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在薛,设法招致从各诸侯国来的士人,连一些流亡的或犯了罪的人都投到孟尝君的门下。孟尝君拿出全部家产招待他们,所以,天下之士皆为孟尝君所吸引,食客达到几千人。他们不论高低贵贱,一律和孟尝君平等而处。宾客来的时候,孟尝君在前厅坐着和宾客谈话,屏风之后专门有人负责记录谈话内容,家住哪里,亲戚在什么地方。客人一走,孟尝君便派人按记录去慰问客人的家人和亲戚,以此来招揽人心。一次,孟尝君在晚上招待客人吃饭,一个客人坐的地方被东西挡住了,看不见光亮。这个客人大怒,认为招待自己的饭和别人不一样,没吃完就起身离去。孟尝君连忙站起来,亲自端着饭碗和客人的饭相比较。这个客人见自己错怪了孟尝君,非常羞惭,就拔剑自刎了。从此后,投到孟尝君门下的士人就更多了。孟尝君一律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人人都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亲近。秦昭王听说了孟尝君贤能的名声,便先派泾阳君到齐国去当人质,然后要求会见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到秦国去,宾客们没一个愿意让他去,但怎么劝孟尝君也不听。
苏代(苏秦的弟弟)对孟尝君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和一个土偶人在一起说话。木偶人对土偶人说:‘天要下雨,你就要完蛋了。’土偶人说:‘我是泥捏的,坏了以后重归于土。可天一下雨,还不知要把你漂到哪里去。’如今秦国是虎狼之国,而您却想去,如果回不来,难道不被土偶人所笑吗?”孟尝君听了这话,便没有去。但周赧王十六年,孟尝君还是去了秦国。到秦国后,秦昭王即任孟尝君为秦相。有人对秦昭王说:“孟尝君很有才干,又是齐国公族。如今在秦国为相,必然先考虑齐国,后考虑秦国,这样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便撤了孟尝君的职,并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了他。孟尝君暗中派人去找秦昭王所宠幸的姬妾求情,这个宠姬说:“给我孟尝君的狐白裘(用狐狸腋下白毛皮做成),我便去给孟尝君求情。”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可在他到秦国来的时候,已经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因此孟尝君十分着急,问手下的宾客们有什么好办法,宾客们没有一个说话。最下坐的一个能为狗盗的人站起来说:“我能得到狐白裘。”他晚上趁着黑夜装成狗潜入秦宫之中,把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偷了出来,孟尝君立刻把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向秦昭王求情,秦昭王下令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被释放后,怕久而生变,连忙带着人改名换姓,向东奔跑,在半夜的时候,到达了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昭王放了孟尝君后,又后悔了,派人召孟尝君,却发现孟尝君逃走了,急忙派人追赶。孟尝君他们到达函谷关后,却出不了关。按照秦国的法律,每天要等鸡叫时才放来往行人出关。孟尝君见关门紧闭,急得团团转,生怕被秦昭王派的人追上。孟尝君居于下坐的门客中有一个人能学鸡叫。他急中生智,学起了鸡叫。别的鸡一听,以为时辰到了,也跟着鸣叫起来。这样守关的人才开关放行。孟尝君一行出关不到一顿饭功夫,秦昭王派的人便追到了函谷关。他们见孟尝君已经出关逃走,便转回秦国了。当初,孟尝君把为狗盗和学鸡叫的这二人列入宾客的行列中,宾客们都很瞧不起这两个人,等孟尝君在秦国有了危难,却终于是这两个人救了他。
从此之后,宾客们都非常佩服孟尝君善于招揽人才。这便是当时“士”这个阶层在社会上的活动典型。以后,孟尝君的许多危难,都是这些“士”们帮助了他。
一二、避实就虚的徐达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年号为洪武。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后,徐达与他在济南会师,并平定了乐安地区的叛乱。率军退回济宁,驾船沿黄河逆流而上,进逼汴梁,元朝守将李克彝弃城逃跑,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西进,攻人洛阳,与元朝将领脱因帖木儿在洛水北岸会战,将其击退。梁王阿鲁温宣布河南投降,于是徐达率军相继占领了嵩、陕、陈、汝等州,直捣潼关。守将李思齐逃往凤翔,张思道逃往鄺城。徐达人关后,攻克华州。
捷报传来,朱元漳亲临汴梁,召徐达到住处,设宴款待他,并讨论北伐战略。徐达说:“我军占领齐鲁地区,横扫黄河、洛水一线,而元将王保保却还在徘徊观望;我军现已攻克潼关,李思齐等人仓惶西逃。可见元朝气数已尽,如果我们乘胜前进,直捣元朝大都,必会所向披靡,不战而胜。”朱元璋说:“不错。”徐达又提出:“如果我们攻克元大都,而元皇帝逃往北方,我是否应穷追不舍?”朱元漳说:“元朝国运衰微,就要自行灭亡了。所以用不着我们去追击。你追击元人出塞之后,只要守住边疆,防御他们进犯就可以了。”徐达接受了这个指示,便与副将军常遇春在河阴会师,派部下兵分几路,出兵黄河以北地区,接连攻克卫辉、彰德、广平。大军进至临清,派傅友德开通陆路,保证步兵、骑兵通行,又派顾时疏浚河道,保证水师通行,一切准备就绪,率军北伐。常遇春已攻克德州,徐达与他会合直取长芦,扼守住直治,建造浮桥,使大军通过。水陆两路同时出击,在河西务大败元军,攻占通州。元顺帝带着后妃和皇太子向北方逃去。过了一天,徐达在大都齐化门外布署军队,填平护城河,登上城墙。元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等人拒不投降,徐达将其处死,别的人则一概不予过问。查封了皇家仓库,登记宫中所藏图书宝物,下令指挥张胜率千余士兵把守宫殿大门,又下令官中宦官保护、看守后宫美女,严禁士兵抢掠、欺辱。所以大都城内百姓安居如故,市场上的交易也照常进行。
捷报传到,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作北平府,设置六个卫所,派孙兴祖等为留守,徐达、常遇春则率军西进,攻占山西。常遇春先攻克保定、中山、真定等地,冯胜、汤和攻下怀庆,并已越过太行山,攻取了泽州、潞州,徐达率大军随后进人山西。当时扩廓帖木儿正率军出雁门关,想经居庸关进攻北平。徐达听说后,与将领们商议:“扩廓率大军在外,太原必然空虚,而北平有孙光祖都督防守,完全可以抵御敌人。我们应该乘敌人没有防备之机,直捣太原,这样扩廓主力进不能取胜,退又无以防守,这就是兵法上所谓避实就虚的战术。如果扩廓帖木儿率主力回援太原,我们便与之决战,消灭他的军队。”将领们说:“很好。”于是徐达率军直扑太原。扩廓行至保安,听说明军扑向太原,果然回师救援。徐达选择精兵趁夜色突袭其军营,大败元军。扩廓仅带十八人逃走,元军投降,明军占领太原。乘势北上,攻占大同,又分兵几路夺下仍被元军占领的州县。很快,占领了整个山西。
一三、遭陷害的李善长
明太祖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太祖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建立军功,但他长期追随我,保证军队的后勤供应,功劳很大,应该对他重赏。”便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等衔,又任命他为大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每年俸禄四千石,并且子孙世代承袭。赐给他铁券,凭此铁券自己可免予追究两次死罪,儿子可免予追究一次死罪。当时与李善长同时被封为公爵只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共六个人。而李善长名列首位,皇帝的诏书中将他与汉代的萧何相提并论,评价很高。
李善长表面上待人宽容、平和,内心则比较计较、刻薄。参议李铁冰、杨希圣等对李善长稍有冒犯,他便将其治罪罢黜。曾与中丞刘基为司法问题发生争执,他理亏,刘基得罪了李,很不自在,请求离职回家。太祖所任命的张昶、杨宽、江广洋、胡惟庸都触犯了太祖,只有李善长还得到太祖的信赖。他享尽荣华富贵,流露出骄纵的迹象,太祖略微有些不满。洪武四年,他因病退休,太祖赐给他若干顷土地,拨给看坟民户一百五十户,赐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用士兵二十家。过了一年,疾病好转,太祖命他负责建筑临濠宫殿。把江南十四万户比较富裕的人家迁徙到境州,由李善长负责安排,所以在濠州滞了几年。洪武七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提拔为太仆丞,李存义之子李仲、李伯也都被地方官提升。洪武九年,太祖把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棋,封之为驸马都尉。刚定婚那阵,公主严格地遵守妇女的道德规范。李家可谓显赫一时,当时的人无不羡艳。李棋娶公主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江广泽、陈宁上书太祖说:“李善长因备受宠信,所以放肆骄横,陛下生了十天病,不能上朝了,他也没来问候一下。驸马都谢李棋接连六天不来上朝,被召来上朝,也不承认错误,这是大不敬的罪行。”因此,削减了李善长一千八百石的俸禄。不久,太祖命他与曹国公李文忠主管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一起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督建圜丘。
胡惟庸开始是宁国知县,后得到李善长推荐,担任太常少卿,后升为丞相,因此,和李善长互相往来密切。而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之子李佑,是胡惟庸从女的丈夫。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处死刑,被株连的人很多,李善长则纹丝未动;御史台中丞空缺,太祖命李善长处理御史台事务,对好几件提出了意见。洪武十八年,有人向太祖报告说李存义父子实际上是胡惟庸的同伙,太祖下诏免他一死,软禁在崇明岛。李善长却未向太祖表示谢意,太祖怀恨在心。又过了五年,李善长已七十七岁,年老昏庸,无法约束下属、子弟。他准备给自己修建私邸,从信国公汤和处借用了三百名士兵,汤和偷偷报告了太祖。四月,京城中有许多人因犯罪将被流放到边境地区,其中有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等,李多次为其求情。太祖大怒,审问了斌,丁斌以前曾在胡惟庸家干活,于是供出李存义过去和胡惟庸相互勾结的情况。太祖下令逮捕李存义父子,严加审讯,供词中牵连到李善长,说:“胡惟庸产生了谋反念头后,派李存义去引诱李善长,李善长怒喝道:‘你在说什么呢?让人知道,这是株连九族的重罪!’此后,胡惟庸又派李善长的老朋友杨文裕去劝服他说:‘事成之后,会把淮西地区分封给你。’他很吃惊,没敢答应。但已有点动心。于是胡惟庸亲自出马劝说李善长,李仍不答应。过了很久,胡惟庸又派李存义去做工作,李善长叹道:‘我老了,我死之后,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吧!”’又有人告发李善长的罪行:“将军蓝玉北出边塞,到捕鱼儿海,捕获了胡惟庸派去与北方沙漠中蒙古人勾结的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压下没有报告皇上。”趁此机会,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善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嘀咕。罪名已基本拟好,大致说李善长身为开国元勋、朝廷重臣,明知有人谋逆,却拒绝告发,狐疑观望、首鼠两端,大搞两面派,可谓大逆不道。恰好当时星象剧变,占卜结果是应撤换大臣。于是太祖下决心将李善长及其妻子女儿、兄弟侄子等一家七十余口全部处死。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店胜宗等都已在胡惟庸一案中被株连处死,连已去世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也被株连。太祖亲笔书写诏书列举李长善的罪状,并将其狱中供词和他人供词编辑为《昭示奸党三录》,颁布天下。李善长之子李棋与公主徙居江浦,在那里去世。李棋之子李芳、李茂由于其母亲系公主,兔子追究。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为旗手卫镇抚,取消其世袭之职衔。
李善长被处死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对太祖说:“李善长曾与陛下同心同德,出生人死,辅佐陛下夺取天下,论功是大臣中的第一位,李氏一门;活着的人封为公爵,死了的人被封为王,儿子娶了公主,许多亲朋好友当了官,做为巨子,荣华富贵已到了极点。如果说他想自己图谋不轨,篡夺政权,还有一点可能,现在却说他想帮助胡惟庸篡权,则大谬不然,没人会信。一般人对他的儿子的爱总是超过对其侄子的爱;已经在平静地享尽人臣所能享受的荣华富贵的人,肯定不会痴心妄想去想望享受天子之富贵。李善长与胡惟府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孩子与亲戚,他与陛下的关系,则相当于亲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即使李善长辅佐胡惟庸篡权成功,也不过是开国元勋,被封为太师、国公、王侯而已,他的儿子娶公主、女儿被纳为皇妃而已,和现在相比,还能增加什么呢?况且,以李善长之智谋,难道会不知道天下并不是投机取巧可以夺得的。元朝末年,想成就帝王之业的有多少人?然而无不身败名裂,就是能保全性命的又有几个人呢?李善长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怎么会在年老体衰之时去蹈此覆辙?大凡干这种事情的人,肯定是同陛下有深仇大恨,迫不得已,犹如父子之间某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激变以求摆脱灾祸一样。现在李善长的儿子李棋是陛下的乘龙快婿,陛下与他之间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他为什么要冒险做这种事?如果说是天象发生灾异性变化,有个大臣应承受这场灾异,所以就杀了他以回应天上的灾异,这尤其荒唐。我担心天下人听说后,会说象李善长这样有丰功伟绩的人,下场尚且如此悲惨,那我们就会丧失人心,国家就会失去合法性。现在李善长已经死了,我说了也没用了,我只是希望陛下把这件事引以为戒,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太祖看了他的奏章,也没有怪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