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看法
11210100000008

第8章 从暂住到居住赋予国民待遇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工作,8月1日起,深圳市居住证制度将正式开始实施,而实施了多年的暂住证制度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按照推进计划,今年内,深圳市将对500万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南方日报》7月31日)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思想进步的标志。以往的暂住证政策强调“外来”概念,未保护公民的合理流动权,反而侵害了公民的自由和合法权利。在市民与外来工之间,各种待遇和福利区别对待,外来人口难有归属感,有失公平。在效率上,“候鸟”们暂时栖息,难以稳定,迁徙流动,对急需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深圳等城市产业升级带来不利。取消暂住证,升级为居住证,让外来人员享受与同城市民同等待遇和服务,切实维护外来人口的利益,是城市管理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外来人口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自由和宽松时,又怎能不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呢。在追求民主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居住证制度是人口管理从强硬向人性的一种转变。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二元分离的户口体制,农村户口要进入城市是受严格控制的。只能通过考大学、招调工、招调干等途径改变农民身份。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他们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人口,但还是农村户口,身份问题一直未解决。实行居住证制度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给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以及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的异地户口者一个公平、合法地成为本市公民的机会。实施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措施,保障了公民迁徙的自由。深圳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一直领全国风气之先,也在很多地方和香港实现了接轨。对深圳有贡献的人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的“盲区”。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管理更加科学全面。暂住人口是城市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居住证的实施,更加有利于加强人口治安管理。其信息含量将涵盖暂住人员的个人犯罪记录、计生情况、出租屋租赁情况等。管理应该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为前提,政府的管理是权力服务于权利的体现,而绝不是权力消灭权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公民的权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来人口并未进入政府管理的视野范畴,他们游离于政府的视线外,当然,他们也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服务、免费技能培训,缺乏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这种“相安无事”的现状随着深圳经济结构的转型、城市形象更进一步迈向文明,成为一种不得不打破的必须。管理更加人性化。居住证规定办理时间为进入深圳30天内,改变了过去暂住证制度下凡暂住3日以上均需办理暂住证的“一刀切”管理模式。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赋予国民待遇。一字之差,并非文字游戏。仅一字之差,从心理上对常年居住在此的外来人员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可的形式。不少外来年轻人将青春奉献给了这个城市,他们不仅需要归属感,也希望平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因为户籍政策的限制,这些对深圳有贡献的人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的“盲区”。居住证持有者将享受诸多市民待遇,办理以自愿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格歧视,办证属于强制性。

居住证是持有人在深圳市居住、工作的证明,可以凭其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相关事务,查询相关信息而暂住证没有优惠待遇。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与深圳市居民一样的优惠政策。放开人口自由迁徙的障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项改革举措的实施,不愿看到仅仅是字面的改变,最终成为文字游戏,换汤不换药。希望深圳的这一改革举措与经济改革那样,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榜样和潮头。不能着眼于以此来改观当地治安状况这个点,而更多的是如何推动外来人口的稳定性,焕发他们的创造性,为深圳的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做好更多服务,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才能更加和谐地推进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奠定基础。居住证不仅赋予的是国民待遇,而且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

深圳!今夜我不想离去!

(原载《深圳商报》奥一网 南方网 天山网 云南网 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