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羲之书,旧传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其后随太宗入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易之。元不曾入圹。本朝入高绅学士家。皇祐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于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
“译文”
王羲之的书法,以前流传只有《乐毅论》是王羲之亲笔写在石上,其他的都是写在纸上和绢帛上流传的。唐太宗收集了王氏父子的墨迹,只有《乐毅论》石刻版本,后来随着唐太宗葬入昭陵。朱梁的时候,耀州节度使温韬挖掘昭陵得到了它们,二王的墨迹重又流传到人间。有人说:“公主用假的版本换掉了真的墨迹,二王的真迹原本就没有入墓穴。”本朝时流入学士高绅家。皇祐年间,高绅的儿子高安世任钱塘县主簿,《乐毅论》就在他家,我曾经见过。那时石头已残破了,在末尾单独有一个“海”字的就是。他们家在后来的十多年中,高安世一直在苏州,石头已经破裂为几片,用铁丝拴在一起。后来高安世去世,《乐毅论》的石块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说,苏州一个富豪人家得到了它。也再没有见过。现在流传的《乐毅论》,都是临摹本,字的笔画不再有过去的清丽遒劲。王羲之的小楷字从此差不多绝迹了,象《遗教经》这样的墨迹,都不能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