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ME身体使用手册
11290000000037

第37章 脾

脾位于人体左上腹,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由大量的淋巴细胞组成。脾呈卵圆形,暗红毛,质软而脆,打击易破。成人脾重100~200克。

脾的功能

脾大致有以下5种功能:

(1)造血

胚胎期可产生各种血细胞,出生后仅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当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时,脾能恢复全面的造血功能。

(2)滤血

脾窦壁内外的巨噬细胞吞噬血液中的异物、病菌、衰老或异常的红细胞及血小板,是衰老红细胞及血小板被清除的主要场所。

(3)贮血

脾有丰富的血窦,可储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剧烈运动或爬山或突然失血时,脾的平滑肌收缩,放出储存血液以补充机体的需要。正常人的脾脏体积小,贮血量不大,估计仅为20毫升左右。但当脾脏显著肿大时,其贮血量增加,甚至达全身血量的20%,对全身血流量起调节作用。

(4)红细胞的“修整”结构

新生的红细胞中常有铁颗粒、血红蛋白沉淀物、DNA碎片与残余细胞核等包涵物,当经脾窦时,巨噬细胞可自红细胞中“取”出包涵物,而细胞膜仍保持完整。

(5)免疫功能

脾是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在感染、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一部分即来源于脾脏。实验动物及儿童切脾后,易发生感染,引发脑膜炎、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内膜炎,死亡率很高。由此说明脾与抗感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正常的脾脏一般不能摸到,如在左肋缘下扪及者,均表示脾肿大。引起脾肿大的原因很多,如血吸虫病、慢性肝炎、黑热病、伤寒、疟疾、门静脉高血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养脾4法

以下是养脾的4种方法,专家提醒,如果能交替使用,非常有益。

(1)醒脾

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不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条20克、生姜丝5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有开胃健脾之功。

(2)健脾

选用各种药粥健脾祛湿,如莲子、白扁豆、薏仁米煮粥食,或银耳、百合、糯米煮粥食,或山药、土茯苓、炒焦粳米煮粥食。

(3)护脾养脾

老年人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同时,散步亦能养脾健胃,可使食欲增加、气血畅通。

(4)暖脾

因食生冷过多,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日后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健康。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易损伤脾胃。因此,专家提醒,夏季养脾很重要。

健肾补脾吃板栗

板栗,俗称栗子,是我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据试验验证,栗子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蛋白质7%。此外,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

生食或熟食栗子都有治疗腰腿软弱无力、小便频数、反胃、便血、慢性淋巴结炎和颈淋巴结核以及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或因肾虚引起的久婚不育等疾病。用风干的栗子壳烧成炭再碾成粉状,加蜂蜜调和后用水冲服可治内痔出血。还有用栗子壳与夏枯草、丹参配合治疗急性颈淋巴结炎和甲状腺肿大。栗子最能补脾健肾、活血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以及金疮、骨伤肿痛等症。用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成的栗子粥老少皆宜,既能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增进食欲,又能补肾强筋骨,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部不适、腰膝酸软无力、步履蹒跚者服食。

虽然古人称颂“果中栗最有益”。但板栗由于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故不宜一次吃得太多,多吃则易伤脾胃,吃时要细细嚼碎,待口感无渣时一点一点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由于栗子所含的糖类较高,因此,在吃栗子进补的时候,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中医学认为,栗子味甘性温,无毒,有“益气补脾,厚肠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

脾脏受伤有什么后果

成人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深处,被第9~11肋覆盖,有胸廓、肌肉和背部的保护。但由于其质地软而脆,当腹部尤其是左上腹受外力伤害时,极容易发生破裂,是闭合性腹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当外力作用于腹部时,如果脾脏包膜和实质都发生破裂,就会引起急性大出血,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如果受伤时脾包膜未破,血液积于包膜下,伤者可无明显的内出血表现。但随着包膜下血液越积越多,常常在一周左右撑破包膜而出现明显的内出血症状,如剧烈的腹痛、烦躁不安、心慌气短、口渴、面色苍白,随着失血量的增多,病人可出现昏迷休克而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脾脏是人体最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之一,腹部钝挫伤脾破裂占内脏器伤的第一位。

脾切除后的影响

脾切除后人体免疫反应受损,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功能不足,影响调理作用,致巨噬细胞及多核白细胞移动缓慢,对肺炎球菌等吞噬能力减弱,所以,对脾损伤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已开始采用脾修补、脾部分切除及脾移植等尽可能保留脾脏的手术。

很早就有人提出,脾切除术后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的危险性。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脾脏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现人们已明确脾脏是人体中有着重要功能的器官,不可以随便切除。所以一般医生都将切除脾脏列为最后选择。

简单讲,脾脏具有储血、调节门脉系统压力等作用,血液中许多物质都是通过脾脏处理的。也就是说,脾脏又是全身血液的过滤器,可清除混入血液中的病原体及自身衰蜕的细胞;脾脏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居住、增殖并进行免疫应答及产生免疫效应物质(如抗体等)的重要基地;脾脏还产生免疫活性细胞而发挥免疫作用,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免疫作用,脾脏是产生T细胞的惟一器官,所以切脾后极易发生肿瘤。

脾切除为不得已而为之。脾切除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易感染性,易发生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脑膜炎。婴幼儿脾切除后更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

脾不好者的保健良方

脾不好者该如何保健呢?专家提醒,脾不好者最好的保健方法是食疗。脾不好者宜吃以下食物: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

“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锅巴。性平。《本草纲目》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

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

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

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红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红薯当主粮,常食之。

饭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者,食之最宜。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

牛肉。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日用本草》中有“牛肚和中,益脾胃”。

鲫鱼。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

鲈鱼。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性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症自除。”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

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有:“樱桃主调中,益脾气。”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莲子肉。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脾虚之人还宜服食山药、高粱、青稞、蚕豆、狗肉、羊肚、鸡肉、青鱼、鲢鱼、乌鱼、鲂鱼、白鱼、银鱼、鳜鱼、白木耳、花生、黄芪、紫河车、白术、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