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山海经(第五卷)
11187600000073

第73章 女神女娲抟土造人

那是在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便按性别和年龄简单地进行分工劳作。由青壮年男子主要负责外出狩猎、捕鱼,女子则从事采集果实,并看守住所、加工食物、缝制衣服、管理杂务、养护老幼等劳动。

在当时,女子采集野果要比男子渔猎的收获稳定得多,而且这成为了氏族成员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维系氏族生活的基本保证。又由于妇女在生育上的特殊作用,而繁衍人口又关系到民族和部落的存亡,因此,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掌握着氏族的领导权。

在这个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氏族成员的世系是根据母系的血统来决定的,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认得自己的父亲,母亲的领导起了巨大作用。

由于这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我们的祖先们面对自身,就开始思考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们不能正确解释人类的起源问题,于是,他们就以贫乏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来描述人类自身的起源问题,描绘了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情境,于是就创造出了一个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那是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大地上有了灿烂的阳光和绚丽的花草,显得十分美丽。这时,一位美丽女神女娲从天而降,她沐浴着大地的阳光和轻风,欣赏着山川草木的美景。女娲看到,尽管大地上有很多生物,有花草树木,还有鸟兽虫鱼,但却显得死气沉沉的。

有一天,女娲行走在大地上,她感到非常孤独,觉得应该给天地之间增添一些更加有生气的东西,使得大地具有活力。

在一个偶然机会,女娲来到一处水池边,清澈碧透的池水,倒映出她那秀美的身影。于是,她抓起地上的黄土,就照着自己映在水中的样子,揉团捏成了一个娃娃形状的小东西。

说来也很奇异,当女娲把这个泥娃娃放到地面上时,这个小东西就有了生命,眼睛睁开了,嘴巴张开了,还手舞足蹈、活蹦乱跳的。女娲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异常欣慰,就给这个泥娃娃取名叫做“人”。

这个人的身体虽然很小,但因为是女神亲手造的,所以,他与飞鸟、走兽都不同。他集天地的精华,是万物中思想最丰富的生命,他有管理大地的智慧。

女娲看到人活了,她就更加努力地工作起来。她打水、和泥,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泥人在她的手中诞生了。这些可爱的小人儿一落地就围着女娲欢呼、跳跃,并亲切地叫她“妈妈”,以表达对女娲赋予他们生命的感激。然后,他们就成群结队地离去了。

看到这些小人儿,女娲充满了惊讶和安慰。她就继续工作着,于是越来越多活生生的小人儿从她手中来到了地上,女神就随时能够听到周围人的欢笑声了,她再也不感到寂寞和孤独了,因为大地上有了她创造的儿女。

女娲还想让这些机灵的小生灵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远远没能达到她的愿望。十分疲劳的女娲,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找到一根树枝,把它放到水塘中,然后把水塘搅混,使树枝沾满了泥,然后她把树枝用力一甩,泥点落到地上,竟也变成了一群群小人儿。

女娲高兴极了,她不停地甩着树枝,不久,大地上便布满了人类的踪迹了。从此,人类在大地上生活繁衍,生生不息了。

关于女娲造人还有个传说:传说,由于洪水爆发,除了伏羲和女娲,大部分人都灭绝了,伏羲和女娲为了使人类能够繁衍下去,便决定结为夫妻。

据神话传说《山海经》记载,女娲和伏羲兄妹商议结为夫妻,又觉得羞耻,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上天,决定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他们各自点起了篝火,发下大愿心,说:“上天如果不让人类绝迹,要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合为一股吧!若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分开吧!”

两股浓云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为了繁衍人类便开始了交合,他们都非常怕羞,伏羲便用草编织的扇子遮住彼此交合时候的表情。

伏羲和女娲成婚后,一心想让人类成为万物的主宰,可光凭女娲一个人能生多少孩子呢?俩人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忽然有一天夜里,女娲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天爷对她说:“你不用发愁,你可以挖些黄土,用云阳河水和成泥,抟土造人。”

第二天,女娲就叫伏羲在山前弄了一块平地,挖了些黄土,舀些云阳河水和成泥,动手捏泥人。女娲照着伏羲的样子捏了许多泥人,又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许多泥人,她把捏好的泥人放到伏羲弄好的平地上晾晒。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所有的泥人居然全都变活了,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女娲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显得十分稀少。

女娲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都变成了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干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于是,女娲就将男女分开,还看各自的模样,俏丽配英俊,高个合高个,为他们配双结对。老天爷得知女娲将人按俊丑配双,急派风雨雷电诸神下凡找女娲论理,没想到他们把“论理”错听成“淋雨”,就一路电闪雷鸣,带着狂风暴雨一路奔来。

女娲见天气骤然变坏,就赶紧往洞里收泥人,慌刮之中把俊丑、高矮、胖瘦不一的泥人混到了一起,还有的泥人被碰断了胳膊,跌坏了腿,弄歪了鼻,自此世上便有了先天残疾之人,世上的婚姻也从此改变了以相貌结缘的习惯。

相传女娲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块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娲放眼望去,不禁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娲急施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

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邃认识和浅近质朴的表述。女娲用“黄土”孕育了中华民族,既浪漫而生动地揭示了女娲始祖孕育中华民族的历史,也科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来自黄土地,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向往。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所承载的“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已经内化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品性,支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和传承不衰的古老历史。

关于女娲造人后确立婚姻制度的传说有很多,相传女娲造人后,男女之间是随意的匹配的。女子遇到男子,无一个不可使他为我之夫。男子遇到女子,亦无一个不可使她为我之妻。

所以后来生出的子女,他的父亲究竟是谁,连他的母亲自己亦莫名其妙。女娲看到这种情形,觉得不妥,就和伏羲氏商量,要想定一个方法来改正它。

伏羲问道:“你想定什么方法呢?”

女娲道:我想男女配做一对夫妻,必定使他们有一定的住所,然后可以永远不离开。不离开,才可以不乱。现在假定男子得到女子,叫做有室,女子得到男子,叫做有家,这家室两个字。就是一对夫妻永远的住所了。

伏羲问:“那是男子住到女子那边去呢?还是女子住到男子这边来呢?”

女娲答道:“我以为应该女子住到男子这边来。因为将男子和女子的体力比较起来,男子身强,女子体弱。那么男子去供给女子,保护女子,会比较容易。而女子以生理上不同的缘故,有时不但不能够供给男子、保护男子,相反必须受男子的供给与保护。既然如此,那么女子应该服从男子,住到男子那边去。所以我定了一个名字,男子得到女子叫做娶,是娶过来,女子得到男子叫做嫁,须嫁过去。大哥,你看这个方法怎样?”

伏羲听后觉得男女成了夫妻,就是室家之根本,尽可以公共合意,脱离他们现在的住所,另外创设一个家庭,岂不是好?何必要女的嫁过去,男的娶过来,使女子受一种依靠男子的嫌疑呢?就建议让他们自成一家。

但是女娲却想到,夫妻两个都有双方的父母,父母将子女辛辛苦苦养大,等到有了家室,儿子、女儿寻了一个匹配,双双的都到外边另组家庭,抛撇了一对老夫妻在老家里,寂寞伶仃,万一老夫妻之中再死去一个,只剩得一个孤家寡人,形影相吊,怎样过日子呢?

况且人年纪大了,难免耳聋眼瞎,行动艰难等情形,或者有些疾病,全靠有他的子女在身边,可以服侍他,奉养他。假使做子女的都各管各去了,这老病的父母交付何人?

讲到报酬的道理,子女幼时不能自生自养,全靠父母抚育,那么父母老了,不能自生自养,当然应该由做子女的去服侍奉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可另外居住,抛撇父母不管呢!

伏羲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伏羲又问道:“你所说男子必定要娶,女子必定要嫁,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但是在那嫁娶的时候,另外有没有条件呢?”

女娲道:“我想还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正姓氏,第二个是通媒妁,第三个是要男子先行聘礼。”

伏羲听后觉得不解,姓氏这个东西,为什么要进行管理呢?于是女娲解释说,夫妻的配合是要他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但是同一个祖宗的男女却配不得夫妻,因为配了夫妻之后,生出来的子女不是聋就是哑,或者带残疾。就是一时不聋不哑,不带残疾,到了一两代之后终究要发现的,所以要管理姓氏,是同姓的人不要配合。

伏羲听后觉得有理,又问通媒妁是什么意思?女娲再次解释了起来,原来通媒妁是让郑重嫁娶的意思。当时的人们配合全是由于情欲的冲动,而没有另外的心思。所以那种自由配合的夫妻,后来分开的亦是很多。夫妻配合,原想组织一个永远的家庭,享受永远之幸福的。

所以想通过媒妁的方法来使两个人拥有固定的关系。男女两个,果然要嫁要娶了,打听到或者看见到某处某家有一个可嫁或可娶之人,那么就请自己的亲眷朋友或者邻里,总要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出来做个媒妁。

先商量这两个人到底配不配,年纪如何,相貌如何,性情如何,才干如何,平日的行为如何,一切都斟酌定了,然后再到那一方面去说。

那一方面,亦如此请了媒妁,商量斟酌定了,大家同意,然后再定日期,行个嫁娶之礼,一切都是由两方媒妁跑来跑去说的,所以叫做通媒妁。

女娲见伏羲还有疑惑,接着解释,告诉了伏羲照这个方法有很多好处。

一则,可以避免男女情欲的刺激。因为男女自己直接商量,虽则各个都有慎重选择的意思,但是见了面之后,选择慎重的意思往往敌不过那个情欲的冲动,急于求成,无暇细细考虑也是有的。

现在既然有媒妁在中间说话,那媒妁又是亲眷、朋友、邻里中年高德劭靠得住的人,那么对于男女两个的可配不可配,当然仔细慎重,不至错误。

二则,可以避免奸诈的行为。男女自己配合,两个果然都是出于诚心那也罢了,最可怕的其中有一个并不诚心,或是贪她的色,或是贪她的财,或竟是贪图一时之快乐。于是用尽心机,百般引诱,以求那一方面的允许。

青年男女有何见识,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其中。即或觉得这个事情有点不妙,但是观而之下情不可却,勉强应允也是有的。到得后来,那个不诚心的人目的既达,自然立刻抛弃。那被抛弃的人当初是自己答应的,自己情愿的,旁无证人,连冤枉也没有处叫。假使经过媒妁的商量斟酌,就可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三则,可以减少夫妻的离异。男子出妻,女子下堂求去,夫妻两个到得万万不能同居的时候出此下策,亦是无可如何之事。但是,如果可以委曲求全,终以不离异为是。因为夫妻离异,究竟是个不祥之事呀!

不过人的心理都是喜新厌旧的,虽则嫁了娶了,隔了一晌,看见一个漂亮的人,难免不再发生恋爱,既然发生恋爱,当然要舍去旧人,再去嫁他娶她了。如果嫁娶的时候,限定他必须要通媒妁,那么就有点约束了。

已经请媒妁的,何以忽然又要请媒妁?他自己一时亦开不出这个口。况且媒妁跑来跑去,何等麻烦。嫁娶的时候又不知道要多少保媒费用,那么他们自然就不敢轻易离异,希图再嫁或再娶了。

伏羲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接着问道第三个条件行聘礼是怎么一回事?

女娲回答道:“这些条件是我专对男子而设的。我主张女子住到男子那边去,我又主张女子服从男子,这是我斟酌其中的道理而说的,并非是重男轻女。我所以定出这个行聘的方法来,凡嫁娶之时,已经媒妁说明白了,男子必先要拿点贵重物件送到女家去,表明诚心恳求的意思,又表明尊敬礼貌的意思,这个婚姻才可以算确定。让那些男子知道,夫妻的妻字是齐字的意思,那么他们便会相敬如宾,不容易反目了。大哥,你说是不是?”

伏羲道:“道理是很充足的,不过那行聘的贵重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索性也给他们决定了,免得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又要争多嫌少,反而弄出意见来。”

女娲道:“不错。我想现在最通行的是兽皮,最重要的亦是兽皮,就决定用兽皮罢。”

伏羲道:“用几张呢?”

女娲道:“用两张皮,取一个成双的意思,不多不少,贫富咸宜。大哥你看如何?”

伏羲笑道:“好好,都依你,都依你。只是你几个方法定得太凶了,剥夺人家的自由,制止人家的恋爱,只怕几千年以后的青年男女要大大的不依,骂你是罪魁祸首呢!”

女娲也笑道:“这个不要紧,随便什么方法,断没有历久而不变的。果然到了那个时候,另有一个还要好的方法来改变我的方法,我也情愿。况且一个方法能够行到几千年,还有什么说,难道还不知足吗!”

当下兄妹二人商议定了,到了第二日,就告诉百姓,以后男女婚姻必须按照女娲所定的办法去做,并且由女娲专管这件事。

女娲吩咐一个名叫蹇修的臣子,办理这媒妁通词的事情。自此以后,风俗一变,男女的配合不会同那些禽兽一样杂乱无章了。于是百姓给女娲取一个别号叫做“神媒。”

关于女娲有很多生动的神话故事,重彩描绘了女娲这位上古时期带领华夏先民治理洪水、孕育人类、建章立制、制作丝竹、创造文明、推进历史进程的始祖形象,高度赞扬了女娲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不屈不挠、仁慈博爱的始祖精神。

女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流传时间最久、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人物,关于她的传说很多,影响也非常广泛而深远。

据有关文献记载,女娲传说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广泛了。最早提出女娲神话传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他在诗歌《天问》中说:

女娲有体,敦制匠之?

这句话意思是:传说创造人类的女娲具有怪异的形体,那么女娲怪异形体又是什么匠人创制并图画出来的呢?东汉人王逸第一个在为《楚辞》作注时说,在传说中,女娲是人头蛇身。这就把屈原所说女娲的怪异形体具体化了。

在我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中,记述传说中的女娲可以化育万物,最后她自己的肠子也化为了神人。东汉时期学者应劭写的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书《风俗通义》中,对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也作了生动记述。

据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在渭河支流葫芦河畔有一座古老的女娲祠,还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用以祭祀女娲,在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以风为姓,所以这里还有和女娲有关的地名风台、风莹、凤尾村等。

在我国历代古籍中关于女娲的记述,大多是经历汉族长期口口相传之后,再由后世历代文人加工载录形成的。

鉴于女娲对人类初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后世的人们就把女娲尊奉为女皇。在河南涉县唐王峧山腰就有一座娲皇宫,传说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是人们为了祭祀女娲而修建的,也是我国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在我国云南的苗族、侗族地区,还把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邃认识和浅近质朴的表述。女娲用“黄土”孕育了中华民族,既浪漫而生动地揭示了女娲始祖孕育中华民族的历史,也科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来自黄土地,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向往。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所承载的“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已经内化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品性,支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和传承不衰的古老历史。

人类的始祖女娲造人之后,一向太平无事。

忽然有一天,天地大冲撞,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地面也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迸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人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女娲听到人类的求助声,她先杀死妖魔鬼怪和恶禽猛兽,然后平息了水患,接下来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

女娲到各个地方收集芦柴,搬运到天的裂口处,堆积得与天一样高,接着去寻找与天一样颜色的青石,由于地上没那么多,只好再拣些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从地心迸发的大火还没有全部熄灭,她用一棵大树点燃芦柴,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烧得通红。慢慢地,石块熔化了,象糖浆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等芦柴快烧完的时候,天上的大裂口被补好了。

尽管残破的天地被女娲修好了,但并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西北方向的天空略有点倾斜,所以太阳、月亮都不自觉地往那边跑;东南方向的大地,陷下去一个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朝东南方向流,大量的水积在那里,就形成了海洋。

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沟,名叫“归墟”。无论是地上的水,还是海里的水,都往这里流。“归墟”里的水,却总保持同样的状态,既不会增加,也不减少。因此不会溢出来淹没人类。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玉石雕刻的栏杆,许多神仙住在这里。

神山上的所有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山上还有许多奇特的树,这些树结的果实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好,凡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神仙们都穿洁白的衣服,背上长有小小的翅膀。平时这些神仙们在大海上、碧空下,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神仙们的生活快乐而幸福。

但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也有一件小小的烦恼。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中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有大风,便会漂流不定,这给神仙们来来往往造成不便。于是他们派代表向天帝去诉苦。天帝也害怕几座神山漂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归。于是吩咐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每座神山由一只大乌龟驮着,其余的两只守候在旁边,六万年轮流一次。这样一来,神山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欢天喜地。

不料有一年,巨人国“龙伯国”的一个巨人来到归墟钓鱼。巨人的身子象神山一样高大,他举起钓竿,接二连三地,从海底钓上来六只大乌龟。这六只大乌龟恰好是背驮神山的乌龟。巨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乌龟回家了。失去乌龟的两座神山“岱舆”、“员峤”被风吹到了北极,沉到海里去了。住在这两座神山的神仙们,都慌慌张张地搬家,带着东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满头大汗。

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发脾气,便把“龙伯国”的人的身体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惹事。剩下的三座神山因为有大龟背着,一直没有出什么事,至今还矗立在中国的东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