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和网络做个好朋友
11162100000031

第31章 上网有瘾,堵不如疏

14岁的王越是杭州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两年前,从他接触网络开始,原本幸福的家庭悄然发生了改变。望子成龙的王爸爸没有想到,当初给儿子买电脑,却把儿子推向了“网瘾”泥潭。

上网成瘾后,王越痴迷于网络游戏、看科幻片和聊天。老师反映,王越经常逃课,成绩急骤下降。大吃一惊的王爸爸非常生气,对王越拳打脚踢,王妈妈则向儿子苦苦哀求,“只要你不上网,不上学也行。”可是王越根本听不进去。他的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冷漠,母亲一句话没说好他就大发雷霆甚至恼羞成怒地砸东西,爸爸一训斥,他就离家去网吧。

王爸爸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打骂。每天下班回家,只要发现王越在打游戏就马上把电脑关了,然后狠狠地揍他一顿,但效果不明显,反而使王越对父亲充满仇恨。

没办法,父母只好把儿子带到医院治疗,专家告诉他们要用关爱代替打骂,用沟通代替孤立,才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回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在父母的关爱下,王越慢慢减少了上网的次数和每次上网的时间,如今14岁的王越已经戒掉了“网瘾”,开始冲刺中考了。

治水之道,堵不如疏。随着网络洪水的蔓延,网聊网游已经成为了许多青少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其中“网瘾”比较严重的占2%。专家表示,网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治疗也不能一蹴而就,强行制止不如积极疏导。

首先,家长不能谈网色变。孩子上网不等于上瘾,当孩子表现出对网络的兴趣时,你也要试着找找网上话题,拉近距离,让孩子觉得你也“懂”。这样,孩子在网络上碰到了新鲜事可能就会主动与你分享,你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

其次,当你发现孩子上网成瘾时,如果强行封堵,结果往往会出现更大的隐患。孩子们上网,从发展趋势来看,正如已经形成的洪水,势不可挡,堵是堵不住的,而应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心理,带着他一起感受健康的网络。

(1)找一个安静的、没有外人的环境和孩子交谈。在开始谈话前告诉孩子你爱他、并关心他,这有助于你们的谈话。不要批评、指责孩子,要充满感情地倾听孩子的回答。告诉孩子你很关心所看到的一些变化,并且具体指出是那些变化,如疲劳、成绩下降、社交活动减少及忘记了原先的兴趣爱好等。平日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浏览网页、看新闻,还可以和孩子针对社会热点发表看法,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沟通。

(2)安排一个上网的时间记录。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把学习任务、游乐时间等合理分配,督促孩子记下每天所做的事。在学习之余,允许孩子上网,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过多。提醒孩子,为了他的健康成长,你需要对他上网的情况有所了解,但这需要孩子的帮助与合作。

(3)你可以把电脑放在客厅里,让大家都可以玩得到、看得到,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有效的监督。至少在短时期内,把电脑移出卧室或书房,放到更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客厅或餐厅。孩子上网时,你没必要寸步不离地在他背后盯着。你做家务时会在家中不时地走动,其实就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上网并不需要偷偷摸摸地进行。

(4)鼓励孩子走出去。想要戒掉孩子的“网瘾”,就要找到更有趣的活动代替上网。例如周末或者节假日,鼓励孩子多走出去,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陪孩子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文学社、书法小组等等。总之,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越多,孩子就越不会怀念因特网上的动态,也不会轻易屈服于重操旧业的欲望。

通过种种关爱孩子的行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把孩子当作平等相待的朋友,你们之间要充满信任和尊重,充满理解和体谅,孩子才会不断将自己的烦恼倾吐出来,当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上网的欲望就减轻了。

千万不要搬走电脑作为惩罚,记住你并非是去控制孩子,而是要把他从对网络的某种心理依赖中解脱出来。多关心孩子,多交流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恩爱,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