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11177400000095

第95章 喻皓的《木经》

“原文”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竣、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绦,又次曰前胁;后二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绦,末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唱;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译文”

讲建造房屋方法的书叫做《木经》,有人说是喻皓所著。大凡房屋有三部分:梁以上的是上部分,地面以上的是中间部分,台基是下部分。梁有多长,那么所造的房屋屋脊也应该相应有多高,以此来制作相应的椽子等构件的尺寸。比如梁是八尺长,那么屋脊就应是三尺五寸,这是建造厅堂的法则,这称为上部分。厅堂的柱子有多高,那么厅堂的基础也应造多高,以此来确定椽子等构件的尺寸。比如柱子高一丈一尺,那么台阶应该是四尺五寸。至于承重的斗拱和椽子,都有规定的法则,这称为中间部分。台阶分陡坡、中坡和缓坡三等,皇宫中台阶的坡度以御辇抬法的不同作为区分的标准:抬辇从下面往上登,前竿的人双臂伸直下垂,后竿的人双臂向上举直,这样的台阶是陡坡(抬御轿的共十二人,前面第一排的两人叫前竿,中间的两人叫前绦,最后一排的两人叫前胁;后面两人叫后胁,又后面的两人叫后绦,最后面的两人叫后竿。御轿前有队长一人,叫传唱;御轿后面有一人,叫报赛。)。抬前竿的人平肘抬,抬后竿的人平肩抬,这是慢道;抬前竿的人垂着手抬,抬后竿的人平肩抬,这是平道。这里所说的便是下部分。《木经》分为三卷。近年来对土木工程要求更加严榕完善,旧的《木经》大部分已经不适合了,没有人去重新编写,这也是优秀的工匠们应完成的一项任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