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11177400000116

第116章 瘊子甲

“原文”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笔发,以麝皮为纟西旅之,柔薄而韧。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扎,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未留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无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译文”

青堂羌人善于锻造铁甲。铁甲颜色青黑,表面光洁透亮可以照见毛发,用麝皮为带子串起来,柔软轻薄而又坚韧。镇戎军有一副铁甲,用柜子珍藏着,作为宝物相传。韩魏公为泾原守帅时,曾拿出来试验过,距离铁甲五十步的地方,用强弩射它。不能射进去。曾有一枝箭射透了甲片,原来是射在穿绳的孔眼中,箭头被孔眼所刮,铁都反卷过来,它竟然坚硬到这样的地步。大凡锻甲的方法,开始时铁片很厚,不用火加热,用冷铁锻打,比原来的厚度减少三分之二就成了。在它的末端留有筷子头大小的一块不锻,突出来像瘊于,用来检验没有锻打时铁皮的厚度。好像在疏浚河渠时留下测量地面原来高度的土桩。这种铁甲称为“瘊子甲”。现在的人往往在甲片的背面造出突起的一块,假充瘊子,虽然这种甲片有瘊子,但原来就不是用精钢锻制,或是用加热锻打的办法后制作的,都无补于用,仅仅作为外表的装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