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11177400000023

第23章 测极星

“原文”

天文家有浑仪,测天之器,设于崇台,以候垂象者,则古玑衡是也。浑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或以水银转之,置于密室,与天行相符,张衡、陆绩所为,及开元中置于武成殿者,皆此器也。皇祐中,礼部试《机衡正天文之器赋》,举人皆杂用浑象事,试官亦自不晓,第为高等。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以机衡考验天极不动外,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予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予于《熙宁历奏议》中叙之甚详。

“译文”

天文学家有一种浑仪,是测量天体的仪器,设置于高台上,以便于观测天象,就是古代的璇玑玉衡。浑象是模拟天象的仪器,用水冲激它,或者用水银使它转动,放在密室里,与天体运行相符合,是张衡、陆绩造的,到唐代开元年间放在武成殿里的就是这个仪器。皇佑年间,礼部的试题是《机衡正天文之器赋》,应考的人都把它说成浑象,考官自己也不懂,还把他们列为优等。汉代以前都以为北辰位在天空的正中,所以叫它极星。从祖亘用浑仪考查了天极不动处之后,才发现在它离极星还有一度的距离。熙宁年间,我受皇帝任命主管历官,广泛地考查了星历表,用浑仪观测极星。上半夜在窥管中看到它,但一会儿就出去了,因此知道窥管太小,不能容下极星的转动,于是稍稍扩大了窥管口径再观察。历时三个月,极星图像才刚好在窥管内运行,始终可以看见不会消失,然后知道天极不动处,和极星还有三度多。每当极星进入窥管,就分别画在图上。底图就是个圆周,把极星点在圆周上。把上半夜、中夜和下半夜观测所得的结果都分别画上,共画了二百多张图,极星才一直总在圆规之内,每天晚上都不会出差。我在《熙宁历奏议》中叙述得非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