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主要出自姬姓,是周公旦的后代。西周武王分封时,周公被封在东方的鲁国,由于要留在都城铺佐周王,于是就派儿子伯禽去了鲁国。鲁国被楚国灭掉,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
马mǎ
【历代名人】
马援:东汉名将,屡立战功。
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
马超:三国时名将。
【姓氏溯源】
马姓主要来自嬴姓,形成于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赵国有个赵奢将军,以善于用兵闻名,因为曾打败过秦军,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以马服为姓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赵奢的儿子赵牧也是赵国的名将,住在邯郸。赵牧的儿子赵兴迁往陕西咸阳被封为武安侯,住在扶风茂陵(今天的陕西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两汉到南北朝时期,马氏除了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以外,还分布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引些地方。唐朝末年,河南马氏在福建安家落户,后来发展成为大族,宋代以后,闽,粤地区姓马的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直到清代,有的移居台湾,又有的远到东南亚及欧美。
东汉时代着名的马姓人物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割据凉州的马腾,马超;三国时期机械制造家马钧,三国的着名人物马良和马谡,唐代还有诗人马异,佛教禅宗高僧马祖;南宋有将领马暨,抗金义军首领马扩,画家马远,马和之;元代有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文学家马祖常;元末明初有画家马琬;明代有航海家马欢。明末有女画家,诗人马湘兰,农民起义军首领马守应。清代有伊斯兰教学者和译着家马德新,语言学家马建忠等。
方fānɡ
【历代名人】
方腊: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
方以智: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
【姓氏溯源】
方姓是始于黄帝时期的姓。方姓,是“方雷氏之后”。方雷氏,相传为炎帝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之长子,因协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被封在方山。最早被称作“方山”的是位于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方姓起源的另一种说法:周宣王的大臣,姓姬。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姓氏,形成方氏的一支。因方叔食的居住的在河南洛阳,他的后代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主要在洛阳发展繁衍,后来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此,方氏以“河南”为堂名。自唐代至民国,历38世、1100多年,方氏不仅在中原发展繁衍,而且多次南迁,相当广泛地分布在江南各省,有些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从清初开始,福建方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人到海外谋生。
在中国历史上,方氏的名人有唐代江南农民起义首领方清、诗人方干;宋代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诗人方凤、词人方岳;元代文学家方回、画家方从义;明代学者方孝孺、四川农民起义首领方四;明清之际有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清代有散文家方苞、文学家方玉润等。
袁yuán
【历代名人】
袁绍:东汉末年的军阀。
袁崇焕:明代着名军事家。
袁枚:清代着名文学家。
【姓氏溯源】
西周初,周武王把亮舜的裔孙妫满封在陈(现在的河南淮阳),并建立了陈国,他的第11代世孙中有个叫诸的,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用祖父的字姓,就是爰姓。当时爰与辕通用,所以爰涛涂又写作“辕涛涂”。
到秦代末,涛涂的裔孙告避难生活在河、洛之间,告儿子政,在西汉初去掉“车”字旁,开始以袁为姓。
在秦汉时期袁氏已向外地迁移。但是,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为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袁政9世孙袁生的玄孙袁干,封贵乡侯,他的儿子、孙子世代任代大官僚,因而使“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袁绍,东汉末为司隶校尉,在与各地方势力的混战中,占有了冀、青、幽、并4州,成为当时地盘大士兵也多的割据势力。袁术,刚开始时是虎贲中郎将,后来占据了南阳(现在的河南)又割据了扬州(现在的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间),197年曾在寿春(现在的安徽寿县)做皇帝。
唐代有文学家袁郊,浙东农民起义首领袁晁,南宋有史学家袁枢。元代有评论家袁桷,明代有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并称为“三袁”,还有军事家、兵部尚书袁崇焕,诗人袁凯,科学家袁黄,戏曲作家袁于令,清代有诗人袁枚,画家袁江。
柳liǔ
【历代名人】
柳宗元:唐朝着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
柳永:宋代着名词人。
【姓氏溯源】
柳姓主要有二种来源:一是由展姓发展而来,春秋时鲁国有个主管刑狱的人叫展禽,受封于柳下,人称柳下惠,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二是楚怀王的孙子,秦末时被项羽推举为首领,在柳城建都,其子孙也以柳为姓。
史shǐ
【历代名人】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着称。
史思明:唐代节度使,“安史之乱”的发动者。
【姓氏溯源】
史姓是用官职为姓氏。史佚是西周初年的史官,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史姓就是这位史佚的后代。
此外,据《北史》《新唐书》等书记载,古代有个史国,属昭武九姓政权之一,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故地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南方,一度属唐管辖。史国人来中国定居的,就用国名“史”作为姓。
在西汉以前史姓分布已相当广泛。唐、五代时,现在的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姓;宋代,现在的江西、河北、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史姓已经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姓迁到海外者,侨居到新加坡等国家。
史姓名人辈出,史不绝书。西晋有个画家史道硕,他有4个弟弟皆以善画得名。唐代,溧阳人史务滋,在武则天时任宰相。又有宁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参与安禄山叛乱,在759年在魏州(现在职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后杀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他的长子史朝义,761年杀父即位,年号显圣,次年败出逃,后自缢死。明末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清代有文学家史震林等。
唐tánɡ
【历代名人】
唐寅:明代着名画家,人称唐伯虎,擅长画山水。
唐赛儿:明代山东农民起义的女英雄。
【姓氏溯源】
据史书记载,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叔虞。鲁定公在位时(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灭掉,唐国子孙以国为姓氏,就是现在的唐氏。
古代还有一个姬姓的唐国,在今天的湖北随县西北的唐北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吞并,他的子孙以国为姓氏,也姓唐。
根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白狼王有唐姓,陇西羌族也有唐姓。这就说明东汉时少数民族中已经有了唐姓。
早期的姓唐的人主要分布在魏、楚、晋、秦,战国时的魏国有老臣唐睢,楚国有两个唐昧,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占星家,还有辞赋家唐勒。西汉的时候,唐睢的孙子唐厉被封为斥丘侯。东汉时,唐翔为丹阳(今天的安徽当涂县)的太守,并在当地安家居住;南朝的齐国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在浙江起义,曾攻占钱塘,称皇帝,国号吴,这样看来,南北朝时期姓唐的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代初期,已有河南固始的唐氏移往福建居住,宋代有晋昌的唐氏随着宋家王朝向南迁都,定居江西宁都,后来又迁到广东潮阳,大埔,还有迁到梅州的和广西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姓唐的名人辈出,除上面提到的一些人之外,还有唐代的诗人唐衢、宋代的医学家唐慎微、元代的画家唐棣、明朝初期的山东家民起义女首领唐赛儿、明代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散文家唐顺之;清朝初期有思想家唐甄,清朝末期有维新派唐才常;近现代有唐绍仪,医学家唐宗海等。
薛xuē
【历代名人】
薛仁贵:唐朝名将,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民间有许多他的故事流传。
薛稷:唐朝书法家、画家。善画人物、花鸟,书法精美,为“唐初四大家”之一。
【姓氏溯源】
薛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黄帝时的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一支叫禺阳的,被封于任地(约今山东省济宁),得任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省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曾一度迁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薛。其裔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商末,周伯季历娶挚国之女太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成的后裔为薛侯。春秋后期,薛国再次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薛国历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为官,因以国名为氏。
二是出自妫姓,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吴录》所载,孟尝君是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齐相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即任姓薛国旧地),田婴死后,田文袭封,仍以薛为食邑。至秦灭六国,失封,子孙分散。西汉初,田文之孙田国、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县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为薛氏。
三是由他姓或他族改姓薛的。
战国时薛姓已经播迁到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三国时,姓徙居到现在的甘肃境内。唐末,福建薛姓又分衍出广东海阳、五华、兴宁、梅州等支派。从清康熙时始,闽、粤薛氏陆续有迁入台湾的人,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历史上知名的薛姓人物较多,北魏有响应盖吴起义的蜀族首领薛永宗。隋代有诗人薛道衡,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唐代,农民出生的大将军薛仁贵,书画家薛稷,诗人薛据,女诗人薛涛,文学家薛用弱;还有高宗时宰相薛振,玄宗时宰相薛讷。北宋有司空、史学家薛居正,书法家薛绍彭。南宋有金石学家、文字学家薛尚功,学者薛季宣。明代有医学家薛立斋,散曲家薛论道。清代有医学家薛雪,嘉庆时象棋名手薛丙,刑部尚书、法学家薛允升,清末外交官、改良主义政治家薛福成等。
贺hè
【历代名人】
贺若弼:隋朝时着名大将军。
贺知章:唐代着名诗人。
贺真:宋代着名画家。
【姓氏溯源】
贺姓主要出自姜姓,是为避讳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的曾孙庆封因内乱逃到吴国。到东汉时,为避讳汉安帝父亲刘庄的名讳,将姓“庆”改为同意的“贺”字。
倪ní
【历代名人】
倪萌:汉代着名的孝子,以仁义敦厚闻名。
倪灿:清代书法家。
【姓氏溯源】
倪姓主要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春秋时期,邾武公将儿子封在郳,建立了郳国,他的子孙则以国为姓,亡国后为了避仇,改郳为倪。
毕bì
【历代名人】
毕宏:唐朝画家,善画山水、古松奇石。
毕昇: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姓氏溯源】
毕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分封时,将哥哥毕公高封在毕国,后来毕国灭亡,毕公高的后人便以国名为姓。二是少数民族改姓。
郝hǎo
【历代名人】
郝隆:晋朝名士。
郝定:金末红袄军首领。
郝懿行:清代着名学者。
【姓氏溯源】
上古时的太昊,相传就是伏羲氏。太昊有个大臣叫郝省氏,被封在太原的郝乡,以他的封地为姓氏,就是郝氏。
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以外,古代东北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氏。
秦、汉时期,郝氏主要在今陕西、山西、河北省境内发展繁衍。
隋,唐至宋、元时期,郝氏除在以上的几个地区发展外,还分布在今天的山东、四川,江苏,浙江、河南等省。
隋末有农民起义的首领郝孝德。唐代有高宗朝的宰相郝处俊;宋代有画家郝澄,郝士安、郝锐。元代有郝经,着有《续后汉书》等;明,清时期,郝氏在南方的分布更加广泛,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郝氏的聚居点。明末有学者郝锦是安徽六安人;清代郝姓着名人物是经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
于yú
【历代名人】
于谦: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着名的民族英雄。
于成龙:清朝前期的能人,着名的水利专家。
【姓氏溯源】
于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二是东海(今山东东南苏北地区)于公的后代。三是唐朝淳于氏为避讳皇帝李纯的名,而改姓于。
康kānɡ
【历代名人】
康泰:三国时吴国的海外旅行家。
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
【姓氏溯源】
康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成王的弟弟康叔的后代。二是出自西域康居国王子的后裔。三是他族的加入或因避讳而改康姓的。
顾ɡù
【历代名人】
顾恺之:东晋着名的画家。
顾宪成:明代东林党人的领袖。
顾炎武:明末着名政治家、思想家。
【姓氏溯源】
顾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昆吾氏,夏代昆吾氏的子孙被封在顾国,夏末时被商汤攻灭,散居各地的顾伯子孙便以国为姓。二是出自越王勾践的后裔。
孟mènɡ
【历代名人】
孟轲:战国时着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孟浩然:唐朝着名诗人。
【姓氏溯源】
孟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源自春秋时的鲁国公族,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始祖为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共仲。二是源自春秋的时的卫国,其始祖为卫灵公之兄孟絷。
黄huánɡ
【历代名人】
黄歇:战国时楚国相父,被封为春申侯,“战国四公子”之一。
黄盖:三国时东吴名将。
【姓氏溯源】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他的后代分为14个姓,其中的黄姓是他的后裔在商末周初时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黄国被楚国灭后,其国人皆以黄为姓氏。
黄姓的另一支起源是远古时从河南黄水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
亡国后的黄姓人氏,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内。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名黄歇)被封于江苏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在江苏定居。自战国后期以来,湖北武汉一带一直是黄姓繁衍的中心。汉代以后,由于做官等原因,黄姓逐渐向大江南北迁徙,尤其是在宋代,黄姓得到广泛的播迁,发展到全国各地。
黄姓人才辈出,历代都涌现出一些颇有建树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黄石公;西汉丞相黄霸;东汉神童黄香;三国时有名将黄忠,黄盖;唐代最着名的人物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他于875年起义,881年攻克洛阳,继又于当年年底进入长安,做上了皇帝,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根据地,起义很快便被镇压,黄巢自杀;五代有画家黄筌,北宋有着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南宋末有思想家黄震;宋元之际有音韵训诂学家黄公绍;元代有女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和书法家、音乐家、画家黄公望;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女文学家黄娥;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围棋国手黄龙士,篆刻家、书画家黄易,诗人黄景仁。
黄姓为我国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
萧xiāo
【历代名人】
萧何:西汉名臣,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萧道成:南朝齐的建立者。
【姓氏溯源】
萧姓主要出自子姓。春秋时,大夫子心因平乱有功,受封于萧地,建立了萧国,后萧国为楚国所灭,共子孙便以国为姓,世代姓萧。
姚yáo
【历代名人】
姚崇:唐代名臣,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绩卓着的贤相。
姚广孝:明代《永乐大典》的编修官。
【姓氏溯源】
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