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看法
11210100000094

第94章 赵丽华:安徽的高考作文可以写诗歌了

著名的“梨花体”诗歌创始人赵丽华女士,我跟你一样是个诗歌爱好者,曾经痴迷诗歌是在大学期间的上世纪90年代。不过,敝人如今没有一点写作诗歌的激情,是边写边撕。写诗歌的人比读诗歌的人多,没有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因素,文化多样性也是个中原因,诗歌的没落,恐怕要把板子打到诗歌界的屁股上。

你对诗歌的着迷和执著精神值得敬佩,但你的那个所谓“梨花体”敝人是没有办法读懂,何谓“梨花体”?如诗歌这般断句的记叙语言就是诗歌的话,我只能怀疑中国的诗歌评论界,怀疑生活,当然教育部门也是一个不能放过的重要领域,他们拒绝高考考生写诗歌,就把本来是文学的主流打入“冷宫”,从诗歌的发展历程来看,诗歌一直就是主流表达。小说为什么要“小”,散文是“散”,都是与诗歌地位的一个区别,从名字上就划清界限。如今诗歌尴尬的局面,处处受人“歧视”,加以限制。被边缘化,好像受宠的“贵妃”失宠,好孤单好寂寞。导致现在的局面,我们一味去责备外在环境,而不多照照镜子,恐怕是很难有所突破的,也才有你的“梨花体”一出道就迅速串红的滑稽场面。

赵丽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可以写诗歌了。你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很失望”,你要看清楚题目啊。2008高考安徽卷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文体不限,字数800字。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突破,近年来的高考一直限制写诗歌,去年我写了一篇《高考作文不应限制诗歌》的评论性文章,对此进行过呼吁,看来有敝人的一丁点功劳。这个题目本来就具有诗意,何不写诗歌呢?“带着感动出发”和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是带有诗意的表述。

高考不能拒绝诗歌,高考不能没有诗歌,这是本人多年来的观点。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施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

作为我国第一考的高考,拒绝诗歌,将诗歌拒之门外,有损诗歌大国的形象,也不利于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由此还扼杀了部分考生的特长,对选拔人才更显公平。

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没有限制文体,可以写诗歌,对于教育部门来说是一大进步,解放思想的体现。对公平选拔又增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对诗歌的繁荣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令人备感欣慰。

(原载 新浪网 腾讯网 人民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