材料的全部谐音。即每个字的音或谐音都要编进去,特别是记忆数据、公式、字形等。现举数例如下:要记的数字组成的话句613.529留意山巅屋内酒

3.1416(圆周率)山顶一狮一鹿

1.414(√2的值)一定试一试

753.886砌屋山巅爸爸乐

1803543一把零散乌丝散

9631857久留山腰把屋砌

5419745误事已久气死吾

5713379雾气一散三气周(瑜)

518314216无意把伞一试儿已溜

931454897鸠山一世无事把酒吃

3054176山洞舞狮妖怪乐

52633.457吾儿庐山山顶试武器再如学习下面几个形近字的音、形、义,既难辨又难记,常易混淆。

戊——表示天干的第五位。戌——表示地支第十五位。戍——表示军队的驻防。钺——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

在区别读音、字形和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为了牢记它们的读音和形体,可根据“戊”字里面是空的,在“戊”字里加一横为“戌”,加一点为“戍”,加一钩为“钺”的特点,再借用谐音,可编成下面的话句来促进记忆:

①屋空,在里面画一须,加点恕,添钩月。或者:

②雾空,添一树,加点恕,画钩月。

(句中加小圆点的字分别为“戊”、“戌”、“戍”、“钺”四个字的同音或近音字)。

第二种,编句只用上所记材料的头文字的谐音。在记忆人名、地名、物名、事件名、条例、单词、短语、句群等等信息时,将第一个字的同音或近音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这就减少了记忆量,即所谓的“头文字记忆法”,只要记住了头文字,便可回忆起整个的信息。

如记忆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大经济特区的地名时,可借用四大特区的名称的第一个字的同音或近音字组成这样的短语:“身居山下”,不用几分钟就可以牢牢记住。

再比如记忆我国古代著名文人的名字,如:高适、陆游、杨炯、柳宗元、刘鹗、孟浩然、王勃、屈原、卢照邻、陈子昂、苏东坡、曾巩、范仲淹、蔡文姬、洪异、陶渊明、孔尚任、李白、温庭筠、韩愈、杜甫、白居易、岑参、辛弃疾、欧阳修、骆宾王、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等。要想在短时期内快速记住这一大串古人的名字难度是比较大的。不少学生往往在升学或毕业考试时,因为这一点而失分。但是利用头文字的谐音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将使你易记难忘。下面将他们的姓氏编成如下四句话:

高陆杨柳留(刘)猛(孟)王,曲(屈)路(卢)陈苏争(曾)饭(范)菜(蔡)。红(洪)桃(陶)酸(孙)李温寒(韩)肚(杜),白岑新(辛)鸥(欧)落(骆)山(三)槽(曹)。话中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文人的姓,字旁有括号的为谐音字。只要你先分别记住了他们叫什么名字,然后记熟这四句颇似韵文的句子,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的名字记住。

作诗编诀,妙语连珠

口诀、顺口溜、韵文以及较正规的诗,语言不仅精练,概括性强,而且流畅、顺口、押韵,具有音乐的旋律感,因此便于记忆。人们对于自己读过的文章,如果要背记作者的原话,无疑能记住诗句之类的要多。记得在乡下曾见过一位读过旧书的老村长,要他写字写不出几个,但是,他背诵起《三字经》来,却口若悬河,快似流水,一口气把整个《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还有些老农妇,本来记忆力已衰退了,但抱起小孙孙,却能轻松愉快地哼着各种儿歌。更有那稍有口才的老头,农闲时一讲起历史小说中的故事,虽然对情节丢三落四,但对其中的韵文,却能摇头晃脑地吟诵自如。

因此,如果将要记忆的材料巧编为口诀、顺口溜、歌谣、对仗、韵文等等诗体的形式,字数大致相等,赋其音韵和节奏,使之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增加趣味性,将具独特的记忆效果。这种方法自古有之,许多农谚、天气谚语、中医汤头歌诀、珠算口诀、九九乘法口诀等都有较长久的历史。

例如,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据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称为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间隔约半个月。一般地说,在7月以前,每月里面的两个节气,一个是6日,一个是21日;在7月以后,每个月里面的两个节气,一个是8日,一个是23日,可能有一两天的出入。

为了提高记忆的速度,将这么多的繁杂内容改编成如下的韵文,就好记多了: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为六、二十一,下半年为八、二十三;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将记忆材料改编成诗体形式的韵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根据记忆材料的原意编。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集中地进行归纳概括。

如《中国青年报》报道过的牛翰杰在自学中国文学史的时候,感到明代文学派系纷立,莫衷一是,不易弄清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反复阅读明代文学史的基础上,他编成了八句韵语:

形式主义“台阁”开,前后“七子”复古来。“唐宋”反古功未就,“公安”“竟陵”更成灾。后四句说的是晚明文学流派:“复”“几”学七子,“豫章”宗“唐宋”,也有共同点,一致反“性灵”。

有人在学习化学中关于溶解的问题时,只用下面四句话就概括了八类盐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的情况,叫做“盐的溶解性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还有人用歌谣概括了26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包括固定价和可变价),叫作“常见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铜、汞一、二、铁二、三,碳、锡、铅在二、四寻,硫为负二和四、六,负三到五氮和磷,卤素负一、一、三、五、七,三价记住硼、铝、金。

第二种,抓住记忆材料的关键字缩。例如记忆中国近代史上下列重要事件:(1)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四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中国人民掀起的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中国两个阶级的诞生(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5)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我们先确定重点字,抓住关键字,就抓住了原文的基本意思,而且大大减少了记忆量,把它缩成如下的韵文后,就更容易记了:侵中五大战,强签四条约。民起三革潮,两个阶级生。一次败变法,矛盾未改变。

也可以抓住头文字作为中心词进行缩略。如在记忆大连、秦皇岛、南宁、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时,就以每个港口名称的第一个字为中心词,缩成如下两句对仗式的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