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11163900000020

第20章 颠沛流离

一行离开卫国,南行经过曹国(以今山东定陶为中心),到达宋国(以今河南商丘为中心,地跨鲁、豫、皖三省交界处)。宋国是孔子祖先生活的地方,他青年时代曾到这里考察过殷礼,他夫人亓官氏的娘家也在这里,所以孔子对宋国有特殊的感情。

到宋国后,孔子希望受到热情的接待,想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然而,当权的宋景公对孔子这位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名人却相当冷淡,连国君应有的礼贤下士的样子也没有装一装。孔子虽然不满意,但对于血亲的认同感还是使他主动前去拜见宋景公。

一见面,宋景公向孔子请教说:“我想使国家长久存在,我想得到众多都邑城镇,我想使百姓对我绝对信任,我想让士人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我服务,我想让圣人自动上门报效,我还想使官府得到治理,官员们都清正廉洁,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应该怎么办呢?”尽管这些愿望都是围绕着国君这个中心,但因事关国家大政方针,孔子还是回答说:“邻国互相亲善,和睦相处,国家自然会长存不衰;国君施惠百姓,臣民忠于国君,就会多得都邑城镇;不滥杀无辜,不姑息罪人,秉公执法,百姓就会对国君绝对信任;礼贤敬士,俸禄优厚,士人都会竭忠尽力;尊敬上天,善事鬼神,就会季节适宜,风调雨顺;崇尚道德,讲求礼仪,圣人就会自动上门报效;任贤使能,罢黜庸劣,官府就会得到治理,官员就会清正廉洁。”然而,宋景公说:“你说的真好啊,可是,我却做不到。”只有摇头叹息。他明白了:他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国家,已经丧失了复兴的希望。

在宋国,更令孔子气愤的是司马桓魋的劳民伤财之举。

此人是倡导“弭兵”运动的名臣向戌之孙、宋桓公的后裔。他当上宋国司马以后,骄横凶残,奢侈享乐,不可一世。不顾宋国国小民贫的现实,征调大批工匠,开山凿石,为他制作巨型石椁(棺材的套棺)。由于工程艰巨,三年还没有完成,但工匠们却大都累倒了。

有一天,孔子来到施工现场,气愤地说:“与其让这样的人生前死后奢侈,还不如叫他死后早早烂掉!”这话传到桓魋耳中。桓魋认为孔子多管闲事,对自己的声誉不利,决定将他们师徒赶出宋国。一行居住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孔子的教学活动就在树下进行。桓魋为了赶走孔子,就派一帮人到这里捣乱。这天,正当孔子指导弟子在树下习礼时,桓魋指使的一伙人突然闯进院子把孔子师徒赶到一边,然后把大树连根刨掉,并扬言要杀死孔子。弟子们看到来者不善,都为老师的安全担心,劝孔子赶快离开这里。孔子内心虽然有点紧张,可为了宽慰弟子,仍然自信地说:“上天赋予我圣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不过,孔子还是与弟子们共同分析了形势,认为桓魋什么坏事都可能干得出来,为了安全,必须尽快离开。于是,师徒换上宋国百姓的服装,分成几个小组,秘密潜出宋国国都商丘。因为孔子一行准备去陈国的消息已经传出去,桓魋也许会派人在南路追击和堵截,所以孔子一行互相约定:从南门出城后,立即折而向西,分头赶往郑国,在郑都新郑(今属河南)郊外会合。

桓魋的党羽得知孔子一行离去,立即向桓魋报告。桓魋果真下令分路追截。但追错了方向,几路人马一一扑空。

经过数日跋涉,孔子到达新郑城郊。由于他们都是初次来到这里,不熟悉地理环境,事先又没有定下一个确切的会面地点,所以他们分散到达,各自围着城转,一面互相寻找,一面寻找孔子。独自到新郑东门外,站在那里四下张望,为找不到弟子们而着急。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个人,好像在等什么人。他的相貌很奇特:前额宽阔,有点像尧,长长的脖子,有点像皋陶,双肩耸起,有点像子产,只是腰以下不如禹长大。他的神情有点失魂落魄,像丧家之狗一样无精打采。”子贡等人立刻明白,这个人就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迅速赶往东门,果然见到了孔子。子贡如实地将郑人对孔子的描述告诉了他本人。微微一笑,说:“长相像谁,这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之狗,实在有点像,实在有点像呀!”大家又都恢复了往日的乐观,跟着孔子从东门进入郑国的国都。

郑国是春秋初期建立的诸侯国,在武公、庄公时期曾盛极一时,使中原的诸侯大国侧目而视。后来,国势逐渐衰落。

由于处于四战之地,在五霸争雄的岁月里处境十分困难,只能在朝秦暮楚中艰难维持。

当时,郑国出了一个着名政治家子产,他的行政措施和个人品格一直受到孔子的赞扬。听到子产去世的消息,孔子曾难过地流下热泪。孔子对子产保护乡校的事迹尤为赞赏。

乡校是国人聚会的场所,国人不时聚在那里议论朝政,对国君和执政的活动评头论足。这是国人从原始社会那里承袭下来的民主权力。子产上台执政后,实行了不少改革措施,由于国人对子产的改革一时不能理解,因而在乡校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子产的议论。

郑国大夫然明建议把乡校毁掉,以杜绝国人的议论。子产坚决不同意,他说:“国人早晚到那里游玩,评论执政的好坏得失。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加以实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加以改正: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我只听说忠诚为善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用压制手段可以防止怨恨。用压制手段岂能立即制止?然而,防止国人议论,就好像防止大河决口一样,堵塞虽能防于一时,然而一旦大水决堤,伤人一定很多,想救都不可能。还不如决一个小口让水流出来,就如我经常听到议论,把它作为药石,使我经常改进工作呀!”

子产没有毁掉乡校,而是虚心听取国人的议论,不断改进执政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国人对子产的改革完全理解了,上下一片颂声。保存乡校,实际上是保留古老的民主议政形式。子产的高明、大度和作为执政者虚怀若谷的品格,使孔子由衷地敬佩和景仰。

此次来到子产的国家,孔子带着学生四处走访子产的遗迹。孔子在郑国停留的时间不太长,只是作为一般游历者在郑国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